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
儿童行为观察与评价,它要求教师会科学记录和分析儿童行为;能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特点;能科学解读儿童的行为和行为变化;能科学推测儿童行为背后的想法;能运用科学方法,及时处理儿童的个性化需求,会和儿童交流;能科学评价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一、幼儿活动视频的观察与分析—实况记录法
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可以用叙述的方式,比如轶事记录、实况记录;可以用取样的方式,比如时间取样、事件取样;也可以采取评定的方法,使用行为检核以及等级评定等方法,也可以综合使用这些方法。而在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中,主要考察的是用叙述的方式来做记录,用文字记录从视频开始到结束你所看到、听到的所有信息,即实况记录法。
实况记录法是指观察者忠实地按照时间顺序,尽可能详细、完整地记录观察对象在某一段时间内每一个行为及情境,然后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类,并加以分析的方法。在实况记录的实施过程中,观察的内容包括观察对象、观察对象与他人互动时所做的每一件事和所说的每一句话,以及观察对象所处的背景、环境场所等。
二、视频观察与分析的要点
1. 年龄班/年龄:这一基本信息一般观察视频前会被告知,幼儿的年龄是接下来行为分析的一项重要依据,一定不可遗漏。在没有被明确告知年龄的情况下,可通过幼儿的外形特征以及行为方式,大致判断幼儿的年龄。
2.观察地点:对视频中幼儿活动场地的介绍。
3.内容记录:规范、客观、即时、详细、具体。
4.行为分析:包括结论与分析两部分内容,即总结分析幼儿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特点。总结行为表现时要就事论事,不做最终的、绝对性的评价。分析指将你所观察的结论与目标年龄群体应有的表现做比较,也可以将观察的某个幼儿与班级中同一年龄段的其他幼儿做比较。
5.教育策略/建议:根据行为分析的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教育策略或建议。
三、撰写观察记录的要求
(一)客观真实,非主观判断,无偏见
教师应该使用具体朴实的语言,不要用抽象的、概括性的或总结性的词语,避免使用过于文学化的语言、具有特定含义的用语、过于程式化的语言。
(二)完整记录视频内容。("5W法")
中才能获取的。幼儿年龄段、活动内容、活动地点、活动人数、活动时长等。第三步:观察视频快速打草稿,并整理成观察记录。视频的信息量很大,原则上孩子的一言一行都要记录,但是这样的记录缺乏条理性、不分主次。因此在打草稿的时候一要注意合理分段,二要注意哪些地方是重要信息需要详写,哪些地方可能只需要点到即可,但是在正式写观察记录的时候要补充完整。第四步:把握关键信息,对行为进行归类并分析。罗列视频中幼儿的主要行为,将这些行为归类并与第一步所明确的观察视角匹配,大致可以从生活习惯、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规则意识、游戏水平、情绪情感、社会交往、学习品质等几方面来进行分析。教师要抓住观察要点,善于发现问题,反思儿童行为背后的动机和需求。第五步:基于行为分析提出教育对策或建议。教育对策与建议要具有针对性,把握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目标和不同类型活动的指导要点。教育对策与建议的提出一般有两种路径:一是解决问题导向。问题可能是指向幼儿的某种行为,比如攻击行为、哭闹、争抢玩具等;也可能是指向教师的某种行为,比如教师介入时机、指导方式不恰当等;问题还可能是指向活动本身,比如活动材料单一、活动场地设置不合理、活动水平不高等。另一种是优化教育导向。主要是指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做进一步调整,以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不同年龄的儿童在语言、神态、表情、动作、身体发育、人际互动、社会情感等方面有着各自发展的特点。教师只有熟知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一般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在每个儿童身上的体现,才能在总体上把握各年龄阶段的行为取向,在本质上认识到儿童行为的特点和原因,进而采取科学的对待方式。教师要具有科学的儿童观,自觉克服成人思维,让班上每个儿童受益。科学的儿童观包括热爱儿童、有公平意识、尊重儿童个体发展和需要、重视每个儿童的情感和情绪体验等。科学的儿童观是理念,它需要教师用具体的行动来体现。教师应学习行为观察的方法,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掌握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仔细倾听、分析儿童所说的话,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积累和反思经验,调整对待儿童的方式和行为,真正做到尊重和重视儿童,平等对待儿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