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反弹不可怕    防治守规律重细节——第三初级中学防治百日咳知识科普

第三初级中学
创建于05-26
阅读 5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今年春季“百日咳”出现反弹,现就“百日咳”的发病原因、传播规律、临床特征、防治常识作简单科普,以有助广大学生家长预防“百日咳”的发生。

发病原因

(一)“百日咳”的诱发因素与自身免疫力低下有关。身体免疫力低下的人更易受百日咳杆菌侵袭以致百日咳发病;若受凉、过度劳累或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身体免疫力会随之降低,容易患上百日咳。

(二)在历经了新冠、甲流、乙流等多种感染后期,有的成年朋友还留有长新冠和长流感的后遗症,则容易感染百日咳,急需加强预防。

(三)曾经注射过疫苗还会感染“百日咳”是与疫苗的作用和抗体水平相关

1.“百日咳”疫苗是一种预防性疫苗,无法完全杜绝感染:

2.“百日咳”苗接种3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3.百日咳可以重复感染而发病。

“百日咳”的病原传播及发病规律有利预防

(一)“百日咳”的病原及传播规律

1、“百日咳”的病原: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病程较长。

2、“百日咳”的传播规律:

“百日咳”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宿主,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主要经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二)“百日咳”的发病规律

了解“百日咳”的发病规律,有利及时就医避免耽误治疗。

1、“百日咳”潜伏期:

“百日咳”潜伏期一般为7至14天,有的可达21天。从潜伏期末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至出现症状后2至3周传染性最强。

2、该病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为特点:

病初像感冒,非典型病例可能无症状,或者仅有轻微咳嗽或有低热。临床上以阵发性、痉挛性咳嗽、鸡鸣样吸气吼声为特征。

3、病程可长达2--3月,故名“百日咳”。

“百日咳”的临床特征

临床上一般将“百日咳”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在不加干预的情况下,三个阶段加起来通常要持续100天左右。

(一)“百日咳”卡他期的临床特征

1、“百日咳”的卡他期持续时间:

“百日咳”的卡他症状是指感染后引起的上呼吸道症状,卡他期持续时间 约1-2 周。

2、“百日咳”的卡他期的症状:

“百日咳”卡他期临床表现类似普通感冒,包括全身不适、打喷嚏、流涕、咽痛和轻度咳嗽,可能出现轻度体温升高,但高热并不常见。但由于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故容易被误诊。

(二)“百日咳”痉咳期的临床特征

1、“百日咳”痉咳期的标志性症状:

“百日咳”痉咳期间的标志性症状为痉挛性咳嗽,即一连串的剧烈咳嗽;在痉挛性咳嗽后伴有深长吸气,高调鸡鸣样声音,昼轻夜重,睡眠期间痉挛性咳嗽更为突出影响睡眠。

2、“百日咳”痉咳期的持续时间:

“百日咳”痉咳期通常从第2周开始,病程可持续2--月。由于快速而连续的咳嗽,有时患者会有呕吐或眼睛出血,6月龄以下的婴儿痉咳后容易发绀。

“百日咳”的预防要注重生活细节

1、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日常生活中,大家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合理作息,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身抵抗力。

2、按规定及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百日咳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预防百日咳的疫苗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其接种年龄为3月龄、4月龄和5月龄各接种1针,为基础免疫;1岁半再接种1针为加强免疫。

3.正确佩戴口罩,咳嗽和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屈肘遮掩口鼻,防止飞沫传播。

4.保持室内环境良好,注意休息保证睡眠。

室内空气要流通,保持一定湿度,避免痉咳诱发因素,如烟尘、空气污染等。

5.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剧院、儿童游乐场所等;不可避免的外出时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避免与患者和患者密接人群接触。

6.饮食营养,顾护脾胃。

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做到饮食宜清淡营养,合理摄入营养丰富好消化的食物,以增强体质调节免疫。

温馨提醒:

1.不信谣,不传谣!

2.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即去合阳县人民医院就诊。

3.预防百日咳,从你我做起!

阅读 5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