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视觉艺术 7

健龍學園
创建于05-26
阅读 6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拉斐尔前派(下)


John William Waterhouse 沃特豪斯 1849~1917(英国)

  英国“前拉斐尔派”画家。擅长描绘神话的女性,被称为“现代的前拉斐尔派”,很大胆地借鉴法国印象派的绘画技法用到他的作品里。


《温蒂妮》(水仙女)Undine 1872(私人收藏)

  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身边有50位“海仙女”Nereids陪伴。她们漂亮、善良,对渔夫和船员非常友善。最著名的一位海仙女是“忒提斯”,她是阿喀琉斯的母亲。

  海仙女后来在欧洲演变为水仙女“温蒂妮”Undine,她如果嫁给人就能变成人,但是如果被男友抛弃,她就会死亡。这一传说被文艺复兴时的瑞士医生、炼金术士“帕拉塞尔苏斯”解释为:叫做温蒂妮的精灵或灵魂,存在于水分子当中...1811年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富凯,根据上面瑞士人的理论创作了小说《温蒂妮》,风靡欧洲,歌剧、话剧、音乐、芭蕾等多部以水仙女为题材的作品问世。安徒生写《小美人鱼》的灵感,也来自于富凯的《温蒂妮》。   

  这幅油画则是美术界有关水仙女的代表作。


大英博物馆:古希腊海仙女神庙, 建于公元前390-380年代


《第欧根尼》Diogenes 1882

(悉尼新南威尔士画廊)

  第欧根尼是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以愤世嫉俗而著名。他主张自然的生活,不依靠社会文明。传说第欧根尼曾住在一个大浴盆里,他曾经为了寻找一个好人白天打著灯笼前往雅典,但从来也没找到。画中第欧根尼有著愤世嫉俗者惯有的神情:阴郁而严肃。妇女们好奇的窥看他的住所。


《皇帝的最爱》 The Favourites of the Emperor Honorius 1883(澳大利亚阿德莱德美术馆)

  罗马帝国作为统一整体的最后一位皇帝是狄奥多西一世(346-395年),死后国家分为两部分,长子继承了西罗马帝国,次子霍诺里乌斯继承了西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很快就衰败而消亡了,起因就是霍诺里乌斯。他10岁成为西罗马皇帝(393-423年),但他不关心国事,整天玩乐,被认为是罗马最软弱的皇帝之一。起初,由于其岳父能征惯战,被称为“最后的罗马人”。但是霍诺里乌斯害怕岳父的权势增大,把岳父杀死了。随后罗马遭到外敌入侵,800年来第一次被外敌占领、洗劫。

  这副画中,皇帝霍诺里乌斯正在给他面前地毯上的鸟儿喂食,地毯和他的衣服呈深色。而另一边,则是穿浅色衣服的议员、官员。皇帝低头看他的宠物,没有理会大臣们。


《夏洛特夫人》The Lady of Chalott 1888

(伦敦泰特美术馆)

  《夏洛特夫人》是英国诗人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1832年发表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一位叫夏洛特的美丽女子被囚禁在孤岛上的一座塔中的故事:她因受到魔法的诅咒,只能从镜子里看大千世界,于是她就终日坐在织机旁,将镜中看见的景象织入绸缎中。有一天,夏洛特从镜中看到了圆桌骑士兰斯洛特,终于按捺不住爱慕之情而离开织机来到了窗前,当她亲眼看到真实世界的时候,诅咒显灵了, 镜子破碎,织机断裂,她被丝线缠住。在挣脱缠绕后,她不得不乘着船奔赴死亡。最后当兰斯洛特看到她的尸体时, 也不禁感叹她“面容娇美”。

    画家沃特豪斯的这幅画,带有一种神秘而浪漫的色彩,丝丝的凉意爬上暮霭中的湖面、深绿色的树丛和远山、折断的水草、惊飞的小鸟、船头上将要熄灭的蜡烛、基督受难的十字架,全都预示著神秘的不幸事件既将发生。黑色的小船及倒影衬托出垂在船边的金黄色与玫瑰色相间的织毯,一位金髮女郎悲伤地坐在小船上,正轻轻解开铁链,她要面对人生的最后时刻。整幅画最动人的是姑娘悲伤的美,使人久久难以忘怀。


《奥德修斯和塞壬女妖》Ulysses and the Sirens 1891(墨尔本国家画廊)

  塞壬女妖是传说中半人半鸟的生物,她们用歌声来迷惑水手,使他们失去理智而送死。奥德修斯用蜡封住水手们的耳朵,这样他们便听不到塞壬的歌声。但奥德修斯命令手下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没有堵住耳朵,他可以听到塞壬的歌声。 拥有美丽头部的塞壬女妖围着船飞翔,她们的表情生动,歌声动听且充满魔力,奥德修斯受到迷惑,想挣脱出去跳海自杀。但是他被牢牢捆着,无法动弹。最后,奥德修斯成为唯一一位听到塞壬女妖的歌声而没有死的人。 那些塞壬女妖因为没有成功迷惑人,而自杀身死。  


《伊阿宋和美狄亚》Jason and Medea 1907

(私人收藏)

