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8:00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南校继续组织一线教师参加邯郸市工程2.0直播培训。
工程2.0的“本质”就是分别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三种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的30项微能力。
经过前期的培训,参训教师已经学习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的微能力点规范操作使用流程。
今天的培训主题是涉县龙北小学杨惠霞老师带来的“微能力点A6技术助力下的课堂讲授”。
微能力点A6属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学法指导维度,涉及学生的6个方面的学习能力。
为了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杨老师通过一节课题的具体案例解读了A6能力点应用流程,总结出用技术助力课堂讲授的四个步骤:
1.结合课标,分析教材,要做到三看;
2.切合重难点,选择工具,要关注极简性;
3.融合技术,设计流程,要关注教学性;
4.课堂应用,授后反思,要关注融合性和必要性。
最后帮助培训老师建立起“两观”:
1.技术工具可助力实现生成式课堂的“设计观”;
2.技术应用要极简实用的“使用观”。
南校全体一线教师居家认真学习,收获成果。
本次2.0直播培训,又给南校教师带来新
的层面收获:
收获点一:“理念”收获。
“问题”驱动“微能力点”应用。
1.微能力点的“动力”来源于“问题”的产生:
即为了要解决课题教学中产生的教和学
的具体问题;
2.“问题”的“产生”来源于“课题、课本、课标、学情”的四研:
只有深度研读“课题、课本、课标”,依据“学情”,精准确定教学重难点,才能产生有“价值”的问题;
3.“课题、课本、课标、学情”的四研产生的“问题”,要精准对接“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能力维度下的微能力点: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课题、课本、课标、学情”的四研产生的问题,只有精准对接“四能力维度内涵”,选择切合的“微能力点”,把握能力“描述点”,才能助力课堂教学,解决问题;
收获点二:“工具”收获。
1.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可选择的工具;
2.希沃白板5的投屏使用方法;
3.工具选择使用的原则:极简优先,摒弃花
哨,以有效助力课堂解决“问题”为终极目标;
工程2.0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技术助力,追踪过程,生成资源,怀瑾握瑜;
工程2.0的课堂是“升华”的课堂:技术助力,融合教学,升华成果,一时瑜亮。
工程2.0,既生瑜,又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