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语文之志,传承文化之魂
悠悠中华五千载,从结绳记事到恢弘璀璨的汉字,从炫目的先秦繁星到皎洁的汉宫秋月,从清新飘逸的唐宋诗词到蕴藏灵魂的明清小说…语文,她迈着轻盈的步履,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走进我们的生命。
语文像一位神奇的旅者,带我们去捕捉大自然钟灵毓秀的奇崛,带我们去欣赏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的盛景。
读苏轼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走进西子湖畔,饱尝了湖光山色的静谧美好;读李白的“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我们登上蜀道,亲历了入蜀之路的惊险刺激;读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来到边塞,领略了异域风光的无限壮美。欣赏完这边风景,语文又用她美丽而又充满性灵的文字,让我们在草木凋零的季节眺望到姹紫嫣红的春天,嗅到天涯芳草的气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农历二月,草色渐绿,春意渐浓,春风拂面,杨柳如烟,诗情画意的境界,美得让人沉醉。
置身语文世界,瑰丽壮美的山川,让人流连忘返;百花盛开的原野,让人心旷神怡;日月星辰的光辉,让人思绪万千…
语文像一盏不灭的明灯,带给我们光明和希望,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到方向,在失意时寻得安慰,在挫折中迎难而上。
生活中难免会遭遇困惑、磨难、挫折、焦虑、忧伤,而语文会在某个瞬间,给你的人生带来另一番景象。李白在人生失意时,会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安慰自己;在遭遇挫折时,他会对自己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的人生亦是大起大落,但无论做官还是被贬,他都能坦然面对,一蓑烟雨任平生,一生足迹踏遍北宋东西南北,最终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为后人敬仰。
人生道路哪有永远的一马平川,当我们处于人生低谷时,语文能给我们力量,能让我们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挫折,即使眼前烦恼多多,迷雾重重,语文这盏明灯也足以驱散阴霾,照亮人生。
语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五千年文化的沉淀,厚积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情感和精神。
爱国使臣苏武出使匈奴,因随从谋反受到牵连,为了不辱使命,欲引佩刀自刺,未果。单于壮其节,使卫律威逼利诱,苏武不为所动。单于无计可施,把他置于大窖中,绝其饮食,苏武顽强求生,卧啮雪,咽旃毛,得以存活。后单于又将其流放北海,食物供给不足时,苏武便“掘野草去草实而食之”。就这样过了19年,终于回到大汉,他用他的坚贞和执着完成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他的精神,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为我们树立了不朽丰碑。革命志士林觉民,在看到“遍地腥云,满地狼犬”的黑暗现状后,决定为国舍家,投身革命。率敢死队冲进两广总督衙门,与清兵浴血奋战,中弹被俘,从容就义。林觉民并非轻视生命,只是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而观今之华夏,这种心系国家的精神也得以流传。
文字无声,却默默记录着那些无痕的岁月。在风雨如晦的年代,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用百折不挠的骨气、家国天下的情怀、矢志不渝的精神,默默撑起我们民族的脊梁。今天,我们更不能丢了民族文化的根,失了民族文化的魂。我们要学好语文,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把握时代脉搏,立大志,担大任,为祖国的强大献上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