  题材源自古希腊神话有关伊阿宋和美狄亚的故事,公主美狄亚正在为伊阿宋准备魔药,以便能完成美狄亚父亲交给的任务,美狄亚父亲本来是想通过这项任务来陷害伊阿宋。

  美狄亚坚定的面部表情与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德斯的描绘相一致。伊阿宋身穿希腊士兵的头盔、护腿等,坐在旁边耐心地等待。他们俩在室外,周围有植物和石雕。植物茂密,创造了一个私密的、僻静的地方。


《夏洛特女士说:我讨厌影子》 I am Half-Sick of Shadows, said the Lady of Shalott 1916(多伦多安大略画廊) 

  这副关于夏洛特夫人的画,是上面那副画之前的故事,她正在塔楼里,编制着挂毯。画中有个镜子,反射出窗外的景象:一座横跨河流的桥梁、通向卡米洛特的城墙和塔楼、有一对男女(丁尼生诗歌里提到的新婚的年轻夫妇)。这一场景发生在兰斯洛特出现之前不久。身着红色连衣裙的夏洛特夫人坐在织布机前,因编制挂毯有些劳累而在休息。镜中还可以看到罗马式柱子和拱形窗户,一朵罂粟花的倒影。夫人的腿上有个织布机的梭子,形状像船,预示着她的死亡。


Edmund Blair Leighton 埃德蒙·布莱尔·莱顿 1852~1922(英国)

   

  出生在英国伦敦,擅长中世纪画作。父亲查尔斯·布莱尔·雷顿是一名艺术家。在1878年到1920年连续在皇家艺术研究院举办画展(他属于拉斐尔前派)。他的画作大多数被私人收藏家订购买走,在市面上难寻芳踪。他同时也是一位古老时代乐器、艺术品、家具的收藏家。与当时的皇家艺术研究院院长弗雷德里克·莱顿私交甚密,但他本人并非皇家院士。


《一路顺风》God Speed 1900(私人收藏)

  身披铠甲的骑士即将出征,身穿华丽服装送别的女子依依不舍,她把精心绣制的红丝巾绑在骑士手臂上,祈愿爱人凯旋而归。骑士在比武前得到心爱女人的红丝巾,是欧洲的传统。

    爱情,是骑士文学的一个永恒命题。骑士的传说,总是因动人心弦的爱情而更加深入人心。据说爱情这个单词,最初就被称为“骑士之爱”,意指“至高无上的爱”。骑士的爱情,是一种精神之爱,忠诚之爱,不求回报且至死不渝。


《荣誉》(册封仪式)The Accolade 1901

(私人收藏)

  身着铠甲的男子恭敬跪立,头带王冠的女王站在王座前,郑重将长剑置于其肩,为其进行骑士授封仪式。旁边是一群见证者,有未成年的骑士侍从,老骑士、修士等,凝神注视这神圣的一刻。

    骑士文化的核心,是骑士精神。如同骑士誓词中所言,不畏强敌,果敢忠义,宁死不屈,保护弱者,无违天理。这种高尚的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后人归结为谦逊、荣誉、忠诚、英勇等八项美德,骑士终身以此为准则。

    作为一种身份荣誉,骑士精神超越权力、地位与其他一切世俗。所以,无论是贵族、还是国王,都以成为骑士为荣。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Tristan and Isolde 

1902(私人收藏)

  中世纪传奇故事:骑士特里斯坦在一次决斗中杀死爱尔兰巨人,身受重伤,独卧小舟随波漂流,至爱尔兰得公主金发伊索尔德的救治。伤愈后回国,向国王描述了伊索尔德的品貌,国王遂命他代自己前往求婚。特里斯坦护送伊索尔德回国,途中两人误饮魔药而相爱。伊索尔德与国王成婚后,不忘旧情,与特里斯坦出逃。直到特里斯坦与国王讲和,将伊索尔德送还。特里斯坦遂远走他乡,后在布列塔尼娶了公主玉手伊索尔德。在一次战斗中,特里斯坦受了重伤,自知唯有金发伊索尔德能够救治,便嘱托密友驾船去接,约定如她随船而来,船上张白帆,否则挂黑帆。玉手伊索尔德出于嫉妒,谎报船挂黑帆而来,特里斯坦绝望而死,依约而来的金发伊索尔德则悲恸而绝。一对情人被葬于教堂两侧。不久从他们坟地里长出两棵枝叶连理的大树。

    画中,伊索尔德如鲜花般娇美,她抱膝而坐,心情愉悦;特里斯坦轻拨琴弦,对佳人倾诉衷肠。两人沉浸在柔情蜜意中,浑然不觉国王正从身后走来,一场悲剧无可挽回。


《产妇》Books And Art Maternity  1917

(私人收藏)

  美丽的母亲抱着她的婴儿坐在修道院的长凳上,年轻的修女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本祈祷书。到底在发生什么?人们只能猜测。


Evelyn De Morgan 伊芙琳·德·摩根 1855~1919(英国)


  英国女画家,早期属于拉斐尔前派,后来的风格包括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她画的人物形象,通过使用精神、神话、寓言等主题来突出女性的身体,依靠一系列隐喻来表达唯心论和女权主义。

