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01富有同情心
简单的说就是乐于帮助、关心别人。此类做法通常被称为“利他”或“亲社会”行为。
02人际关系良好
人际关系和睦,能够和其他伙伴友好相处。适应在一定约束和规矩下行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03心态平和
心态平和乐观,遇事冷静,不忧郁,不急躁,能理智分析并解决。
04求知欲强
对于周围的事物有兴趣,积极寻求答案,对于新事物敢于尝试,爱动脑筋。
05意志力强
有较强的意志力,不怕挫折,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集中注意力着手于做某事,不会经常因外界干扰而分心。
06性格活泼
性格随和,在与别人来往时坦诚、直接,乐于倾听不同意见,即使遇到困难或者挫折也能自我调适。
幼儿常见心理行为识别
咬指甲、吮手指
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长期吮手指可影响牙齿、牙龈及下颌发育,导致下颌前突、齿列不齐,妨碍咀嚼。
形成原因:
孩子爱咬东西,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敌对情绪等,根源可能是被关注不够、缺乏安全感,也可能是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遭到指责训斥而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成为激发性刺激因素。
口吃
一般情况下,幼儿期的孩子词汇量增长和丰富的最快,3岁的孩子词汇量可以达到1000个左右,到6岁时会达到3000个左右,口语表达能力也到了关键期,这个时候是获得语言的一个非常重要时期。但现实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口吃的孩子。
形成原因:
遗传、模仿、突然刺激,成人要求过急,孩子发音或吐字不准时,成人急于矫正而经常打断孩子说话,心里产生压力,一说话就紧张,害怕说错。
焦虑
焦虑是指没有任何身体原因却突然心情烦躁,这多是由于对于某事或某物感到恐惧所致。一般来说,容易感到焦虑的儿童常是缺乏自信心,并且对于外界过于敏感,担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害怕受到嘲笑。
鸵鸟行为
鸵鸟行为表现:胆小、犹豫、遇到困难就躲避等退缩行为。
形成原因:
先天适应能力差,不愿接触人,勉强适应时很难而缓慢,不爱活动;后天抚育不当,过分溺爱、照顾,孩子难以适应时就会采取逃避方式;遭遇重大心理创伤或精神刺激后产生退缩逃避行为。
多动行为
具体表现:活动多、小动作多、注意力不稳定、情绪不稳定、冲动、做事不分场合、不计后果、学习困难等。
形成原因:
在注意力形成的婴幼儿时期,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破坏了孩子专注力的形成;由于年龄原因孩子的注意转移能力差,对某些事物不感兴趣,成人的要求与孩子的能力之间差异太大都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
攻击行为
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东西等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
形成原因:
欲望得不到满足;模仿(电视、父母、其他小朋友)
孩子从一出生,就进入了自我意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之中。父母能够做到最好的教养,就是帮孩子去做真正的自己。不比较,不强求,倾听孩子的需求,给予必要的支持,帮孩子找到自己的特点,打开认识自己的大门,肯定、欣赏并爱自己,这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的最佳途径。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儿童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呢?
01 鼓励法
儿童有需要承认、需要鼓励的心理,他们喜欢成功,喜欢得到大人的认同和赞扬,因此要经常鼓励孩子,孩子通过不断的被鼓励和赞扬,自身的行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产生心理升华。
02反问法
语言是沟通儿童心灵的工具。因此,和孩子谈话时要试探、反问、发问,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儿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03讲故事法
儿童都爱听故事,应该抽出时间给孩子讲一些健康向上的故事,一个好故事能使孩子进行一次心理上的调试,还能鼓舞孩子上进。
04宽严结合法
对孩子过宽过严都是不正确的,要培养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素质,既需要严教又需要宽容。既有组织纪律又有个人的爱好。
05兴趣引导法
要根据孩子的气质和性格去发展其兴趣和爱好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注意事项
父母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
01不过分地关心孩子:过分关心容易使孩子过度地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人都应该尊重他,结果成为自高自大的人。
02不要贿赂孩子:要让孩子从小知道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不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
03不要太亲近孩子:应该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生活、学习、玩耍,这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的方法。
04 不要勉强孩子做一些不能胜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来,强迫他们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只会打击他们的自信。
孩子最好的归宿其实是喜欢自己,不在意别人眼光并尊重自我价值。不论如何去追求、学习、模仿,最终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才会踏上最靠谱最值得过的人生。
关爱幼儿,从“心”出发,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需要我们用心对待。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编辑:池明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