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有感

美友74202022
创建于05-26
阅读 2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时代风云变幻,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人才才能给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带来持久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亟需高素质人才。教育改革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教育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课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落实“三新”理念的最关键的一环。语文老师关系着语文教育的未来,担负着将国家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地转化的艰巨任务。推进落实新课标理念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责任重大。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由甘肃省教科院组织的为期三天的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培训中各位专家带来了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核心问题的精彩讲座,兰州一中的老师现场教学,进行教学案例分享,我认真聆听和观摩。这次培训让我深感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切实认识到学习新课标理念、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同时也为我指明了未来语文教学的方向。

第一场专家讲座:陈兴才《语文教学争议与双新实质追求》

        陈兴才老师现任教于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是正高级教师,也是特级教师,是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基地主持人。陕西师范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江苏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致力于批判性思维与思辨读写、新课程学习任务设计、新高考素养测评研究与实践。获得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一、、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经典思辨导读多种。二十篇研究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在培训中,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的陈兴才老师进行了《语文教学争议与双新实质追求》专题讲座。陈老师对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情境创设等新课标重要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解读,阐明了文本细读与大单元、情境创设的关系,消除了理论界因各种相反观念产生的思想迷雾,切中肯綮地指出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和“双新”的实质追求,即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学习者中心、学习中心,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强调真实情境下的语文实践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强调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这让我意识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让他们在掌握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场专家讲座:赵晓霞《走向澄明的诗心——<红楼梦>教育图景及其语文启示》

      赵晓霞,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兼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程与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甘肃省中语会副理事长。专著有《语文对话教学论》《语文情境式学与教的心理学》等,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荣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甘肃省技术标兵”称号等。

       赵晓霞教授带来了《走向澄明的诗心——<红楼梦>教育图景及其语文启示》的讲座,讲座包括黛玉的书单、活泼生动的家庭教育、混乱严苛的教育图景、走向澄明的“诗心”与生命教育四部分内容。赵教授仔细钻研,深入探究,反复阅读《红楼梦》多达十几遍,见解独到,为我们在教学中落实《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带来参考,也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实践带来启发。黛玉等人不但精读历代诗集,而且对“为学之序”深有体会,读书异常用功,学问融会贯通。在熟读精思、交流探讨、生活融通的教育氛围中,大家在读中学、写中学、作中学、玩中学,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给了我们教育的启示,应引导学生做有“诗心”的人,有物我一体的体察力和民胞物与的同情心。听了讲座,我不仅感叹文中人物读书涉猎之广、思考研读之精、探索研究之深,更是感叹赵教授对《红楼梦》钻研之精深,不将目光局限在自己专业内。

第三场专家讲座:朱武兰《理解用好统编教材》

       朱武兰,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高中语文教研员,正高级教师,甘肃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语文大集体备课实践研究》曾获甘肃省第九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近年来,以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与实践为研究对象,先后有《问题与改进: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指向关键能力发展的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等论文在《课程·教材·教法》《高中语文教与学》上发表。

       兰州市教科所的朱武兰老师开展了《理解用好统编教材》讲座,对学习任务群与统编教材、学习情境进行了深入解读,新教材用学习任务群架构课程内容,促使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落地。教学应把整体的真实的学习任务作为目标任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朱老师面对“大单元教学”引发争议的争议进行梳理说明,强调“单元教学”是当下普适性和规定性很强的教学模式,强调了落实学习任务群的实质。关于教学情境进行讲解,教学情境是引发学生“言语”和“思维”发展地契机和条件。

       此外,兰州一中刘莉老师名师工作室进行了名师工作室专题报告,李占祥老师进行了省级语文学科基地建设的报告

       培训中,还观摩学习了宋晓娟老师的作业展评课——关于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作业展示与评价。课前学生自主设计作业,并完成了预习作业、课时作业、实践性作业。预习作业为让学生初步感受本单元不同体裁文章的文体特征,比较小说、诗歌、散文和剧本四者间的异同,用表格形式进行梳理。课时作业共设计了两个任务,其一为运用本单元所学语言鉴赏技巧从语言锤炼的角度精读《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并写出语言鉴赏札记;其二为联读《乡土中国》并尝试运用文中观点观照第二单元选文,进行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时代镜像、文化意蕴、民族心理等研读讨论。实践作业为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当下时代精神,进行文学作品创作,形式不限。此外课堂上布置了长期性作业,其一是要求学生贯通所学任务群,回顾同一任务群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青春激杨”、必修下册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和第六单元“观察与批判”、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二单元“苦难与新生”相关作品,结合教材学习提示,任选角度,撰写文学评论。其二是进行《阿Q正传》《彷徨》《边城》《秦腔》《四世同堂》《活着》《蛙》等的整本书阅读。其三为阅读名家作品,如毕飞宇《沿着圆圈地内侧,从胜利走向胜利——读<阿Q正传>》,汪曾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又读<边城>》,《艾青诗选<名家讲解版>》,孙绍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解读<再别康桥>》,王邵军《生命的思与诗——冯至的人生与创作》,郭洪雷《古镜未磨,照破天地——重读<秦腔>》,老舍《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等。教师提前精心设计作业,学生认真完成。整节课以学生就作业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展示改进为主。

      之后,马娟老师带来了《语言的锤炼》第二单元作业设计课例分析,张蕾老师就第三单元作业成果展示课进行说课。

       听了之后很有感触,实际教学中,学生作业以练习册、教辅资料为主,教师自我开发设计的、贴合文本教学内容的、真正调动学生兴趣的作业很少,实践作业更是少之又少,因为做了之后很难留下痕迹。许多学生写作业全靠参考答案,完全没有自我思考。学生写作业成了给老师完任务,教师阅作业有时候似乎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学生作业写了很多,但是实际能力到底有没有提升似乎要打个问号。语文的学习很难量化考察,一刀切的评价方式可能不适合所有的学生。

       此次培训廓清了思想迷雾,使我更深入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新教材和新教法,坚定了教学中进行新探索、新尝试的决心。此前语文教学界神仙打架,出现了很多质疑、反对新课标、新教材的声音,各种反对文章层出不穷,各种讨伐新教材、新教法的声音此起彼伏,不同的声音干扰了一线教师的认知和教学,让我们无所适从。新课标和新教材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极大挑战。落实新课标理念、实行新教法虽然不容易,但是我们不应裹足不前、自我封闭,要以包容的心态学习,以进取的姿态前行。

      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说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时代需要我们培养的不是记住一些知识的“知识容器”。爱因斯坦说:“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中学教育也是同理,教学最重要的是促进学生自我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真正提升核心素养。将新课标理念融入课堂实践,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其实,从自身经历出发,学生时代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不是老师课堂上讲过的知识,而是自己参与的各类语文活动和探索。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是学生,一定也喜欢精彩有趣、充满活力的课堂。

        切实感觉到语文课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三新”理念的最关键的一环。语文老师关系着语文教育的未来,担负着将国家课程改革的顶层设计落地转化的艰巨任务。

        不管怎样,努力提升自我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更好应对新高考,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之路任重道远,我们需要“温和而坚定地前行!”

阅读 2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