《卡珊德拉》Cassandra 1898

(伦敦德·摩根中心)

  卡珊德拉是特洛伊公主,国王普里阿莫斯最美丽的女儿。她曾是阿波罗的祭祀,从阿波罗那里学到了预言的本领,但后来得罪了阿波罗,阿波罗无法收回教出去的本领,于是诅咒她:虽然她的预言都对,但是没人相信她。于是,尽管她想尽办法警告特洛伊人,但是没有一个特洛伊人听她的,只能眼睁睁看着特洛伊的毁灭。她被阿伽门农带回希腊,死于阿伽门农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之手。

  这幅画中,她撕扯着头发,因为她的预言已经实现:地面上是染血的花朵;背景是燃烧的特洛伊城,左边是希腊人为进城而使的诡计:木马。


《风暴之神》the storm spirits 1900

(伦敦德·摩根中心)

  这幅画采用了拟人手法,强大、美丽的三位女神分别代表雨、雷、闪电,她们共同使下面的海洋处于混乱和动荡中。左边穿黄色衣服的雨神正从一个永不停歇的小瓶中倒出灰色的暴雨。右边长着红色翅膀的是闪电神,她将闪电投向风暴中。中间顶部的是雷云之神,她身穿深蓝色衣服,黑色的翅膀和衣衫的布料融入到周围的雷云之中。

  然而,在画面的中心有一片“乐土”,海面平静,远离周围的混乱,这给人一种对平静未来的希望之感。这幅画是“布尔战争”期间创作的,被解读为希望战争早日平息。


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Barbizon School)是指一群活动于1830至1880年间,在邻近枫丹白露森林的巴比松村的法国风景画家们形成的一个非正式的流派。 他们不是在画室中创作风景画,而是第一批直接对照自然写生的画家,并以“面向自然,对景写生”为创作原则。

    巴比松画派以当地风景作为绘画的主要内容,注重客观性,对后来的印象派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代表画家:卢梭、柯罗、米勒、英尼斯等。


Théodore Rousseau 泰奥多尔·卢梭 1812~1867(法国)  


  法国“巴比松派”的风景画家。卢梭的风景画以强烈的色彩、大胆的笔触、和独特的主题闻名,是提高法国风景画家地位的重要人物。在19世纪初,他的作品被拒于主流画派长达10年的时间,最后终于在1848年获得大众的认可,正式有公开展出,并被授予荣誉的十字勋章。他是将巴比松派接续到印象派的重要画家。


《奥弗涅的日落》Sunset in the Auvergne 

1844(伦敦国家美术馆)

  在暴风雨的落日天空下,远处的山脉沿着地平线排列,描绘的很可能是比利牛斯山脉。近景中,一个人站在可能是水域的边缘。


《乱石中的小路》A Path Among the Rocks 

1861(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副画曾经的标题是《枫丹白露森林中的初夏早晨》。


Corot 柯罗 1796~1875(法国)

  法国著名的巴比松派画家,被誉为19世纪最出色的抒情风景画家,他也是写实主义画家。

柯罗26岁才从商人转为画家,相当喜爱写生与旅游,追循着他的画,可说踏遍了全法国,以及英国、荷兰、瑞士及意大利乡间等地。从柯洛的画中尤其可看出他很喜欢意大利田野风景。然而柯洛也很擅于画肖像画,欧美有不少博物馆收藏了他的肖像画。

    柯洛从1825年开始旅行,初期他的风格并不明显,最多只是画面的明度较高,自然光线较为具体,但到了1850年代,经过了25年的训练,柯洛在54岁时发展出他独特的羽毛状画风,此时他所画的树,云,都相当具有蓬松感,画面构图也开始单纯化,有人认为柯洛的画中充满了大量的诗意,多半是指他此时的风景画。


《俄耳甫斯带领欧律狄克离开阴间》 Orpheus Leading Eurydice from the Underworld 1861(休斯顿美术馆)

  俄耳甫斯是阿波罗与缪斯女神之一卡利俄帕之子,擅长音乐。他曾登上阿尔戈号战船,帮伊阿宋去夺取金羊毛。他用琴声迷惑敌人、振奋战友的精神,特别是归国途中,遇到“塞壬”女妖,他以自己的琴声压住了塞壬的鸣叫,救了大家的性命。

    之后,俄耳甫斯与欧律狄克结婚,双方十分恩爱。但很不幸,妻子踩到毒蛇,被咬致死。俄耳甫斯拿着里拉琴来到阴间,找到了冥王哈德斯和冥后珀耳塞福涅,要求归还妻子,否则自己不回人间。哈德斯当然不会答应,于是俄耳甫斯弹起了里拉琴,表达对妻子的爱情。冥王和王后深受感动,同意放人,但有个条件,在返回途中,只要还没有到达阳间,俄耳甫斯绝不能回头看妻子,只能独自一人在前面带路,而他的妻子在到达阳间前说不了话。当俄耳甫斯自己刚刚到达阳间,他立即回头看妻子,可妻子此时在他后面,尚未到达阳间,因此俄耳甫斯眼睁睁看着妻子跌回阴间。此后俄耳甫斯对一切失去了兴趣,死后成为“天琴座”。

