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家长朋友们:
您好!
5月25日是全国心理健康日,意为“我爱我”。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相信是每一位家长最殷切的期待。人们常把孩子比作花朵,一粒种子要从播种、发芽到最终成长为绚丽夺目的鲜花,少不了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为充分发挥家校共育协同作用,保障孩子们都能健康、安全、快乐地成长,让孩子们健康从“心”出发,值此“5.25”心理健康日之际,我园邀请每一位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在陪伴过程中,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3—6岁幼儿常见心理问题
1.好动
主要表现在幼儿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情绪起伏大、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几个方面。具体表现为喜欢跑、动、爬上爬下、或是离位走动、叫喊和讲话,引逗旁人的注意。
2.攻击性行为
当幼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会出现身体攻击或言语攻击等侵犯性行为,主要表现为打、踢、咬、大声叫嚷、骂人、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等。
3.不良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主要指在幼儿与父母、老师及同伴间的关系。不良的人际关系表现为不理睬、攀比、独处,长期的不良关系容易使幼儿产生粗暴、任性或不合群、怯懦孤独等心理问题。
4.害怕与焦虑
具体表现为幼儿缺乏自信、惶恐不安、食欲低落、过于敏感,常常表现为哭闹不停,担心被被人嘲笑,对于日常小事表现得过分的焦躁。
家长的应对方法
幼儿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去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1.做心理情绪疏导员
家长不仅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衣食无忧,还要密切关注孩子情绪方面的变化,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帮助孩子调节负面情绪,在健康、自信中成长。
2.做忠实倾听者
家长需要学会心平气和地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能够在平等的氛围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当孩子将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内心会有相对开阔的空间,此时,家长再对孩子进行“摆事实,讲道理“,孩子会更好地接受家长的建议。
3.做专职的赏识者
优秀的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孩子普遍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行为证明自己,获得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家长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密切观察孩子的日常行为,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给予其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消除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
4.做积极暂停法的倡导者
随着孩子不断成长,其逆反心理会不断增强,尤其到了6~7周岁,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家长的过度关注和纠错会被孩子认为是一种“唠叨”,家长无休止的“说教”会成为孩子的“负担”,激发孩子的反抗情绪,家长“指东”,孩子“往西”,这样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容易影响亲子感情。因此,家长要使用积极暂停法,遇到事情先让自己的情绪暂停几分钟,给孩子留出“反思”的空间,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5.做有效沟通的践行者
●多一些耐心
家长要多倾听孩子,让孩子说说心里话,特别是年龄小不会表达的孩子,他们往往通过哭闹来抗议。家长也应多一些耐心去观察、去倾听,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孩子健康持续护航。
●多一些沟通
对于孩子不良的反应和行为,父母之间要多沟通,保持一致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的心理疏导,不可以一方严厉、一方宠溺,应努力让孩子的心理健康朝良性方向发展。
●多一些鼓励
家长不要以命令、谩骂、批评等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肯定有背后的原因,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看待问题,科学分析问题,用积极鼓励的方法帮助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
●多一些关爱
家长只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会发现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多一些关爱给到孩子,才能让孩子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和便于成长的心理营养。
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还会继续不断地探索前进,积累经验,充分做好家园有效互动和沟通,把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有特色,真正的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健康温馨的环境中生活,并健康快乐的成长,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出“爱”的温度和“心”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