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高源土陶 传承非遗文化
高源土陶分布于永州市宁远县天堂镇高源村。以当地陶泥为原料,纯手工制作、柴火窑烧制。
高源村是一个拥有1800余人的山村,村后山岭纵横,陶土储量丰富,木柴资源也丰富,是上天赋予的天然制陶场所。其制作流程主要有取土、揉泥、制坯、锤打、印花、上釉、晾晒、装窑、烧制。产品主要有缸、坛、壶、瓶、罐等。
▲宁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原土陶 传承基地在农耕社会,土陶很常见,高源土陶只是土陶家族中平凡的一员,没有任何耀眼的光芒。因为它太普通,文人都忽略了它的存在,没有在古文献中留下任何有关高源土陶的记载。仅民国《宁远县志·物产》有一条勉强搭上边的记载:“设窑以作陶器则多在近治十余里中。”高源村离县治不远,制陶自然在情理中。因为无相关文字记载,高源土陶起源一直是个谜。
关于高原土陶的传说······2017年底一个偶然事件解开了高源土陶起源之谜。当时一位村民在村后一座荒山上种植果树时,挖出了大量古陶器残片,一个古工场遗址就这样被大众所知,陶片堆积层有二十余亩宽,三四米厚,可以推知这个工场延续的时间比较长。高源土陶作坊主人陈各辉闻讯赶到现场,从残片中找出了部分器形相对完整的陶器。宁远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对部分有代表性的陶器进行了研究,发现器底有明显的泥点垫烧痕迹,与宋代陶器特征相吻合;并且有一件保存完整的执壶,坯薄而器形精美,喇叭口式,圆饼底,蛋形腹,弧形管状尖流,中腰有水波状堆纹,与长沙宋墓出土的南宋陶壶器形极为相似。据此推断,高源土陶起源于南宋,已有八百年历史。
在教室里,研学导师对我们进行了的安全教育宣讲及活动课程的介绍,让我们对今天的研学旅行的目的充满了期待!
我们出发啦
在大巴车上,研学导师对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并详细介绍了今天的课程,我们都迫不及待要开始今天的研学之旅啦!
开营仪式
陶泥塑胚
在老师们的生动讲解和手把手地指导下,一堆堆不成形的泥巴变成了一个个稚嫩却生动的工艺作品。
学生们做泥塑,又在素坯上勾画或传统或新奇的图案,完全沉浸在艺术创作的体验中!
作品展示
陶艺塑形
一块块湿润的泥土经由揉、捏、摔、按、提几个步骤,转眼就变成了一件造型精美的花瓶。孩子们啧啧称奇,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过也正像导师们说的“一看就会,一做就废。”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工艺,当真正实操起来时,完全和臆想中的不一样。刚才和听话的泥土此时都倔强极了。
但越是有困难,我们越是要尝试,一次失败,我们就从头再来第二次。渐渐地,手中的泥变得听话了,同学们也都成为了做陶艺的小师傅。
作品展示
石膏彩绘艺术
石膏彩绘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同学们从调色、配色再到成型的彩绘过程, 通过彩绘可以享受到色彩梦幻般的千变万化, 又能培养同学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在体验彩绘的同时又能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 让同学们绘制出世上独一无二的石膏彩绘作品。
作品展示
午餐
真是充实的一上午呀,肚子开始“咕咕”的抗议了!是时候补充能量了,填饱肚子才能能量满满,下午还有丰富的研学课程等着我们呢!
重走长征路
背负红军长征时期的武器,生活,救治等物质,模拟红军长征时期的场景,这不仅是对我们“小战士”体能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一次的磨练
观红色影片
通过观看红色电影,让红色历史更有直观印象,从而树牢历史责任感
罗马架炮
利用绳结艺术,教官们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教给同学们怎么才能把炮架系的更加牢固,学会之后同学们对接下来的搭建挑战都信心倍增。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杠杆原理等相关科学知识,真正做到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合作中体会领悟。
班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