    这幅画中,俄耳甫斯正带着妻子离开阴间,附近有一些死人的灵魂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柯罗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在这部作品中注入了一种忧郁的抒情色彩,暗示了故事的悲惨结局。柯罗因其空灵、梦幻的风景画而深受人们喜爱,这些风景画经常将神话中的场景与个人对观察自然的感悟结合起来。


《农村风光》Ville-d’Avray 1865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这幅画描绘了平静的湖面和远岸的建筑物,农民的形象与风景融为一体,从事着他们平常熟悉的日常活动。前景是画家最喜欢的图案之一:树木。柔和的色调在这片清晨风景中营造出一种奇怪的昏昏欲睡的氛围。银色的天空苍白,房屋倒映在湖水中,阳光照射在这些房屋上。 虽然所描绘的物体相当平淡,但是柯罗让风景给观众带来平和与安宁的感觉,而光线和空气的饱满则给人产生优雅地融入自然的感觉。


《阿戈斯蒂娜》Agostina 1866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这是柯罗人物画中最迷人的作品之一。一个女人站在我们对面,她的头面向观众的右侧。这个女人有着苍白的桃色皮肤、眼窝深陷的眼睛、挺直的鼻子...阴影填满了她高高颧骨的凹陷部分,她的脸有点瘦。她的黑发编成辫子、扎在后面,用棕色的带子扎起来。她的每只耳朵上都挂着耳环,戴着两串白色和灰色的珍珠和三条红色项链。她的肩膀向下倾斜,双臂垂在身体两侧。石榴红的连衣裙上身较低,露出了里面的白色内衣。红色的肩带盘绕在她几乎裸露的肩膀上。宝石蓝色的袖子暴露了肩膀,袖口处有黑色带子,长度不及手腕。她腰间系着一条围裙,在羊皮纸棕色的背景下,宽松地画着深红色的花朵和深绿色的叶子。左下角则是画家的签名。


《戴珍珠头饰的女郎》The Woman with a Pearl 

1868-70(卢浮宫)

  柯罗最重要的肖像画之一,画中,女主坐在朴素的背景前,头发造型简单。柯罗笔下妇女的表情,都有一个共同性,即凝视与沉思,缺少笑容。模特儿按照画家指定的意大利民间服饰来进行打扮,此外,这幅肖像标志著柯罗在人物画上的风格的衡定统一性,那就是始终以和谐和完整的艺术形象,使画面产生诗一般清新、浓郁的气氛,也如他的风景画那样。


《蓝衣夫人》Lady in Blue 1874(卢浮宫)

  这是柯罗最后的作品,其整个生涯的成果都体现在其中。柯罗以风景画著称,不过也画女性的肖像画,在他的作品中没有男性,而且女性的特点全都一致:她们从不取悦于观众,总是不留痕迹地全神贯注于自己。她们常常深思熟虑,而且几乎总是忧郁的。《蓝衣夫人》也是如此,她穿着优雅的连衣裙,一只手拿着扇子,另一只手托着下巴。她的打扮很显然是为去沙龙或舞会而准备的,本应该充满期待或心情兴奋,但她似乎在思考什么。这是典型的柯罗女性肖像的特点。


Jean-Francois Millet 米勒 1814~1875(法国)


  法国巴比松、写实主义画家,他那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一个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励而立志学习绘画。米勒同属于巴比松派和写实主义。


《播种者》The Sower 1850(波士顿美术馆)

  一位农民肩上挎着一袋种子,腿上裹着稻草取暖,大步走下暮色中的山坡,播种冬小麦。背景中,有个人在赶牛,拉耙子用土来覆盖播种的种子。有些鸟飞过来,要吃地上的种子。

  米勒用夸张的、戏剧性的姿态,来强调农村劳动的尊严,甚至是英雄主义。把最底层的播种者如此高贵化的描述,与1848年男性农民取得选举权相呼应。


《拾麦穗者》The Gleaner 1857

(巴黎奥赛美术馆)

  这幅画忠实于米勒最喜欢的主题:农民生活。是画家10年来研究的巅峰之作。

    这些妇女是农村劳动阶级的化身,她们在日落时快速穿过田野,将收割后遗漏的麦穗一一捡起。近景中有三个人,她们弯着腰,眼睛扫视着地面。画家把这项筋疲力尽的工作中的三个阶段:弯腰、捡拾、起身,并列在了一起。她们的简朴与远处的丰收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远景中,有干草堆、麦捆、一辆马拉车和一大群忙碌的农民。

    夕阳的斜照突出了前景的空间,给拾麦穗者一种雕塑般的外观,然后米勒慢慢地将远处涂抹成粉状的金色薄雾,强调背景的田园印象。右边那个骑马的人,可能是管家或监工,也可能是庄园主本人,他在监督农民的工作。他与农民之间的距离,代表了不同阶层人之间的社交距离。画家并没有暗示穷人的悲惨,而是描绘这些贫穷的农民同样有尊严地活着。


