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世界时,书籍是世界的外延,见过世界后,书籍又成为世界的注脚。”
为什么要读书,因为千年的智慧与思想就蕴藏在典籍里,知来路方能识归途。书中有岁月人生万象;书中字字可以成为交响,书与生命有一段时间的相遇。就如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传》。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着孩子们的步伐,慢慢的了解这本长篇小说。
在这一学期中孩子们阅读的课外书籍之一就是《呼兰河传》。这本书以作者萧红童年生活为线索,反映出呼兰河这座小城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大泥坑”“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当地风土人情被表现得真真切切,还有二伯、小团圆媳妇和磨倌冯歪嘴子的悲情故事。
小说中“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孩子,通过“我”的视角,孩子们可以在书中感知作者童年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许多孩子在阅读手抄报中写出了自己的读后感,孩子们觉得萧红笔下的呼兰河城美丽的景色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认为那座城真是一座十分热闹的城。
孩子们在阅读时,总会问一些问题,这座城确实是一座热闹的城,可为什么看着看着会有点忧伤呢?为什么生病了不治病?为什么街上的坑没人填?为什么人逝世了大家却在讨论八卦?可是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中一切却看起来又这么合理和平常。“书卷多情似故人。步入此间,指尖轻翻书页,可寻章摘句,广增见闻;可穿越时空,先贤共叙,启迪心智;可触摸当下,感受时代脉搏……”这就是阅读的魅力,书籍是时间的印记,阅读时穿越时空的旅行。有些地方或许我们此生都无法亲临,但是通过阅读,我们就可以穿越时空的限制,与那些细腻的情感,美好的灵魂相遇。
每当打开一本书,就仿佛开启了一场奇妙的旅行。那些脚步无法踏足的远方,文字会带领我们一一领略。无论是穿越时空的千年历史,还是跨山越海的异国风情,文字都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所以,让我们珍惜每一次翻开书的时刻,让文字成为我们的航标,指引我们探索无限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