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动态15】古韵悠长,诗心璀璨——探寻古诗词教学的魅力

小丽
创建于05-26
阅读 18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古诗词犹如璀璨的星辰,闪烁着智慧与情感的光芒。

当我们翻开必修上册的课本,来到第二单元,一场诗词的盛宴便在我们面前展开。这些古诗词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和心灵的寄托。

思辨之美:鉴赏与评价的交融

古诗词的鉴赏,既需要我们对诗词本身的意象、意境、语言等进行细致的品味,也需要我们对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作者情感等进行深入的探究。例如,在《登高》一诗中,我们不仅要欣赏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的壮美景象,更要理解到诗人在登高望远时,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这种思辨性的鉴赏,使得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更能体会到诗词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主题解读:多元化的视角

每一首古诗词,都蕴含着诗人独特的情感与思想。而我们的解读,也应该避免单一化,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感受到词人对于三国英雄的缅怀与敬仰;从情感的角度,体会到词人对于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从艺术的角度,欣赏到词人运用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出的壮丽景象。这种多元化的主题解读,使得我们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全面,也更能领略到诗词的独特魅力。

文学短评:表达与思考的碰撞

文学短评是一种简洁而有力的文学评论形式。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撰写文学短评,将他们对诗词的理解与思考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千古风流浪淘尽,旷达处世是归途

 朱思嘉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作品,词中将时间和空间相连接,写景与怀古相结合,自身际遇与历史的枯荣兴衰相比较,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本词先是以"大江东去"的壮阔之景开头,道出人物的豪情满怀。再从整体中撷取乱石、惊涛的细节加以渲染,雄浑开阔,也引出下阙对周瑜的追慕。"遥想公瑾当年"是怀古,是对周郎年少英雄的赞美,"小乔初嫁了"则是以美女衬英雄,更显其春风得意。而那时江山如画,豪杰辈出,年少有为,现实却是苏轼被贬黄州、早早丧妻,虽有满腹才华,却因一身的不合时宜而被排挤出朝廷,怎能不感叹"人生如梦"?

但恰是因为"人生如梦",所以个人的荣辱得失大可以忽略不计,毕竟那曾经的"千古风流人物",最后也不过归于一抔黄土、所以词人最后写道:"一尊还酹江月.""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赤壁赋》中如是说。

人生苦短,再精彩也终会淹没在历史的沙尘中,唯有一轮千古不改的江月,能与那个怀才不遇却最终仍能释然放下的苏东坡一道,举酒对饮,觅得生命价值的永恒。

书生难测人心 闲野亦有闲趣

李欣琪

陶渊明,五柳先生,种下五柳,避开腐朽,陶诗也便携着淡隐之意。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十几亩地围绕着小屋,几间草屋错落地分布着。榆柳繁茂,绿荫掩蔽了屋檐,桃树李树罗列堂前。闲淡悠适的小村图景,并无繁丽堆砌的辞藻,而只是平和淡笔勾勒。

如果说,太白的浪漫是一盏烈酒,元亮的平实便是桃花树下掩埋的一坛老酒,或许并不浓烈却无尽回甘;如果说,杜草堂之诗是浑厚沉重的脉脉山河,陶诗便是空寂淡然潺潺流水;如果说,李贺是妖谲异彩的大漠昏沙,陶渊明便是独遗退隐的那朵淡菊。

世人都说,靖节靖节,高风亮节。一荫一罗,成浓密幽绿之感;一恋一思,自含淡隐解愁之趣。可我并不以为,他果真如自己所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至少说他的本意或许并非大多的释解,他确实属于自然,他确实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但他也有自己的矛盾。他便是一介书生,自看不清,看不懂种种无形的人心,那便归去。

放下前尘俗念的星星点点,回到自然,归到自然。这是他的选择,他并未躲避,在诗集中,后世的我们仍可见他的欢欣,或许他在享受自然,或许他在守住自我,更或许,我们的陶渊明,千古隐逸之宗,在等候心上贤主的脚步声。

