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在这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日子里,冯艳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相聚在一起,参加宁夏自治区级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第二期)暨自治区骨干教师提升培训班。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学有所悟,而后笃行。
为了构建一个融学习、研究、培训、交流为一体的平台,切实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和辐射指导作用,有效促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暨骨干教师实践反思和专业成长,2024年5月26日冯艳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聆听了两位名师专题讲座,2024年5月27日对名校进行访学、参观学校、观摩实践导师示范课。
专家介绍
冯革琳,女,中小学高级教师,陕西省优秀教研员称号,陕西省教育督导专家,陕西省教育厅教材中心特聘专家,西安市卓越教师,西安市优秀教研员,国培计划培训指导专家。西安市质量监测评价核心专家,省市劳动教育专家,首批陕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库成员。教育部精品课指导专家,省市基础教育成果、课题研究、微课大赛指导评审专家等。
马丽,女,兴庆区数学教研员,高级教师,自治区级骨干教师。课题《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实践研究》和《数学问题有效性的研究》荣获宁夏第四届、第五届基础教育教学课题研究二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宁夏教育》《宁夏教科研》,多次承担区、市级教师培训任务,承担宁夏“空中课堂”小学数学磨课、录课和做课任务,承担兴庆区自主研修坊项目。
专家讲座一
早晨冯老师结合三个典型问题:计算应用、运算定律、单位换算,做了以《学生数学学习中典型问题的分析与教学改进》为主题的讲座。冯老师从学生典型问题呈现、原因分析、改进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冯老师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首先为大家分享了计算法则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几何直观(画图)、实物操作的方法来突破学生对算理和算法从具象到抽象理解的难点。
其次,冯老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学生错误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存在对乘法分配律理解不深刻、练习的针对性和综合性不够、易受特殊数据的干扰等问题,给出了相关教学改进策略,用数形结合强化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注重结构化变式,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的能力。
最后,冯老师用“看似简单实则容易出错的单位换算”引入第三个话题:学生因为对“量”的实际意义理解不深刻、没有弄清楚单位化聚的本质、重视结论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题目混杂在一起没有进行有序思考,所以才会出现以上问题,也用案例给出了“单位化聚”的具体策略。
专家讲座二
下午马老师分享的主题是:《“数与代数”领域单元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核心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背景;二是“数与代数”领域整体教学设计的思考;三是“数与代数”单元教学设计的实施路径;四是“数与代数”单元教学设计的主要步骤。
马老师指出,要想制定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理好核心素养与“四基”和“四能”的关系、设计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的教学设计。
马老师通过多个实例对“数与代数”领域整体教学设计进行分析,强调了数概念的一致性和运算一致性、注重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的教学。
最后马老师表示,指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单元主题教学)是学科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渗透创新素养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路径,每一位老师要学会知识的总线构建、注重知识的多元表征、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学员认真聆听
学员进行分享
学员感悟
讲座后,学员们分享了学习感悟。大家纷纷表示受益颇丰,老师们的讲座醍醐灌顶,指明了以后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大家将努力学习,一起改变,努力适应新课标下教育教学的发展,做好“教学评”一致性的小学数学“大概念”教学。
课例观摩
课例一:《烙饼问题》
课前铺垫有效有趣。由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煮鸡蛋中的数学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理解做事情要选择最优的方案,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优化的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课中注重经历过程。学生借助模具操作,经历探索“烙饼”中数学知识,逐步掌握烙饼的最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与数学的优化思想。
学案助力自主探究。在烙一张、两张饼时,教师只是引导学生操作验证的方法,得出烙饼所需时间,探究时由小到大,由易到难进行了方法的迁移,学生进行辨析,在观察中比较、在辨析中发现,在发现中总结出饼的张数是偶数时如何烙,奇数时如何烙最省时?学生最终感悟优化思想。
课例二:《可能性》
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首先教师创设猜拳游戏情境,体验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依据课标进行整合,体现了有结构地教与有关联地学。
核心素养落地课堂。通过四次活动,学生自主合作,积极探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一定”、“不可能”表示不确定事件;相反“可能”表示不可能事件,并能启发学生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形成结论,凸显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以质疑反思促思维。可能性大小究竟有什么样的变化,通过学生的体验与反思,从而客观看待“可能性”中大小的偶然现象,并知道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
学员观课
总之,两节课都能以课标理念为指导,并能在数学课中进行学科整合,方法迁移,渗透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学中创”的探索精神,较好地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评课议课
培训期间老师们用心倾听、认真记录、及时反思,对新课标有了全新的理解,学科专业素养得到了提升。细读方有创见,深思悟其精髓。每一位专家、授课教师独特新颖的教学风格、扎实深厚的教学理论,深入人心的教学思想,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员的心中。坚信学员们会载着满满的收获和期许,带着对教育教学的思考,继续砥砺奋进,为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摄影:张 璇
编辑:张 璇
审核:冯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