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与经典——南京之行
在这个现代与经典交织的城市
在这个现代与经典交错的会场
在这个现代与经典交响的课堂;
思想上的守正创新,
理念上的革故鼎新,
教学上的推陈出新;
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享受,是一次冲击,更是一次洗礼。
郑毓信
郑教授做了题为《数学教育教学的“大道理”》的报告,建议我们教师既应切实立足日常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也应有宽阔的视野、更高的追求,真正做好“以大驭小”、“小中见大”,包括通过这一途径真正地活出滋味,活出精彩。还指出教师应立足专业成长,始终坚持自己的独立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的关键词:
1.“引”和“思”,教师要有必要示范与评论;
2. “深”,长时间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3. “放”,恰当地放慢节奏。
林俊
林俊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练习课)》。林老师从习题出发,构建习题间的关联,进行整合改编,归纳出圆柱和圆锥的三类基本关系模型中,“等底等高”“等积等底”与“等积等高”。教学内容由无序变得有序,教学效率由低效变得高效,而学生由知识的学习走向素养的培养。
贲友林
贲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多边形的内角和》。整节课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将学生散乱无序的思绪想法,逐条归类解决,让学生在一步步中加深了对于多边形内角和的认识,不仅仅是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谈莹
谈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寻找“宝藏”——探秘“15分钟教育圈”》。本堂课是综合实践课,利用学校附近的人文场所,构造出一个15分钟教育圈,从开始老师出示线索找宝藏,到之后学生出示线索让其他同学找宝藏。充分调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活跃。
强震球
强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本堂课设计新颖有趣,语言幽默风趣,让我们更深刻的感受到了名师课堂教学的生活化与艺术化。通过让学生经历猜测-质疑-操作-探究-结论一系列活动,逐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让学生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收获满满。
徐斌
徐老师执教的是六年级《数的认识(总复习)》,课堂开始通过视频呈现“苏州园林之美”,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其中的“数”,从数的“分类”、“价值”、“意义”三方面系统的复习了”数的认识“。通过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俞正强
俞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曹冲称象》,整堂课俞老师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故事中关于数学的东西,层层深入,循循善诱,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逐渐明白了船的重要作用,更是进一步明白“转换”的数学思想。
张齐华
张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用数对确定位置》,通过组内共学,提出自己的问题,老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收集整理归纳,让学生在一步步中加深了对于数对的理解。让我们明白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教师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如何去把握课堂。
袁晓萍
袁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认识分数》,通过“用分数尺量物体长度”的三个活动,引导学生明白“数是数出来的”,在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引申到小数和整数,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徐长青
徐老师执教的是五年级《折线统计图》,本节课徐老师并没有让学生去画折线统计图,而是更多的让学生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经历修正——重构——迁移三个环节,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结构化建构学习能力,让核心素养落地,为知识运用赋能。
吴正宪
吴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周长的认识》,通过触摸、思考、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了对几何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明白了周长这一抽象概念到底指的是什么,并超前的引出圆规这一工具,让学生明晰测量的四要素。
罗鸣亮
罗老师执教的是四年级《认识图形》,罗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和的态度放手让学生探索的态度,吸引着孩子们整节课都在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困惑中碰撞思想,在交流中有所收获。
张冬梅
张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射线、直线和角》,在张老师生动语言的引导下,学生实现了有限到无限的突破。通过理性思考、科学探索,体会研究方法,凸显直线的本质特色。带领学生们寻根究底,理清图形间的关系。
刘德武
刘老师执教的是一年级的《认识100以内的数》,刘老师78岁高龄依然能在课堂上发光发热,尤其是设计的一系列有趣的习题,让孩子能在游戏中明白“数,是有图形的”“数,是有组成的”“数,是有大小的”“数,是可以计算的”,真正实现了知识搭台,思维唱戏。
听课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
会场身影
我们和“现代与经典”合个影,每一次合照,都是记录我们相伴成长的见证。
学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远。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场美好的开始;
每一次培训,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每一次启程,都将跨越新的成长之阶。
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会将学习的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所学的内容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力争让培训硕果在教学活动中大放光彩。
编辑:刘伟
审核:张士广 黄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