《声声慢》:对愁绪的渲染

贺籽萱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通篇写“愁”抒写词人在国破家亡,流离南方时的苦闷忧愁。

     首先,词人在开头别出心裁地运用了七组叠词,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更显示出情感的强烈,同时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为全词奠定凄凉的感情基调。叠词的使用亦使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

     其次,修饰意象的形容词绝妙。一是“淡酒”中的“淡”字,自然不指酒真的淡,而是为了衬托出词人的愁之浓,酒力压不住心愁,也就觉得是酒味淡了;二是“晚来风急”中的“急”字,描写出风之迅猛、环境之寒凉,更营造出秋日凄凉、萧索的意境,表明词人的晚年生活凄凉惨淡。

      综上所述,《声声慢(寻寻觅觅)》以其独到的手法、意蕴颇丰的修饰语及其他手法渲染出极细腻、极动人的愁绪,千年不减。

《永遇乐》中的“怀古伤今”

贺镜成

真的只怪清风不识字?绿帙中缃册时不时翻个身儿;朱柜上青简动不动落个灰儿;长江边孤亭也不也等个头儿……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昔日杨柳岸濛濛的烟雨药花、参差十万的人家。今朝枫树老去,“佛狸祠下”,迎神赛社。来往的雕车宝马在渐少的颠顿中渐稳;四十三年前金人铁蹄踏破的高阁朱门,老砖松动着叫嚷,新阶平淡地麻木。讽刺至极的对比,是人民的麻木。

古今之比,不是虚实之别。“斜阳䓍树,寻常巷陌”,他记得,那儿那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潇洒南国,六代奢华,他希望,这儿这年“带砺山河,燕可伐欤?曰可”。可“北伐?北伐!北伐…”,他干在眼眶的泪花辛酸不了滚滚东去的长江。可笑至极的境况,是皇帝的昏聩。

他一直在谈英雄,也没忘自己也是个英雄;他一直在怀过去,却也一直没放弃“现在”。真的不只怪清风不识字,而是青帝也早就醉倒在那儿和煦的花丛中了。

品《登高》悲意,感时代情怀

朱浩铭

又是一年秋,身残体弱的诗人杜甫独自登高远眺,见眼前萧瑟之景,悲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冠绝古今的《登高》。这首诗居然没有句句提悲,但却字字有悲,悲情满溢。

“风急天高”借凛冽的秋风和邈远的天空反衬出人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耳边时时回荡着猿猴凄厉的叫声,使诗人心中苦闷难消。天空中的孤鸟徘徊许久,却不知归向何方,这不是正是漂泊他乡的诗人自己的写照。无边的落叶萧萧落下,诗人的生命也如同这落叶一般摇摇欲坠。不尽的长江依然滚滚流向大海 可诗人或许再也无法抵达他心中的那片海了。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十四字蕴含八层悲意,极写羁旅之愁,个人之悲 ,家国之恨,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生花妙笔也。诗人心中尽管仍有一颗报国之心,然而头上如浓霜一般的鬓发却压垮了他的脊梁。无边无际的悲意,如滔滔江水般在诗人心中肆虐,然而诗人却因为身患疾病不得不停杯戒酒。这是何等的悲哀啊 !诗人啊!你且悲吧!你怎能不悲啊!请将这股悲情融入笔尖,写出无与伦比的诗篇!

终是:“长江滚滚,登高欲消家国恨。落木萧萧,停杯难解人生悲。”

教学有效性:基于高考研究的策略

高考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结合高考的要求和趋势,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例如,在讲授古诗词时,我们可以重点强调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语言表达等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在高考中往往是考查的重点。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历年的高考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解题技巧和方法。这种基于高考研究的古诗词教学策略,将使得我们的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总之,古诗词的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提升审美能力的过程。在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思辨性的鉴赏与评价、多元化的主题解读、文学短评的写作实践以及基于高考研究的教学策略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让学生在领略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够在文学的世界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基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组

课题编号PXYW2023-0220


图文:周丽

审核:巢燕、刘圣华

阅读 18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