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庄中心小学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非遗进校园,文化共传承——上党区非遗文化走进郝家庄中心小学校园

编辑于05-24 阅读3336

      2024年5月24日上午,上党区文化馆主办,上党区文旅集团支持的“弘扬传统 赓续文明”上党区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学区郝家庄中心小学开展。区文化馆负责人带队,国家、市、区多级非遗传承人随行。郝家庄学区校长毕锦杰同志、办公室主任靳秀琪同志及郝家庄中心小学的全体师生现场聆听、观看了活动展演。

      “上党区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郝家庄中心小学,把上党区珍贵的文化遗产,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给我们的孩子们,让他们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

活动宣传讲解

主讲人:郭丽萍

      活动主讲人郭丽萍老师用精炼专业的语言、亲切自然的语气为学生们宣传讲解了非遗内涵、上党区非遗数量及项目。讲解期间,郭老师与学生频频互动,现场学习热情高涨,气氛十分热烈。面对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郭老师带领非遗传承人为学生现场答题解惑。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更让学生有了完整的体验感。

非遗传承人展演

《耍牙》表演者牛彦峰

       上党梆子是山西省四大梆子之一,流行于山西东南部。它在道光年间称为本地土戏,1934年赴省城太原演出时称作上党宫调,1954年定名为上党梆子。上党梆子以演唱梆子腔为主,兼唱昆曲、皮黄、罗罗腔、卷戏,俗称"昆梆罗卷黄"。它在清代乾隆中后期已经盛行,嘉庆、道光年间班社林立,名伶辈出,剧目竞现,流派纷呈,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00:42

《王宝钏》选段表演者王芳芳

      上党梆子的脚色行当主要有生、旦、净、丑四种,各行当的基本表演程式名为"三把",运用时演员挺胸昂头,稳健有力。其表演风格粗线条、大轮廓,直出直入,简练明快,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受到京剧影响,有所变化。

00:54

《小吴赔茶壶》表演者王海燕

       潞安大鼓是北方富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鼓书暨鼓曲形式,又称"潞安老调",因流行于古潞安府(今山西长治)一带而得名,另外还有"干板腔"和"潞安鼓书"等别称。

00:45

《上党非遗耀太行》表演者霍亚杰

00:50

学生精彩体验

       一场非遗进校园活动,在静谧的校园里拉开了古老传统的神秘面纱,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老的非遗技艺在校园里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们在体验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博大精深。

    非遗进校园,传承在心间。此次活动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下一代的文化教育融合,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文化魅力,爱祖国、爱家乡,对家乡产生了满满的自豪感。同时,营造了人人爱非遗,人人知非遗,人人学非遗的良好氛围。让多彩非遗扎根在孩子心中,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浸润孩童心灵,让上党区非遗文化代代传承。

图片编辑:   张亚轩

文字编辑:   王晓燕

素材提供:   郭亚慧   闫庆丽

审       核:   张党雄

阅读 33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