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蜀开明王朝鳖灵王陵园;
古蜀开明王朝,是由鳖灵王建立的,相传鳖灵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因鳖灵在蜀中治水有功,收到蜀中民众拥戴,于公元前666年前后称开明帝,开明王朝于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
开明王朝治蜀300余年,蜀地经济有较大发展,国势日渐强大。大约在公元500前,古蜀国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文明,故称为"巴蜀图符""巴蜀图语"。然而从鳖灵开明王朝,古蜀国的命运出现了较大转折,也是在这一时期,古蜀国开明王朝开始接受中原文化,鳖灵开明王为了接受新的思想,新的工匠技艺,提高生产力,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开脱经济发展,此举是时代所需必然产物。
古蜀国开明王鳖灵(生卒年不详),神话传说中的古蜀国开明王鳖灵,《华阳国志·序志》“荆人鳖灵死,尸化西上,后为蜀帝。”鳖灵死后其尸流亡,溯江水上至成都,遂活,鳖灵与望帝相见,蜀王杜宇,宇立为相。鳖灵生长于多江湖的荆楚,识水性,有治水经验,鳖灵治水溯江西上,先至南安(今四川乐山),后至郫邑(望帝都城即今郫都)见望帝。帝知鳖灵其治水功绩任以为相,旋授以国位,号开明(即开明王朝)。蜀王杜宇命鳖灵,继续完成治水事业。治理岷江水患平,蜀民安处,勤于耕稼,乃受禅得国。
据资料介绍,蜀国先民从开明鳖灵王,就开始修筑联通陕西关中、中原地区的蜀道(今称为栈道)。蜀道,是指由四川北上,通往关中的古驿道,其交通主要遍布于白龙江河谷沿线。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蜀人在猴子都难以立足的断崖绝壁上,破石凿洞、打桩架桥,修建出向北直抵汉中平原的金牛道。500多米长的坚硬岩壁上,分布着三排上千个栈道孔眼。上排孔搭雨棚,中排孔架木栈供人马通行,下排孔用于加固支撑。
如今再看这些古蜀道,只觉得古蜀人充满智慧,勤劳而勇敢。这些用血肉之躯,用简易的修建工具,修筑了各类古栈道,成为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它将偏居西南的四川盆地与中原连接,或经云南直达缅甸和印度,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秦国灭蜀国后,开始"经营"蜀地。依托蜀道,秦国入蜀治水患、建城市、强经济,为成都成为“天府之国”打下基础。各类蜀地制造——蜀锦、蜀绣、盐、铁、漆器等,依托古蜀道和南方丝绸之路行销海内外,让“蜀地造”名誉四方。
蜀道勾连四方,让交融之光烛照未来,多种文化在蜀地汇流交融,离不开那些历经千年风霜的蜀道。当古蜀国退出历史舞台,交融之光从历史深处照来,烛照未来。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实现了融合发展,并延续至今。
探讨(请指正):
保守一点看古蜀国历史,古蜀国先民,不畏惧生死,战胜难以想象的困难,全靠人力和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修筑栈道,方便通行,增进人文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兴旺繁荣。“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可见当年要入四川有多难。这些地方山高林立,道路崎岖,人烟稀少,疆域防守薄弱,广元朝天七盘关边关,到成都府衙山路近800多华里,人要走一个多星期时间,快马传送信息,最少需要2-3天。等成都府衙知道边关失守,有想法也望尘莫及。引起诸多强势君王的窥视,四川出产丰富,引来了其它君王的嫉妒、羡慕。古蜀国五代君王,是在较封闭的环境下统治四川,要与外界交流相当困难。道路通畅后,但栈道最终还是引来杀身之祸,王朝的覆灭(秦朝灭掉了,古蜀国第五代开明王朝,鳖灵蜀王)。
蜀中出产丰富,成都平原黑滋滋的“黑土地”,绿油油的农作物,沃野千里,川内有各种气候类型地区,山川异域矿产资源丰富(离成都不远的彭州,当时就盛产紫铜),支持着四川的冶炼产业,当时四川青铜器制造的造诣,已达到相当高水平,工匠技术精湛。三星堆、金沙遗址、新都马家堡大墓,这些地方出土文物,就是最好的佐证。四川出产各类人类所需资料,俗称“天府之国”,那不是一句赞美之词,而是有相当的丰富物质基础。据资料介绍,当时的“成都平原”丰收之年,一年所生产的粮食,够川人口吃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