《晚祷》The Angelus 1859(巴黎奥赛美术馆)

  《三钟经》是教堂于晨、午、晚鸣钟,提醒教众祷告。画中,一男、一女晚间停止劳动正在背诵《三钟经》,他们本来正在挖土豆,干活的工具等散落在他们周围,女人背后的地平线上,可以看到教堂的尖塔。

    米勒说:“我萌生创作《晚祷》,因为我记得当我在田里干活时,奶奶每当听到教堂的钟声响起,总是让我们停下工作,为逝去的穷人念《三钟经》。”


写实主义

    

  写实主义又称现实主义,起源于法国,后传至欧洲各国,取代浪漫主义而占主导地位,盛行于19世纪。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为库尔贝。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是以自然界与社会丰富的形象资源与人类的思想情感作为创作的源泉,要求艺术作品要按照本来的样子反映社会生活,直接再现客观对象的个性特征,用真实典型的形象去揭示生活的本质特征。代表画家:库尔贝、柯罗、米勒、拉图尔、埃金斯等。


Gustave Courbet 库尔贝 1819-1877(法国)


  法国著名画家,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画派的创始人。主张艺术应以现实为依据,反对粉饰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会画天使,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


《奥尔南的葬礼》A Burial at Ornans 1849

(巴黎奥赛美术馆)

  这幅画被广泛认为是19世纪法国艺术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记录了画家出生地奥尔南小镇的一场葬礼,它以现实主义态度处理普通的葬礼,不同于传统上只描绘英雄和宗教人物。

  画的下面中央,有一个刚刚挖好的坟墓,坟墓边缘有一个头骨和骨头。坟墓后面站立着一大群参加葬礼的人,分为三类:教会成员、退伍军人、其他官员和哀悼者。教堂成员包括一名拿着圣经的牧师、一名十字架手、唱诗班男孩、执事。十字架上可以看见耶稣受难像。站在白狗旁边的两位老人被描绘为“93年革命的退伍军人”,他们穿着那个时代的衣服。左边几个黑衣人抬着盖着白布的棺材,右边都是女性。


《相遇》The Meeting 1854

(法国蒙彼利埃美术馆)

  画的原名《你好,库尔贝先生》,描绘了画家自己前往蒙彼利埃的途中遇见自己的赞助人、其仆人和狗。该作品取材于一幅流行的版画《城市的资产阶级与流浪的犹太人交谈》。

  该画作描绘了在一条路上,收藏家在仆人和狗的陪伴下,来见库尔贝。令人惊奇的是,库尔贝将自己与他的赞助人处理成平等的地位,他甚至显得骄傲而坚强,而赞助人则被描绘为不起眼的、古板的人。


《筛麦子的妇女》the Wheat Sifters1854

(法国南特美术馆)

  画中的两位女子很可能是画家的姐妹,男孩则是他的儿子。


《画家的画室》The Artist’s Studio 1855

(巴黎奥赛美术馆)

  库尔贝在谈到写实主义作品时说道:“世界是在我的画室里画出来的。” 画中的人物表现了对库尔贝艺术生活的各种影响。左边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在中心,库尔贝自己正在画一幅风景画,背对着象征着学院派艺术的裸体模特;右边是库尔贝的朋友和同事、巴黎的精英人物,包括诗人波德莱尔、艺术评论家尚弗勒里、无政府主义之父蒲鲁东、画家的赞助人等。画家评论这幅画:它代表了社会最好的、最坏的、平均的状态。

  由于绘制这幅画的时间较短,许多最初的计划不得不放弃,最主要的是背后的高墙,原计划画一些他自己的作品,但没时间画出来,所以简单涂上颜色覆盖了。


《波浪》waves 1870(东京西洋艺术美术馆)

  库尔贝与柯罗、马奈、莫奈、布丹等画家创作了许多英吉利海岸的作品。《波浪》这幅画中,白色的巨浪在厚重的天空下升腾而起,冲击着岸边的礁石。


Henri Fantin Latour 亨利·方丹·拉图尔 1836~1904(法国)


    法国的画家和石板画家,他的花卉画和静物画尤为出名。主要作品有《巴迪侬画室》、《玻璃瓶中的黄粉玫瑰》、《仙境》等


《夏洛特·杜博》Charlotte Dubourg 1882

(奥赛美术馆)

  画中的人物是画家妻子的妹妹,她在拉图尔的许多画中出现过。人们对这位女士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是单身女性、德语教师。她被描绘为态度坚强、个性独立。

  这幅画中,年轻女子穿着城镇服装,姿态自然、不做作。她的注意力似乎被画外的某个东西吸引了,让她停顿下来。画家故意柔和光线,采用一系列柔和的色彩:背景中使用粉棕色,衣服使用蓝灰色。尽管如此,他还添加了一些明亮的色彩来使图像充满活力:扇子的红色、左手腕上的白色蕾丝、帽子上的花朵... 画得非常精致。


Thomas Eakins 埃金斯 1844~1916美国 

    

