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地镇灵地村传统村落

yuqianfang
创建于05-24
阅读 3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灵地,古名“林地”,是三明通往龙岩及广东的重要通道之一,是清流县南部五乡镇和连城县北部乡镇商品交易的枢纽,是清流县重要商贸镇,更是清流县的粮食和烤烟主产区。历史上由于灵地比较缺水,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的发展,那在粮产不够丰富的年代,老百姓就会想想其他的生计办法,比如经商。同时,由于灵地地处清流和连城两县的交接地带,地势较为平缓,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便利,所以人来人往的就比较热闹,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墟场。明嘉靖年间修成的县志中就有了“林地墟在县北团里一百八十里”的记载,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清代康、乾、嘉盛世,灵地也曾有过一度繁荣景象,灵地的一些传统建筑,如土楼祠堂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兴建。

灵地全景

先雕公祠

       先雕公祠位于灵地镇灵地村东北角,始建于乾隆23年(1758年),由是先雕公本人新建的一所生祠,距今约有260年历史。

       本来先雕公打算跟他的二哥黄先鹍一样建了一座土楼。但是黄先鹍的新土楼才建好就恰逢连日大雨,土楼西北角坍塌,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才能修好,黄先鹍因担忧而卧病在床,须发一夜斑白。先雕公与二哥感情深厚,知道后赶去劝慰二哥,又是借钱又是借米,全力支持二哥修好土楼。后来,先雕公就放弃了修建土楼的打算,建了这座生祠。               

                                先雕公祠建筑特色——抱厦

       祠堂南北宽50余米,东西长约70余米,占地总面积约3500平方米,祠堂南北两边建有房屋,可供守祠堂的人居住。现存风水门、照壁、门前埕、大门、回廊、天井、春亭及正厅等部分,正厅供奉黄姓十四世祖黄先雕公神位。极具特色的是它的春亭,也被称为抱厦,顾名思义,在形式上如同搂抱着正屋、厅堂,可以提高采光效果、提升威严气氛,以及提升建筑的颜值。2012年被确认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后面有一个花坛,花坛内种有两棵罗汉松,是祠堂建成后,先雕公从福州买回来,种上的。如今,这两棵罗汉松,翠绿如油,枝叶相连,形成合拱,展示着奋发向上的勃勃生机,成为灵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2010年被确认为国家一级古树名木,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现已挂牌保护。

                                    先雕公祠和罗汉松

长庚焕彩堂 

       长庚焕彩堂位于灵地镇灵地村,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土木结构,有内大门和外大门,坐东朝西而建,分上、中、下三厅,为本房绍注公(1789-1821)遗孀肖仙姬(1793-1856)在乾隆年间历时数年建成,距今约有200年历史。

       古厝大门外墙用红色三合土装饰,是周边古民居中独特的装饰风格,蔚为壮观,亦称“红大门”。大门上提有对联,上、下联都在“文革”期间遭破坏,横批为长庚焕彩,建筑风格古朴,飞檐翘角,院内原来四面皆是砖雕瓷砌,或“流云百蝠”,或“岁寒三友”,或山水人物等。可惜大约在民国年间被云充(人称老俾头1873-1956)之妻肖新姬(1879-1935)夜间照明时不慎松光失火,烧了上、中、下厅,损毁严重。后云充为了嫁女秀英(嫁连城县塘前乡)办喜事,便重修了上厅等重点部位,外大门厅于2000年左右,一次夜间失火又烧了屋顶盖,幸救火及时存至今模样。

       目前大部分后裔已另地建新房,只有两户在住,部分建筑已年久失修损坏,修复甚难。古厝建成以来,名人望士亦出过不少,如民国时期北里(灵地一带)闻名的“功夫头”云充,人称老俾头,拳脚功夫甚是了得,教授了大批的弟子,每年正月师徒们就到临近乡里舞狮拜年闹元宵,如遇有外乡的舞狮班到“红大门”舞狮拜年,拜完后狮头须倒退着出了大门才能掉头离去;解放后又有北里一带闻名的医师黄倾波,平日里上门求医者络绎不绝,目前已毕业和在读的大学生20余人,可谓人才辈出。

                 写着“瑞气临门”的红布是当作舞青狮狮子的舌头

黄天赐祖屋

       黄天赐祖屋位于灵地村老土楼,是闽西客家典型的围屋式民居,系灵地黄氏第十五世祖黄世提兴建,始建于清嘉庆三年(即公元1798年),迄今已有200多年,民居坐东向西,总占地面积6510平方米,主体建筑共有五纵房屋,内含大小厅堂15个,房间101间,天井21个,前有半月池,后有花台,建筑外墙大部分为夯墙,小部分为青砖墙体、瓦木屋面,屋内间与间之隔多为木结构相隔、硬山顶,各个大门门框都采用石条、石柱构建,民居内的樑柱、窗框、屏风等均有大量木雕,由于年久失修,大部分遭受破坏毁损,只有较少部分得以保存下来,整座民居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清代建筑风貌。

                                            黄天赐祖屋

       据《清流县志》记载,黄世提的后裔黄昌涛是一个崇文重教之人,在1915年与黄菊华、黄吉升一道在灵地创办了新式学堂——广益小学,得到时任民国大总统黎元洪题写“热心公益”匾以褒奖,并给二等银质奖章,目前该匾现镶嵌于灵地中心小学校园内。

屏峰拱秀堂

       屏峰拱秀堂位于灵地镇灵地村,此古厝系灵地第十八世世祖黄吉玲所建,始建于1850年间,整座古厝坐东向西。外大门上题着“屏峰拱秀”,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块鹅卵石铺设而成的雨坪和一口半圆形池塘。这口池塘主要用于洗刷衣服和其他日常生活用水,最主要的还可以预防火灾之用。屏风拱秀堂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体建筑南北长35米,东西宽三十米,建筑占地面积约1050平方米。分有上下大厅两侧各为四室一厅,一小天井套房。另外,大门外还有一套四间一厅一天井套房,还有大门两边各一间和大门内雨坪区对面有两间房和一厢房。

       屏峰拱秀堂外大门两旁都以石柱为主体构建,整座房屋四周都以夯墙为主,每套房的间与间都是木构筑相隔。正厅天井两厢房都是木结构雕刻,一边雕刻两个字,合起来是“福禄寿禧”四个字,字的下面刻有古代的日常生活场景,栩栩如生。下厅,大门内侧上边写有“内省不疚”四个字,含义深奥,从小就教育了居住在这座房屋里的黄吉玲六房儿孙都不会有,不能有,吃、喝、嫖、赌、偷盗等不良恶习的养成。整座建筑保留了古代传统建筑艺术特色,体现了客家建筑文化的成就。 

       屏峰拱秀堂的创造者黄吉玲生有六子,分别是黄昌锦,黄昌瑞,黄昌雄,黄昌星,黄昌湍,黄昌荣。当时六兄弟中有三个文秀才,三个武秀才,而且都是兄弟同科,加上黄吉玲自己还是一个贡生,所以灵地人给以“一门七顶帽”的美称,名声显赫,影响至深。

                                             灵地传统村落

       近年来,灵地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稳镇,商贸旺镇,文化兴镇,生态美镇”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续写新时代灵地发展新篇章。

阅读 3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