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深入推进新课堂达标活动的开展,构建“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提升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自本学期开学以来台儿庄区明远实验小学四年级数学学科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了赛课活动。
参赛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在赛课前精心备课,研究教法学法、深挖教材、精心设计,制作精美课件,展现个人风采。
孙莹莹老师执教的《加法结合律与交换律》拉开了本学期四年级数学赛课的序幕。孙老师从根据情境图列出加法算式入手,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猜想、验证、归纳与总结,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整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课堂气氛活跃,知识落实较好。
周纯纯老师展示的是《乘法分配律》。周老师的这节课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规律的过程:猜测规律--验证规律--总结规律--应用规律。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这一完整的数学建模过程,感悟“观察--猜测--举例--验证”的数学推理思想。这节课周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张迷丽老师执教了《三角形的分类》一课。张老师从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分类入手,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考察船“梦想号”作为素材,引导学生给组成“梦想号”的三角形分类,通过小组合作剪一剪、分一分、量一量,认识到三角形可以按角分类也可以按边分类。张老师的课重点突出、练习充分,整节课目标有效贯穿始终,课堂教学扎实有效。课堂上张老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在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及空间观念,为今后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伏艳娃老师展示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节课伏老师利用标有长度的纸条任意摆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他们会发现: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接着从不能围成的入手,研究它们围不成三角形的原因。然后通过能围成三角形的例子来验证,最后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的结论。然后再借助动画进行演示,大大地降低了知识的难度。这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表象到实质,教会了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赵国卿老师执教了《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赵老师首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行四边形,然后分小组讨论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在探索的过程中先引导学生回忆我们前几节课从边和角两个方面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那对于平行四边形的认识也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在明确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之后,赵老师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具自主探索开展学习活动。在交流时,赵老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相互质疑、补充,从而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赵老师的课流程清晰、干净利落,学生参与热情高涨,课堂效果较好。
邵婷婷老师执教的是《小数的大小比较》。邵老师借助情境图,从比较小动物的体重和尾长的问题引入对小数大小比较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加深认识,放手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总结出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引导学生比较小数的大小和整数的大小有什么异同点。
贾琳琳老师展示的是《小数加减法》。贾老师的这节课把探讨算理、算法的活动与解决实际问题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经历发现、提出数学问题、探索计算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在尊重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更注重引导孩子们对一般方法的关注,课堂上学生参与度较高,知识落实较好。
张静老师执教了《重叠问题》。张老师从“父子三人”的故事情境入手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动手圈一圈、画一画,引导学生动手完成韦恩图,并能根据韦恩图列出算式,解决重叠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总结出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在以上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解决重叠问题的建模过程,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张老师的这节课小组汇报规范、评价贯穿整堂课,真正体现了“教-学-评”的一致性。
“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在每节课课后的评课过程中,大家都会围绕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目标达成、学生活动、教学评一致性等方面认真点评。老师们畅所欲言,既肯定了成功之处,也指出了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百尺竿头思更进,策马扬鞭自奋蹄。赛课活动为老师们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充分调动了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为更好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教学理念指明了方向。身在井隅,心向星光;眼里有诗,自在远方。我们四年级全体数学老师在以后得教学过程中将会继续努力,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