  美国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家、雕塑家及艺术教育家,被誉为美国绘画之父。早年就学于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1866年赴巴黎,向杰罗姆和邦纳学习。回国后在母校任教。早期常描绘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年后多作肖像画,并好作海洋景物的描写,画风写实细致,带有自然主义倾向。作品有《格罗斯医生的诊所》、《凡·勃朗小姐像》等。


《竞赛》The Biglin Brothers Racing 1872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两个皮肤苍白、身穿白色无袖衬衫、头戴蓝色帽子的兄弟,划着一条狭长的小船,划过平静的蓝色河水。低矮的蜜蜂色木船横贯画面的左右,左边的人看着船尾方向,右边的人目光越过肩膀,向船头的前方观看。当两只桨向后扫时,他们裸露的肌肉发达的手臂伸直。对面的河岸两旁是茂密的树林,人们聚集在我们左边河岸附近的一艘汽船和一艘明轮船的甲板上。远处还有一个四人划的船,河岸上挤满了人...


《格罗斯诊所》The Gross Clinic 1875

(费城博物馆)

  《格罗斯医生的诊所》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品之一,画家为纪念建国百年而创作。格罗斯医生带领4名医生,为一名患者进行手术,地点在杰斐逊医学院的外科圆形剧场,观摩的是医学院的学生和医生。格罗斯医生一边指挥助手做手术,一边向学生讲解。左边正在以手掩面的是患者的亲人(可能是母亲)。女人的上方是格罗斯医生诊所的另一位医生,正在做笔记。画面右边拿铅笔的是画家本人,他亲自目击了这一真实的事件。

    这幅画最初被费城博览会拒绝,因为场面过于血腥、真实(写实主义)。


《国际象棋选手》The Chess Players 1876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画中描绘了画家的父亲本杰明正在观看一场国际象棋比赛,左边年长的是法语教师,右边年轻一点的是一位画家。镶嵌木板的维多利亚式客厅里,光线有一些暗,让人联想到傍晚时分。比赛似乎进入尾声,许多棋子已从棋盘上移走。较年轻的(执黑棋者)似乎将要胜利,因为黑方拥有车、马、相、多兵优势。白方被吃掉的皇后在抽屉里露出头,棋桌上写了拉丁文:“本杰明·埃金斯的儿子画”。对局者大概是画家的美术老师和法语老师。


《公园里的五月早晨》The Fairman Rogers Four-in-Hand 1879-80(费城博物馆)

  这幅画展示了画家任教学校的校领导罗杰斯驾驶他的四匹马拉的车穿过费城的费尔蒙特公园。这被认为是第一幅通过系统的摄影分析,准确观察马如何运动的画作。


Isaac Levitan 列维坦 1860~1900(俄国)

   

  俄罗斯著名古典风景画家,推进了“心情风景”流派。 列维坦出生于立陶宛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祖父是一位犹太教拉比,父亲会德语和法语,是一家法国公司的翻译。1870年全家移居莫斯科。


《白桦林》Birch Forest 1885-1889

(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在此画中,列维坦尝试描绘阳光照在桦树林中的光感和空气感,具有鲜明的印象派画风。列维坦的作品情调细腻,情景交融,诗意盎然,充满着民族主义的思想感情。《白桦林》便是这样的风景画,画家抒情的手法,诗意地展示了白桦林的魅力,让人从中领略自然的生态之美。


《晚钟》Evening Bells 1892

(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晚钟》描绘了一座被夕阳照亮的修道院,它矗立在河湾处。寺院周围环绕着秋天的森林,与天空飘过的云朵一起,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修道院位于河的后面,近景中可以看到附近河岸的一部分。河岸附近有一个小码头,还有船只,其中一艘载着人们顺河而下。修道院被树木遮挡得较少,整个建筑群似乎向观者开放,小路并没有消失在灌木丛中,而是直通修道院的大门。


《永恒的和平之上》Over Eternal Peace 1894 

(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这幅画描绘了“湖水空间的巨大转折”,广阔的水域就像一条宽阔的河流。湖面上方是雄伟的天空,云朵互相碰撞。天空的图像可以分为两部分:底部较暗、多云,上层较亮。在近景中有一个海角,其高耸的岸上有一座古老的教堂,教堂的左侧是墓地,里面有古老的、长期被遗忘的坟墓。墓地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气氛,废墟般的坟墓、粗糙的十字架、杂草丛生的小路... 所有这些都对应于画面的不对称性构图。


《睡莲》Water Lilies 1895

(俄罗斯阿斯特拉罕美术馆)


Franz Xaver Winterhalter 温特哈尔特 1805~1873(德国) 

    

  19世纪中期德国学院艺术派的古典主义绘画大师和平版画家,以其对皇室和上层社会的讨人喜欢的肖像画而闻名。

《莱昂妮拉公主》Portrait of Princess Leonilla 

1843(加州盖蒂美术馆)

  莱昂妮拉公主斜倚在阳台上的土耳其矮沙发上,俯瞰郁郁葱葱的热带风光,其大胆的姿势让人想起后宫的场景和宫女。正因为她的社会地位,画家才敢采用如此性感的姿势。这位公主以美丽和智慧文明,身着奢华的象牙色丝绸云纹礼服,腰系粉红色腰带。深紫色的斗篷包裹在她的背上,露出她光滑的手臂。在精心描画的弯眉下,低垂的双眼慵懒地凝视着观众,同时右手摆弄着脖子上的大珍珠。画家将华丽的面料和鲜艳的色彩,与奶油般的肌肤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姿态的优美。


