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忆峥嵘岁月 发扬革命精神
——参观卢沟桥历史博物馆

用户2494706
创建于05-25
阅读 54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北京市东城区第二幼儿园党支部

第二党小组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位于北京西南永定河畔,西临永定水,南望京港澳高速。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迄今我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11孔联拱桥。桥上雕刻着千姿百态、神气活现的大小石狮共501只。它曾被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卢沟桥高超的建桥技艺,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历经了八百多年的沧桑,依然巍然屹立。1937年7月7日,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让卢沟桥成为了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之桥。    

2024年5月22日,在东城二幼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宛平城,走进卢沟桥,感受这集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之瑰宝的魅力。

形态各异的石狮子镇守京师

凹凸不平的桥面是岁月流过的痕迹

卢沟桥东西两端雁翅桥面及桥头北侧共有四座康熙、乾隆皇帝御制碑。

卢沟桥东端有康熙八年(1669年)“重修卢沟桥”碑和乾隆的“卢沟晓月”碑。

卢沟桥西端有康熙“察永定河诗”碑和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重葺卢沟桥记”碑。

这四座碑原来都有碑亭,碑亭为石制柱梁,雕龙抱柱,四角脊为黄色琉璃瓦覆顶。

燕京八景——卢沟晓月

古时候,早期进出北京城的人,经过卢沟桥,在茫茫晨曦之中,举头遥望,月轮斜挂。在朦胧中石桥、明月、远山、近水组成浑然一体,意蕴万千、独一无二的“卢沟晓月”胜景,成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

走进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我们在历史厅、技法厅、风云厅、艺术厅、文化厅和临展厅,通过观看各式各样的展品,参与多项互动体验项目,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现代科技快速发展赋予了文物鲜活的生命。

技法沿革 匠心独运

卢沟桥始建于金代,金明昌三年(1192年)建成,最初名为“广利桥”,后因跨越芦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明代自永乐十年(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桥6次,清代也进行了多次修缮。这些石狮子历经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各个时期的修补,融汇了各个时期的艺术特征,成为一座自金代以来历朝石雕艺术的博物馆。

卢沟要冲 京畿咽喉

卢沟桥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辽金之后更是成为北京城防的前沿阵地,军队驻守、操演训练、阅兵劳军成为常态。从“两都大战”到明将徐达派兵镇守卢沟桥抵御元朝余势;从“靖难之役”到“土木堡之变”,卢沟桥作为“畿辅咽喉”,不断接受烽火洗礼。

纪念卢沟桥事变 血与火的警示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继1931年制造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又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吞并全中国。“七七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表声明,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

“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在卢沟桥上枪响之时,国民革命军第29军就驻扎在宛平县,面对日军的进逼,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激战,没有子弹,就抡起大刀,与日寇浴血肉搏,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驻守宛平的爱国官兵英勇抵抗日军进攻,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卢沟桥、宛平城见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最终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迎来了中华民族命运的历史转折。

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卢沟桥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又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促进了全民族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参观感悟

张延艺:

走进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我们边观看展览,边认真倾听讲解:记载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优良传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中国共产党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一幅幅图片、一张张图表、一件件实物、一段段视频,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们的目光。

展览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路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一曲曲英雄的赞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位位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触动着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课教育。“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是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悲痛欲绝的哀伤、洗刷不尽的血泪,更有追求进步的渴望、永远和平的期盼和强国富民的决心。

让历史告诉未来,勿忘国耻,牢记国殇。我们应当自强不息的坚定信念,把满腔的爱国之情化为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强大动力,立足本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康芳芳: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我参加了“重忆峥嵘岁月,发扬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走进了卢沟桥和抗日战争纪念馆,这里记录着中国一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吟唱着一首刻骨铭心的悲歌。

卢沟桥是我们伟大历史的精华,桥上的狮子形态各异,“卢沟晓月”被誉为燕京八景之一,它见证了我国屈辱和落后就被挨打的历史,它更加见证了我国人民在我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

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全国唯一全年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大型综合性专题纪念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官内陈列的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和一处处复原景真实再现了中国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的光辉历程与艰苦卓绝的抗战之路。当我们身临其境于那些被还原的场景时,亲眼看到了日军惨无人道的种种劣行,轰炸、焚烧、屠杀、细菌战、毒气战等,无不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在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缅怀抗日英雄,传承革命精神,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重筑中华强国复兴梦。一段艰辛的抗战史,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缅怀捐躯的革命先烈,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当我们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时,我们应当谨记团结奉献的抗日精神。把满腔爱国之情化为工作的强大动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努力而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张凤娟:

5月22日,我们跟随党支部一起参观了卢沟桥,卢沟桥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卢沟桥全长266.5米,宽7.5米,最宽处可达9.3米,由11孔石拱洞组建而成。桥两侧雁翅桥面呈喇叭口状,桥面两侧设置石栏,南侧有望柱140根,北侧有141根。

卢沟桥上最美观的要算那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啦!这些狮子有的仰望天空;有的抬头挺胸;有的母子相拥;有的面对着面,好像在交谈。

卢沟桥还是历史的见证,当年的“卢沟桥事变”就是在这里爆发的。卢沟桥的烽火,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烈火,中国人从此开始了艰难的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了伟大的胜利。通过参观卢沟桥让我们忆往昔,回顾了那段坎坷风雨之路,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没有他们的英勇雄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美满,还看今朝,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形成勇气之风,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让中国更加强大。

张建:

今日参加“重忆峥嵘岁月,发扬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有幸参观卢沟桥与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内心深受震撼与触动。

 站在卢沟桥上,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那曾经的战火硝烟似乎仍在眼前弥漫。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沉重的记忆,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抗争。

 而走进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那一段段详实的史料、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无不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抗日英烈们的英勇事迹让我热泪盈眶,他们用生命和热血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钢铁脊梁。

 作为一名后勤教师,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将这种爱国精神、坚韧意志传递给学生们。让他们知晓历史,珍惜现在,努力创造未来。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一代贡献自己的力量。不忘历史,砥砺前行,让我们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闫硕:

我参加了东城二幼党支部组织的“重忆峥嵘岁月,发扬革命精神”主题党日活动,走进卢沟桥参观学习。卢沟桥古往今来都是京畿要地,历经八百多年的沧桑,依然巍然屹立。桥上的石狮子惟妙惟肖,华表碑刻壮观苍劲。在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我们通过一张张记录历史的图片、各式各样的展品以及精彩的虚拟动画与互动展示,回顾了那段刻骨铭心、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卢沟桥事变到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战场进行重大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4万余人,约占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死伤人数的70%。中国人民的英勇战斗,对日军覆灭起到决定性作用,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我们怀着崇敬之心,重温了那段峥嵘岁月,灵魂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作为党员,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守正创新,积极进取,立足岗位,努力奋进。

铭记历史 努力奋斗

宛平城墙,弹痕犹在。我们缅怀英烈,铭记英雄,弘扬他们的精神,捍卫他们的事迹,坚守他们的信仰。

卢沟桥,一座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桥梁,见证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团结与抗争。它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阅读 54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