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组织的每周五的工程2.0直播培训由先期的“学校规划、备课组研修”2.0宏观指导,逐渐转向了面向“课堂、教师、学生”的2.0微观应用,呈现了“内容具体化、技术操作化、应用实用化、效果可见化”等特征,为一线教师带来了更多的直观感受,引发了教师更多的理性思考,引起了更多教师对工程2.0的思想共鸣,为工程2.0“全市、全校、全面”展开做好了越来越扎实的铺垫。
6月3日正值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在这举国飘香的日子,教育局2.0直播培训如期进行。本期的培训主题是25中杨向勇老师带来的《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汉光南校“按计划、按要求”常态继续组织南校全体教师参与此次培训。
虽然家里“粽香”飘逸,但是屏幕前的“书香”依然吸引了南校教师的“精神”嗅觉。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学法指导维度的微能力点A5。
我们先来看一下教育部2.0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本微能力点的描述:
解读以上微能力点的能力描述,我们可以发现,完成A5技术支持的的课堂导入,只需要两个程序:1.设计;2.实施;虽然“过程”看似简单,但是“内涵”蕴含丰富。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微能力点应用设计需要基于“学生”,满足5个“关键点”的深度“融合”:
1.基于学生的“学科思维兴趣点”;
2.基于学生的“课题目标认同点”;
3.基于学生的“章节知识关联点”;
4.基于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点”;
5.基于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点”;
简单直白说,微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实施离不开“学科核心素养、课题学习目标、单元整体构建、学生情感态度、课堂学习思维”等关键元素的“植入渗透”与“浸润融合”,和2022年最新国家课程标准高度契合!
本次2.0的主题直播培训有三个培训点:“关注学生,引起兴趣”、“立足学科,彰显魅力”、“以始为终,融合创新”。杨向勇老师运用“技术工具”结合“课堂实例”,分别阐释了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学科思维兴趣点、课堂学习思维点、学习情感激发点”等“关键点”的“融合创新”使用。
通过本次2.0直播培训,南校教师的2.0学习之路又增添了新的“能量包”:
1.微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技术应用“工具”:
(1)声音型;
(2)影像型;
(3)混合型;
2.微能力点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的技术应用“锦囊”:
(1)融合技术“固定”资源;
(2)融合技术“自创”资源;
(3)融合技术“混合”资源;
“慧合”教育局工程2.0自4月30号以来的六次培训“成果”,工程2.0对一线教师带来了积极的“多维”变化:
视觉从“冲击”到“滤化”;
思维从“碰撞”到“交融”;
技术从“白丁”到“晓儒”;
思想从“斗争”到“共鸣”。
现代教育下,“技术”是“工具”,“教学”是“生产”,“课”是“产品”,教师如何用“工具”“生产”出“有质量”的“产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程2.0就是技术的“利”!
1.它的“利”在于“融合”:融合“技术、教师、学科、学生”四元素;
2.它的“利”在于“创新”:创新“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四维度。
工善其事有玄机……
期待工程2.0给奋斗的一线教师带来收获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