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师生、家长朋友们:您好!
今天是5月25日,525,顾名思义:我爱我,2004年被定为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日。
当下社会,学生、老师、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成为影响学业、生活、工作的一大杀手。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居高不下,成为学校和社会的痛点、难点。学生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排除学生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障碍,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优化他们知、情、意、行等方面的素质,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康心理,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学生时期为孩子筑建一道有力的防护墙,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是学校和家庭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希望家长能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情绪状态。
然而,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认识不足亦是当前的普遍现象。原因大致如下:
1、心理健康筛查结果并非完全准确;
2、医学界对青少年抑郁的发病机理存在科学性、准确性方面的缺失;
3、测量工具来源且依赖于国外心理测量量表技术;
4、青少年抑郁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会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支持的重要影响,而众多心理专家的关注点与现实情况存在偏差;
5、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及相关思考等等。
在解决生理问题的基础上,学校和家长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倾听孩子心声
作为孩子的老师、家长,您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或许特别关心,可是,您真的了解孩子们吗?您真的关心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吗?您懂得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吗?您在课堂上是否口无遮拦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此请老师、家长耐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与孩子们多沟通、多交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问题,随时了解并倾听孩子们的内心想法,知道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做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倾听的重点是对孩子们的想法抱有开放的心态,允许孩子们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不去评价和指责,不去说一些加重负面情绪的语言。希望孩子们有好的行为,就要用好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们。要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输正能量。
注重以身作则
对孩子有自己的要求,愿能养成良好习惯,努力奋斗,将来有所成就。我们衷心期盼老师们、家长们在给孩子提希望定规矩的同时,也尽可能的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新知识和理论,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最好的爱是陪伴
家长可以尽量寻找机会和孩子建立温馨家庭交流时光,例如一起做饭、清洁、锻炼等。同时要注重提高陪伴质量,拒绝说教和敷衍,要有让彼此身心放松、情感愉悦的双向互动。在陪伴的过程中,最好要做到心无旁骛,全心全意地关注对方,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亲人间的亲密感。
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父母关系和谐能让孩子产生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孩子的心灵注入成长的力量。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受家庭亲情氛围的影响,更易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完备的人格。家长们要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打造一个温馨的心灵港湾。为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家长们要做到:
1.要有理智,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孩子在场,父母不要吵架,要相亲相爱;
3.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
4.要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热情的欢迎;
5.家里要有笑声、歌声;
6.要与邻里和睦相处。
及时发现异常行为,有需要及时就诊。本着早期发现、及时介入、有效干预、防止特殊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则,密切关注孩子异常心理、行为特征,学校要做好科学的心理检查排查工作,家长要给予支持和配合。如发现异常情况的,家校之间要开诚布公的有效沟通,以便家校合力、尽早介入,保障学生心理健康。若孩子疑似出现异常情形,家长应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并到权威医疗机构诊断,积极治疗,争取早日治愈。家长需明确,孩子的生命无比重要,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而是鲜活的生命和健全的身心!
从生理角度出发,改变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养生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属名词,养生既是养心,需要从小开始。
从心理出发,要正确看待心理问题、直面心理问题、精准筛查心理问题、科学解决心理问题。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没有什么比孩子的生命健康更为重要,亲爱的老师、家长朋友们,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关爱孩子,呵护孩子身心健康,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