《维多利亚女王一家》Family of Queen Victoria 

1846(温莎城堡)

  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在位时间长达64年,仅次于伊丽莎白女王。她也是第一个以“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和印度女皇”名号称呼的英国元首。在她统治期间,英国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是英国最强盛的时期。

    这副画中,维多利亚女王被巧妙地描绘成君主和母亲,她佩戴的祖母绿和钻石王冠是其丈夫设计的,配套的吊式耳环和三枚胸针使整个服装更加完美。女王丈夫“阿尔伯特”亲王身着宫廷礼服,包括黑色天鹅绒马裤、白色缎制马甲和黑色单排扣礼服。夫妇俩都佩戴“嘉德”勋章,亲王还带着金羊毛徽章。整个场景显得平和、协调、幸福,突出了皇室一家的亲情。威尔士亲王(长子)穿着一件红色俄罗斯罩衫,站在他的母亲旁边,与其父亲对视。左边的阿尔弗雷德王子穿着裙子,通常3岁左右的小男孩穿的,他正在走向自己的三位姐妹:维多利亚公主(最右边)、爱丽丝公主、海伦娜公主(婴儿)。


《欧仁妮皇后被侍女们包围》The Empress Eugénie Surrounded by her Ladies 1855 (法国贡比涅城堡)

  欧仁妮皇后是拿破仑三世的妻子,法国最后一位皇后。

    这幅画的场景,是在寒冷而明亮的光线下、在虚构的乡村环境中,当了两年法国王后的欧仁妮坐在地上,周围环绕着八名侍女。女王头上戴着一顶金银花花冠,手里拿着一根金银花的树枝,作为权杖。她处于最高处,压倒了其他人。周围这些人也都是贵族夫人,她们的服装画得很细致,裙衬、荷叶边、褶边颜色鲜艳。


《亚历山大·尼古拉埃维奇·拉姆斯多夫伯爵夫人》Countess Alexander Nikolaevitch Lamsdorff 1859(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伯爵夫人是一位俄罗斯贵族和亲法派的妻子,也是一位翻译家的女儿,这或许可以理解她膝盖上的这本英国诗集。她此时24岁,而画家已是享誉欧洲的贵族肖像画家。画家大部分时间在巴黎,他的作品反映了这座城市的时尚。伯爵夫人穿着有紫罗兰丝带的时尚日装,可能就是画家的建议,因为他经常为自己肖像画的对象提供穿衣的建议。


《伊丽莎白女王》Empress Elisabeth of Austria 

1865(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温特哈尔特以给王室和贵族画肖像而闻名,尤其给茜茜公主画的肖像最有名,这幅肖像完成时,伊丽莎白女王(茜茜公主)28岁。

  奥地利皇后伊丽莎白穿着白色缎面晚礼服,上面覆盖着数千颗银箔星星,在薄纱层下闪闪发光。她的头发非常闻名,又长又密,画中头发上佩戴了多枚钻石星星。

 

Lord Frederic Leighton 弗雷德里克·莱顿爵士 1830~1896(英国) 

   

  英国学院派画家和雕塑家,皇家艺术研究院院长。其作品题材包括了历史、圣经和古典时代的主题。雷顿在去世前一天获得男爵的封号,成为历史上最短命的贵族。


《缠绕纱线》Winding the Skein 1878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也有姐妹的说法)。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著身体,一脸稚气。


《燃烧的六月》1895(波多黎各蓬塞博物馆)

  莱顿到意大利时,看到了米开朗基罗为美第奇家族小圣堂制作的著名雕像“夜”,受那座雕像造型的启发而绘制了这幅画。曾经100多美元都没人要,被波多黎各的博物馆抢到了宝。现在这幅画被认为是雷顿的代表作,普遍认为画的是一位正在熟睡的古希腊“仙女”。

 

Lawrence Alma-Tadema 劳伦斯·阿尔玛·达德玛 1836~1912(英国) 

   出生于荷兰,后加入英国国籍,被维多利亚女王封为爵士,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以豪华描绘古代世界(中世纪前)而闻名。他对大理石的逼真描绘使他获得了“大理石画家”的绰号。他把拉斐尔前派掀起的古典主义风潮推向前进,也有人把他归为学院派。

  他的作品在20世纪的大部分年代里被鄙视为堕落颓废的艺术而完全遭忽略。直到20世纪末开始,他的作品才又受到重视,这是为何他的作品大多都在私人手里。


《克洛维斯孩子们的教育》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Clovis 1861(私人收藏)

