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四下《西游记》板块总结

两只棒棒糖
创建于05-25
阅读 10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四年级为什么要讲《西游记》,七岁后孩子们开始经历物与我的分离,表现出各种本能的欲望。《西游记》是一场冒险,是一场探索人与自身关系的冒险,一场由凡入圣的冒险,十分契合四年级儿童发展的需求。

讲《西游记》也是有期待的,这些故事承载着一些精神、品质和力量传递到孩子心里,这些精神、力量和品质是能够匹配到儿童的认知,情感和道德发展的。

比如故事的开始,石猴在花果山出世以后,与群猴终日在山水间嬉戏游玩,过着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如此过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突然感到忧上心头,不觉间竟落下泪来。原来是因为这石猴突然开始有了对未来的担忧,对死亡的害怕,这非常像一个童年期的孩童,在某一天突然从“梦幻”中醒来,开始有了对“自我”的意识,开始有了“莫名的担忧”,这一转变,大概发生在九岁左右。

为了摆脱死亡的忧虑,为了长生不老,石猴决定离开花果山,拜师学艺。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确实学会了一身的本领,学会本领之后,他自认为神通广大,便开始逍遥自在地为所欲为,搅乱蟠桃会、偷饮御酒、偷吃仙丹,直到最后大闹天空,被如来佛祖压到五行山下。这像极了一个从童年到青春期的孩子的心路历程,随着知识、能力的增长,与之相匹配的人伦道德、社会规则的内化成长,善良心性的养成、对崇高的仰慕,对他人的同理之心,这时候也要对应的给到孩子。

五百年后,被唐僧搭救的孙悟空,拜了唐僧为师父,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这漫长的旅程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道德修行之路呢?我们找到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之间也许可以链接上的那个点,这便是成长的主题。心灵成长必然要经过犯错和惩罚、引领和改过、天性与责任、任性与宽容等等一系列的波折坎坷。

配合戏剧,歌曲、诗歌、蜂蜡、泥塑和湿水彩等艺术体验,充盈孩子们的内心,故事中的人物已成为他们自己的一部分。孩子们在不同程度上也获得了一份自由。在这个过程里,我也有了一些体会,自己解放自己,路便会宽了很多,在神圣的信任中放手,使更多的直觉进来,人会更加真实,生活更加真实,教育才会更具生命力。

00:25
00:27

随着故事的起伏,他们经历了石猴出世,大闹天宫,悟空拜师,高老庄收八戒,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路阻通天河,三借芭蕉扇,功满取经回九个故事,又配合西游记中其他的故事作为滋养故事。孩子们有时会心大笑,有时候不免伤感,有时候又生出怜悯之心,有时候又会觉得惋惜。。。。。。在这个过程中也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变得更加积极,每次故事结束他们都嚷着要演戏,一个个就像个小戏精。从前不爱举手主动表达的孩子也变得勇敢,总喜欢演配角的如今也跃跃欲试想要演主角,甚至想尝试各种角色,每个人物都表达的绘声绘色,有时候就会在某一个人物身上找到孩子的影子,角色总是有限,满足不了每个人都想演的角色,孩子们就会自行配合,自己编排,偶尔还会出现个总导演。

在历经磨难修成正果时,那种荣耀和光辉的氛围笼罩了班级。板块结束我问他们喜欢故事中哪个人物,孩子踊跃的表达,有的说唐僧善良,有的说悟空急躁但又神通广大,一直陪在师父身边降妖除魔,有的说师徒四人坚持不懈,有的说沙僧有道德又沉稳,有的说妖精漂亮诡计多端,有的说白龙马无私奉献。。。我想无论他们现在能领悟到多少,这四周的学习课程,就像在他们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我们期待有一天,种子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阅读 10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