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元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逆增上缘
创建于05-26
阅读 47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2:03

  我校是全市唯一的农村普通高中。立足学校区域地位、生源基础、办学实践,注重校本化、递进性、稳定性,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建立学生多元参与、展示、共享、提升平台,致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增强学校竞争实力。项目实施情况为:

一、推进举措

为确保项目落实落地,并成为牵动学校创新、特色发展的主线,学校着眼“小切口”、大突破,全盘谋划设计、统筹推进实施。

(一)注重调研,形成推进共识。

围绕项目,学校分教师、学生、家长三个层面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其中,把学校确定的“多样化办学、多元化发展”办学定位作为首选调研课题,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接受调研对象近2000份。调研结果反映,普遍师生和家长对学校确定的“注重学生个性培养、构建多元课程体系、拓宽学生成才渠道”的办学思路和发展方向很认可,但在丰富载体、拓展平台、扩大参与面、改进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根据问卷情况,学校召开校委扩大会进行了专题研究,组织进行了“教学衔接”“课堂情景化、教学活动化”“学科辅导和社团建设”等多类型研讨座谈会,对项目实施的有关内涵、措施、路径等进行适度调整和修订,并形成全校师生的基本共识,努力使项目推进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立足多元,丰富课程体系。

以“文化+艺术”“文化+技能”为基本导向,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对形成的基础课程、特色课程和拓展课程课程板块进行了进一步的丰富完善,增加了以思维开发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相应社团组织和活动项目。如,社团活动由原来的艺体、科技、技能类拓展到人文、艺体、科技、技能、外语、劳动等多门类,学科辅导以面向学生薄弱学科的知识辅导拓展为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探究。目前,学校社团由18个增加到23个。强化学生知识归纳巩固、学科思维开发训练、综合实践能力提升相结合,把满足个性发展和实现升学愿望统一起来,使学生在多元课程参与中增强信心、获得进步,体现价值。

(三)坚实基础,强化条件支撑。

主要为:争取上级投资102万元实施专业实训室改造扩建项目,面积500平米,已完成主体框架,将投入使用,主要为学生社团和专业活动专用功能教室。投资26万元对实训室和学生公寓进行改造,开辟40间学生宿舍和活动室。投资6万元增添体育及艺术社团活动设施和相应耗材,添置近7万元图书资料。投资5万元开辟4亩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尽管学校发展空间局限,但充分利用学校办学资源,尽最大努力满足学校多样化办学的实际需要。

(四)拓展平台,开展成果展示。

学校确定每年4月、11月为艺体节,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知识竞赛、趣味运动、师生体育运动会以及有关专题讲座等。每月确定主题,组织一次成果性评比或展示活动,由专门评价团队进行综合评价检验。一年来,学校先后组织校园文艺演出12场,社团(专业)成果展示8场(次),各种比赛(竞赛)10(场)次,先后聘请30多名专家对专业活动进行评价指导,以活动牵动课程建设和发展,既强化了课程的丰富性和吸引力,更增强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多样化。

(五)优化团队,配套师资力量。

学校青年教师为主体力量。主要采取“建”、“训”、“评”三举措,发挥教师专业特长,组建辅导教师团队;学校构建“135”教师培养提升序列,即:一年入格(合格)、三年骨干、五年成为学科标兵,形成滚动培养、递级提升机制,不断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通过系统性培训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强化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对教师岗位达标验收评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抽调50多名教师参与社团和学科拓展活动,针对有些项目师资短缺实际,通过审核把关,外聘教师11名,参与活动项目专业教师达到68人,占到学校教师的48%。

(六)加强交流,拓宽合作办学。

为使学生个性培养成为学生师生和家长的普遍共识,并进一步扩大社会对学校办学定位的认知度,一年来,学校通过多形式增进合作交流。举办6场家长培训和座谈会,参与家长达2200多人次;开辟面向学生的励志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讲座辅导,提升学生发展自信;进一步发挥与平遥中学合作办学优势,平遥中学派出25名教师,与我校教师进行两次“同课异构”作课观课及议课辨课主题研讨活动,强化对我校教育教学及教师成长的指导、引领、帮扶作用,强化与高校的合作交流,与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实行专业对接,师资帮扶,合作教研,提升专业实力和影响力。

