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促进深度学习

石竹实验学校小学高段数学组
创建于2024-05-26
阅读 8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勤学而交流,则博学且睿智。为进一步形成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范式,2024 年 5 月 17 日至5月24日,石竹实验学校小学高段数学组举行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整体教学展示活动。此次由四年级数学组借由《三角形》的课例全面展示大单元教学的策略,以推动品质课堂的发展。

     在“大单元教学”框架下,核心素养的落实是整个教学计划的关键部分。首先由四年级备课组长朱凤霞老师对单元进行整体分析。朱老师从单元内容结构化分析、单元内容结构化分析、单元知识点所关联的核心素养解读、单元教学目标等方面对《三角形》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朱老师提出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助于我们以整体的视角,系统地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同时也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

教师展风采  课堂来展示

    杨巧云老师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中紧紧围绕课程主题和重、难点,课件制作精巧美观,实用有效。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杨老师进一步提出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概念,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垂直线段的画法,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王光老师教学的《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一般规律,同时借助尺规作图来突破重难点,充分理解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个规律的本质。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基本事实引入,通过猜想、验证、推理、表达、反思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积累了活动经验,感受了数学的严谨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陈晓淋老师教学《三角形的分类》,陈老师在尊重教材编排体系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使孩子们知识的获得不仅仅依靠老师的传授,而是在他们动手中发现、在自主比较中获得,这样获取的知识将更加的记忆深刻。

    于鑫老师教学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身感知、集体交流等操作,使学生经历猜想一一验证一一结论一一运用这一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努力构建探索型和趣味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刘美霞老师教学的《四边形的内角和》导入采用了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展开了这节课的学习。刘老师引导学生先猜想后验证,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堂环环相扣,最后得出结论:通过量加法,撕拼法,分割法的方式,证明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度。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既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又给学生分享彼此的智慧的展示,有效的实现了教学目标。通过研讨四边形的内角和,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归纳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推理能力。

课后说评课  教学齐研讨

    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授课后,所有听课老师们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内容的设计、课堂节奏的把握、对于创意表达目标的实施与完成等方面进行评课,对每堂课的亮点进行了高度的赞美,从中汲取经验。同时,也针对课堂中的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新课程理念、新课标要求的背景下,我们会在教研之路上砥砺前行、大胆创新,深化课程主题意义、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教育赋能。教无涯,研无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教育之花会愈发灿烂!

阅读 8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