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俩少年 机器人大赛展风采

冯喆°ゞ
创建于05-25
阅读 35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铃铃铃--”泊头市长安路小学的下课铃声响起,五年级一班的袁玺贺与南玥西围坐在一起,交流着科技知识。

       二人因共同的爱好成为朋友。前段时间,在乌镇国际教育机器人节暨ENJOYAI全球总决赛中,袁玺贺和南玥西组成团队,凭借出色发挥,夺得“夏季运动会”赛项小学组全球总决赛三等奖。

       这次比赛共有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0多名选手参加,可谓高手如云。

               

 扎实备战 晋级决赛

       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二人平时的刻苦训练和不断钻研,也离不开老师们的精心指导。

       在泊头市长安路小学,科技教学的氛围浓厚无比--开设机器人相关社团课程,设置了3D打印室、探究实验室、机器人训练室等科技教室。大赛到来之前辅导老师专门制定了全方位的训练计划,进行最新竞赛规则的指导和参赛技能的训练。

       课余时间,袁玺贺和南玥西争分夺秒、稳扎稳打,训练机器人的操作与编程,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训练、备战,一次次调整方案,确定了最优比赛方案。

       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们与时间赛跑,坐在高铁上坚持背英语单词;乘坐出租车也不忘与老师探讨数学题;晚上睡觉前,仍在回忆编程知识…

       怀揣着对科技的热爱,袁玺贺和南玥西在天津选拔赛中一鸣惊人,从面晋级全球总决赛。从拍头前往乌镇,走上了世界机器人大赛的舞台。


                 赛时意外 沉着应对

      比赛过去已有时日,但袁玺贺和南玥西对当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这次大赛被誉为机器人界的“奥林匹克”,面对世界各地的对手,他们既激动又紧张。

      当天,二人早早来到比赛现场,提前做好准备。

      为节省时间,袁玺贺和南玥西分工合作,在电脑上编程,熟练操作机器人举重、吊环、击剑、田径……运用多学科知识模拟经典运动项目,开动脑筋、灵活应变,在赛场中大展身手。

      虽然准备充足,但比赛过程中仍出现了意外。

      第二轮比赛刚刚开始,机器突然出现故障,袁玺贺和南玥西不断调试设备、更改数据都无济于事。

     “机器当时好了一阵,我们抓紧完成了一个指定任务。过了一会儿,机器人又不能工作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袁玺贺又进行了多次调试,机器人还是没有反应。

       他们互相加油打气,经过屡次调试,更换机器人,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连教练都惊叹于他的果断和冷静。

    “平时训练,很少出现这种问题,参加大赛也是一种锻炼。”南玥西说。


               家庭教育 播下“种子”

      袁玺贺在机器人领域的成绩,不仅因为个人的聪明才智,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力量。

       他的父亲是物理老师,姥爷是化学老师。家里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自然学科的书籍。从小,袁玺贺的父母就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鼓励他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小时候,袁玺贺喜欢机器人玩具托马斯火车,他经常问妈妈:“他们是怎么动起来的?怎么能做出一个机器人呢?”

       几乎每个周末,父母会带他去博物馆或者天文馆去参观,也会给他选择一些科学启蒙的动画片观看。热爱科技的种子在悄悄种下。

        进入小学后,学校开设的编程课和机器人社团课,令袁玺贺十分着迷。他每次都是第一个搭建完成。在班里,袁玺贺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这也使得他对科技类学科越来越喜欢,越学越有信心。他逐渐掌握了编程、机械结构、传感器应用等多方面的知识。

       南玥西和袁玺贺有着同样的爱好、相似的经历,从小便展现出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在父母的鼓励下,很小便开始学习基础搭建、无人机操作、编程等课程,在科技领域展现出了独特的天分。他爱好广泛,还涉猎画画、篮球、口才等兴趣项目。

        “我希望能参与更多的机器人大赛,与世界各地的优秀选手交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课余时间,南玥西也带动更多的同学加入到机器人社团活动中。

阅读 3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