(七)构建机制,加强组织保障。

强化组织建设,学校将原先实训室负责社团活动组织实施,调整为艺体中心统一负责,扩大处室职能,形成由规划、组织、实施、评价链条式、全程化管理机制。注重管理效能,实行备案管理,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主选择项目申报,以班级分类统计报艺体中心、年级组,对申报学生全部备案。实行双重监管,项目活动实行班级建制,行政班级和项目活动班级相结合,项目活动老师对项目组织实施全程负责。实行定位运作,对社团和学科拓展类项目活动实行定时间、定规模、定场所、定教师、定活动内容、定考核。实行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申报项目以学校统一安排,在相对固定基础上建立动态进入和退出机制。实行督导跟进,每月要组织一次成果性评比或展示活动,由专门评价团队进行综合评价检验。

二、工作成效

经过实践运作,我校以多元课程构建为载体,形成的特色化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体现,主要表现在:

(一)课程多元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选择。

目前学校开辟社团及专业种类达到40多项,覆盖各类学科、各项活动,既是课堂的延伸更是课堂的补充。

(二)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有1200余名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或专业训练,每天保证社团活动在一个半小时,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自信和进步,至少有300名特长明显学生,专业特色效应得到彰显。

(三)丰富了校园文化。

学校实行全封闭管理,在校园里,学生能够在丰富多彩的人文、艺术、体育、劳动、技能等活动中,感受校园生活的充实,成为学校活力校园的鲜明体现,成为学校主题精神文化的鲜明标识。学校将活动成果分类汇集成20多本校本资料。

(四)增进了家校合作。

年内学校组织家长“走进校园”活动达6次,每次把学校社团和专业活动情况作为家长观摩的重点,在零距离的体验中,确实普遍家长感受到孩子的进步,学生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家长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声誉。通过个性培养,增强了家长对学校的理解、支持、参与和配合,形成家校合力。

(五)促进了学生成才自信。

因学生入校成绩较低,普遍学生有短板学科,相当部分学生走文理普通高考实现本科升学目标难度很大,学校错位发展,文理艺体技多管齐下,拓宽了学生升学路径和渠道,2023年高考有60多名学生通过艺体方向考入大学本科,艺体学生升学率达到40%以上。“只要进步就是成功”“把不可能成为可能,让可能成为现实”“相信每个孩子的潜能,潜力是无限的”成为激励学生走向成才成功的追求践行。

三、存在问题

(一)办学基础条件支撑比较薄弱。

目前学校校舍已处于超饱和状态,新高考改革实行选课走班的刚性需求,对学校开展社团和专业活动制约很大,发展空间很局限。既要保证高考改革的实际需要,还要努力满足多元课程建设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需在硬件建设上有新突破。

(二)专业和社团开展师资力量不足。

普遍高中学校专业师资短缺,尽管学校努力挖掘师资资源,努力发挥教师专业特长,但大多需通过外聘师资解决师资薄弱问题,且这部分教师不够稳定,待遇难以保障,学校只能给予很少的补助,多渠道加强这方面师资配套建设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社团内涵还比较单薄。

主要为:相关社团和专业教学资源缺乏;教师囿于传统教学,在社团活动的形式上比较单一;活动开展的评价标准比较模糊,没有专业评价团队和形成完成的评价体系。

(四)家长认同和支持需增强。

部分学生家长认为选择普通高中就是升学对学生参与多元活动课程不很理解,怕影响学生成绩,实际学业和专业相得益彰,彼此促进。应进一步强化社会宣传,增强家长认同,形成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共识。

四、下部对策

(1)加强多层面培训和宣传。

形成稳步推进多样化办学的持续推进,凸显更大的成果和效应,实现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递次提升,真正打造出学校发展特色的亮点和品牌。

(2)在强化特色课程的内涵建设上进一步发力。

以多元课程建设为主支撑,强化统筹设计和系统推进,形成系列板块,并着力在课程设置、活动内容、师资配备、组织形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综合施措,走实走深,全面提升社团和专业活动质量。

(3)强化跟踪督导和多元评价。

组建专业团队,加强对特色课程建设的教研,建立比较完善的督导和评价办法,引进第三方评价机构,每学期对社团及专业活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4)深度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以特色发展为引领,将学生课程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部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统筹并抓,以文化涵养学校发展品质,提升学校办学档次,办成有吸引力、影响力、知名度的农村普通高中学校。

2024年5月

阅读 47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