缘起:“老师,你看她抢了我的位置”“这是我的椅子”。小班幼儿认知往往依靠行动进行,他们的思维是先做后想。因此直接用“抢座”的方式开展与同伴的交往,从而产生了矛盾。“老师,这是我的椅子。”于是,我们便开启了探索之旅。
头脑风暴:
一、厘清座位作用
老师:椅子什么时候会用到?
宛晴:上课的时候需要用到。
增熠:还有进区域的时候需要用到。
乐愉:吃水果和吃饭的时候都是要用椅子的。
教师的话:和孩子们进行了梳理,得出结论:区域中、集体活动/谈话活动中、餐中都是需要座位的。据此,我们对于用餐座位进行了深入探索。
头脑风暴:
二、用餐的坐位
厘清了座位的作用,新的问题又来了......
乐愉:老师,我想要坐在大老虎组跟好朋友薇颖坐在一起。
宛晴:我们的位置是固定的,你不能乱坐别的小朋友的位置。
谦谦:而且大老虎组已经坐满啦,没有位置啦!
桐桐:那你下次吃快点可以和老师说看能不能来大老虎组。
教师的话:我们捕捉到了孩子的需求,也从中主动反思教师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于是及时调整,并在倾听者、支持者、观察者、陪伴者等角色中自然切换,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理解、信任与支持。
根据幼儿的需求,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幼儿进行讨论、优化我们的用餐位置
头脑风暴
三、自主选位
1.今天坐哪里?
教师:我们要怎么来选择位置呢?
卿禾:我们可以投票选择。
皓宸:谁先第一个到就可以先选择位置。
雨桐:还可以石头剪刀布来决定。
教师的话:
在餐前幼儿自主选择进餐伙伴和座位,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进餐氛围。小班幼儿对座位的生活经验不足,因此本次案例中,大多是老师根据幼儿需要进行的调整。在接下来的一日活动中,班级教师会和孩子持续探索适合不同活动、不同环境中的座位。
2.移动的餐桌牌
新的问题又来了:
子尧:我也想坐兔子组,为什么美工区都是兔子组和老虎组?
乐愉:我要是兔子组,我吃饭也会很快。
溪羽:我们也可以变老虎组。
就这样在幼儿的七嘴八舌下,我们固定的餐桌变成了可移动的餐桌牌。
教师的话:当幼儿提出自主选位后,我们老师并没有第一时间引导幼儿讨论规则,而是放手让幼儿自己分组。由于幼儿在上学期的进餐经验,她们很快就确定了分组,在这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幼儿兴趣,进餐习惯也越来越好了。
为了让幼儿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我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头脑风暴”:如何更高效的进行自主选位呢?
自主选位:“今天坐哪里?”
小小值日生职责:提前放好餐桌牌。
幼儿在前一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将自己的照片贴在喜欢的动物餐桌牌旁边。
教师的话:通过发现问题,孩子们商议解决问题,最终有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对于换位置孩子们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努力去打破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与行动,要从参杂着成人理解的“儿童视角”,转向真正的“儿童视角”,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彼此理解、彼此信任的师幼关系,才能真正开启追随儿童的教育生活。
结语:在因自主选座位而引发的学习中,幼儿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倾听幼儿的心声,密切关注幼儿的行为、需求和兴趣点,同时还要支持幼儿不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成长。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经历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循环往复的探究之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幼儿都共同得到了成长!
自主选位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