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互学互鉴,与美共存。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营造互学互鉴的浓厚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英德市教育高质量发展。2024年5月24日上午,由兼职教研员李智强组织全市高二历史教师在英德市第二中学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的课题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活动分为课堂展示和评课交流两部分。
一、同课异构展风采
专业成长如登山涉水,同课异构似拨云见日。英德市第二中学刘勇老师在高二9班授课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教学过程中注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深入感受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讲授法、演示法、史料实证、问题式交相使用,教学目标焦距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重视讲练结合,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这节课落实了“真听真练”,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语言支架、信息框架,提供机会佐证自己的观点,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英德市英德中学佘彩霞老师教学设计层层递进,首先是学生完成历史图片顺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以新课标背景下素养导向为指导思想,实践从知识传递到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变革。活动设计有梯度,逻辑清晰,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用心有创意。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创设情境。从夯实基础到能力提升,新颖典型的史料,引领学生提升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别开生面地整合教材资源,别具创新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二、交流碰撞共提升
评点课堂,精雕细琢。课后,为了更好的总结本次公开课活动并指导今后历史课堂教学,教研员及历史科组的老师们对本次的同课异构活动进行了研讨。老师们积极参与评课,各抒己见,对两位老师分别点评,刘勇老师的课堂,无论是拓展材料的使用,还是学生的参与,都十分符合学生本节课堂的要求,另外,史料活动的设置是结合班级特点的,因此形式合适,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度也更好;佘彩霞老师的课堂线索清晰,流程完整,资料使用恰当高效,重难点的解析也很到位。把握课堂游刃有余、收放自如的,她使用了极新颖的模式,帮助学生不断深化学习,提升认知;课堂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注重帮助学生搭建知识框架;课堂重点突出,课堂氛围良好。
兼职教研员李智强老师做了入情入理的总结发言:首先从教学设计、问题的创设、课堂生成、重难点落实等方面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点评,对两节课的亮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发表了自己的两点见解:第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内容较多,要从整体把握,要有大单元结构教学,主题式教学,本节课属于近代史部分,整个近代史一条线索是西方侵略导致的民族危机,一条线索是各阶层的救亡图存。第二,关于高二复习问题,既不像一轮复习精细,也要考虑清远期末质检考试范围,各校要明确结合学情,要有针对性,不能面面俱到。
“同课”绽放精彩,“异构”彰显新意。“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变化的是教学设计,不变的是通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初衷与目标。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充分展现了教师勤思好学、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学习、增进交流的机会,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本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一次充满智慧碰撞的教学共研之旅。教育路漫漫,我们将继续潜心钻研,深耕细耘,不断求索!
撰稿:余茂卫
摄影:余丽芬
审核:李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