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花落知多少的简篇

梦里花落知多少
创建于05-24
阅读 78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课题动态12]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词创新教学,我们在探索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遗留下来的优秀的文化瑰宝。在中国文学宝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应该注重情景意象,让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与作者心灵相通需要一个过程。教学古典文化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启发学生喜欢古诗,并且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陶冶爱美的情趣,有益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探索和尝试。

       周秋蓉老师教学的是《墨梅》,在这节课上,没有拘泥于就诗解诗的学法,而是跳出诗学诗。从诗题入手对题画诗的梳理,再到文言文词语的运用;从写梅花诗的梳理,到梅花意象的处理。体现了围绕核心素养理念的语文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看似容量大,但是整个内容围绕”梅花“展开学习活动,学生的兴趣浓厚。教师能够将前后知识和课内外的诗句进行链接,这样的学习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积累古诗是学习古诗的初级阶段,涵泳诗情,体会诗心才是古诗教学的高级阶段。

      贺琳老师教学的《元日》结合学生的生活进行教学。春节,对于学生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提到春节,人们的头脑中总是会浮现出许许多多的美好、欢乐的画面。因此,在学习“炮竹声中一岁除”这句古诗时,教师提问,你们,放过鞭炮吗?谁来说说他们当时放鞭炮是一副怎样的情景?学生们畅所欲言。生动的生活场景通过古诗再次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欢乐,并很好地理解诗词,而诗句所描绘表达的内容又反过来加深扩大了学生对新年到来的感受,相得益彰。

       甘芳芳老师教学的《从军行》引导学生欣赏经典,领会诗人描绘的凄美之情。重点给学生来分享《从军行》一课的三个“最:最欣赏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最欣赏的一句诗,最想探究的一个问题。活动二、关联比读,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活动三、拓展研读,向英雄致敬。学生课后可以搜集相关的古诗或者故事,尝试用文学语言来表达对英雄的敬意。通过课前的看图猜读,课中的赏析品读、关联比读和课后的拓展研读,来领会诗人描绘的意境美,提升鉴赏能力,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向英雄致敬,来提升创新能力。

      李宸老师教学的是一篇富有生活情趣的诗《稚子弄冰》,她先引导学生聚焦动词梳理稚子玩冰的过程和心情变化;再聚焦描写声音和色彩的词语想象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的精妙之处,逐步落实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有层次的想象中发展了思维力,在交流中提升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在互补中开拓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李剑如老师教学的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清平乐  村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从二十一岁南归以后,他一直遭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自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闲居达二十年之久。理想的破灭,使他在隐居中更加关注农村生活,写下了大量的闲适词和田园词,《清平乐·村居》便是其中之一。重点引导学生对“醉”与“喜”的理解、自然就深刻而透彻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就显得厚重了。经历这样的阅谈过程,学生就能渐渐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阅读的眼光就能变得锐利而深刻一些。

       颜晓春老师教学的是《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首先大胆放手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注释、插图、生活实际理解词意、诗意,并与同桌交流诗句意思。他将学习的主动权给了学生,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错中不断完善诗意,在句句相连中,真的实现了将诗句变成了短文,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这时再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画面已不知不觉展现于眼前,当想象当时王维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时,学生好像已穿越到了当时的场面,将王维的思乡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再次拓展时,这句流传千古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印记在学生的思想深处。

      古诗词不仅仅需要我们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感受,用想象力去丰富,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感受诗词中不一样的美!这样的方式虽然慢,但是我觉得能够教得深,能够学到方法,能够加深理解,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对于这种教学方式,有一些同学感觉会比较难,但有一些同学显然能够收获更多,这在课堂中的运用和思路,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让课堂变得更好!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古诗词教学创新的实践研究》课题组供稿

供稿:课题组全体成员

撰稿人:李剑如

审核:彭芳芳

终审:陈卫华

2024年5月27日


阅读 78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