  三名儿子在母后克洛蒂尔德的监督下练习掷斧,准备替母亲的父亲报仇。

  孩子们的父亲是克洛维一世Clovis I(466-511),他是法兰西的缔造者。从父亲手里接手了法兰克人的萨利昂部落后,克洛维一世征服了邻近的几个法兰克部落并称王,然后打败了西罗马帝国在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占领了北高卢并定都巴黎。克洛维一世放弃了日耳曼人所信奉的阿里乌教派,转而皈依基督教。这一行动在法国和西欧历史上产生了极重要影响,也为后来克洛维一世将其统治领土扩张到原罗马帝国高卢地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克洛蒂尔德Clotilde是勃艮第国王的女儿,她嫁给了克洛维一世,对其信奉基督教起了很大作用。她的父亲被叔父所害,因此她希望儿子们将来复仇。克洛维一世去世后,领土分给了四个儿子(长子是妃子所生)。


《葡萄酒节》The Vintage Festival 1871

(墨尔本国家美术馆)

  这部作品是对古罗马和古希腊的日常生活的生动再现,画家以准确还原历史而闻名。《葡萄酒节》画的是庞贝城毁灭前的情景,节日是为了庆祝每年葡萄的丰收。作为研究古代历史的学者,画家在画中绘制了数十件精心复制的公元1世纪的物品,他对这些物品进行过精确的考古研究。在古希腊,参加酒神节的多半是女性,她们身穿白色的亚麻衣服或者披着斑斓的兽皮,头戴花冠,手持酒神狄俄尼索斯的神杖,在火炬的照耀下,人们敲锣打鼓、翩翩起舞,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女祭司头戴葡萄叶和果实做的饰冠,身后的人演奏双笛,乐手后面的人举着葡萄酒的罐子,端着盛果实的篮子,主殿堂外也有狂欢的人群。


《莎福和阿尔凯奥斯》Sappho and Alcaeus

 1881(巴尔的摩沃尔特斯博物馆)

  这幅画表现了莎福和阿尔凯奥斯两位诗人交流的场景。莎福是古希腊最为著名的女诗人,与荷马齐名。有人说,如果荷马是诗歌之父,那么莎福就是诗歌之母。

    这幅画描绘了公元前7世纪末的一场音乐会,诗人阿尔凯奥斯在演奏基萨拉(一种乐器),女诗人莎福和她的几位朋友在观看。莎福正在密切关注表演,她的手臂放在垫子上,垫子上有月桂花环,大概是为表演者准备的(我们现在音乐演出后给演员献花的传统源自古希腊)。

    场景有多层白色大理石坐席,以雅典的狄俄尼索斯剧院为蓝本,但画家写了别人的名字。在背景中,透过一些树木,可以看到爱琴海。


《向窗外望去,阳光》A Looking Out O’window, Sunshine 1881(私人收藏)

  在现实中,室外的光线远远强于室内的光线,因此,不会出现画中的情景:美丽迷人的女孩、光芒四射的光线、玻璃上女孩的倒影。但油画不是摄影,艺术家是可以“欺骗”观众,以达到他理想中的效果。


《读荷马史诗》A Reading from Homer 1885

(费城艺术博物馆)

  这里,一位戴着月桂花环的年轻诗人向观众朗诵《荷马史诗》,背景可能是公元前七世纪末的希腊。右上墙上的字母表明是《荷马史诗》。通过建筑、服装等细节,画家描绘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日常生活的场景。然而并不完全准确,因为石凳上的玫瑰花是十九世纪之前不存在的品种。


《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相见》The Meeting Of Antony And Cleopatra 1885(私人收藏)

  这段历史大家都很熟悉,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在凯撒大帝死后,由凯撒的情人变为了马克·安东尼的情人,两人结盟以对抗凯撒的侄子屋大维(奥古斯都大帝),最终战败,二人选择自杀身亡,罗马帝国的内战结束。

    画家描绘的是安东尼与克利奥帕特拉之间第一次会面的情景,这是克利奥帕特拉安排的一次约会。她垄断了画面的前景,让处于画面后面的安东尼显得相形见绌。艳后坐在一艘明显更加富丽堂皇的船上,色彩缤纷的船彰显了艳后的权力:任何时候都是她在掌控一切。


《最佳位置》A Coin of Vantage 1895

(私人收藏)

  三个罗马女子站在一个弯角处,或说是“最佳位置”看舰艇的回航。这幅画作显示了画家对高度和阳光的独特处理。她们衣服的质地、大理石的构架部分及青铜兽,都刻划得极其细致;而且从人物和远处下方的海面处理来看,都充分显示了画家掌握复杂远近透视法的高度技巧。


《发现摩西》The Finding of Moses 1904

(私人收藏)

  这幅画的主题来源于圣经故事。由于神谕指出:处于“埃及之囚”的以色列人中将会出现一名带领以色列人的领袖,埃及法老下令将所有当年出生的以色列的男婴都处死,所以摩西的家人将婴儿摩西放在了蒲草箱中,放在河岸的芦苇丛中。后来埃及公主从此经过,发现了草丛中的摩西,并作为亲生子收养。于是摩西成为了埃及王子。装著摩西的草篮上挂著睡莲,画面的前面有紫色的薰衣草作为铺垫,远处河畔的奴隶队伍正在修建金字塔。整幅画作色彩明亮,带著浓重的异国情调,画中的花瓶等物都是画家严格根据大英博物馆中的藏品画出的。



阅读 6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