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事业,它致力于满足具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要求。这些需求可能包括听力、视力、智力、言语、肢体障碍,或是学习障碍等。在我校教师送教的14个特殊孩子中,其中40%的孩子是脑瘫患儿,我校教师需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和需求,制定个别化计划,进行送教。而脑瘫患儿早期识别(在出生后6 个月内,若能在 3 个月内发现则称超早期诊断)对提供及早期干预和良好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本期分享几种可能是脑瘫患儿早期情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一、什么是脑性瘫痪
所谓脑性瘫痪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换句话说,凡因脑皮质功能区病变引起的瘫痪都被称为脑瘫,其发病率国内报道为 2.7‰。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 智力、视听觉、进食、吞咽、言语、行为等多种障碍。
二、可能存在脑瘫的几种情况
1. 出 生 时 多 有 窒 息 缺 氧 史,有的 宝 宝 出 生 时 有 过 颅 内 出 血、胆红素脑病等或有惊厥等脑损伤病史 ;多见于低体重(出生体重低于 2500 克)和早产儿。
2. 宝宝出生后喂养困难,吞咽不好,吃奶少,生长发育迟缓,平时容易激动或易惊,晚上睡不安或睡不着。
3.平时“ 特 别 乖 ” —睡 眠 时 间 过 长吃了睡,睡醒后就吃奶 ;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低沉、发直。
4. 满百天后拥抱反射(正常新生儿对突然用力敲击桌子可发生拥抱动作,表现为躯干强直、两臂外展伸直,继而屈曲到胸前,呈拥抱状,生后3个月此反射消失)仍不消失。
5. 撒尿时把不开双腿 ;换尿布时难于把大腿外展 ;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 ;当下肢刚触及浴盆边或水时,全身即僵硬呈角弓反张姿势;给宝宝穿衣很难将手臂插入衣袖中,仰卧位时双下肢伸直,两腿交叉呈剪刀状。
6. 孩子自主运动少,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
7. 长到 3 个月时不能抬头(头下垂);6个月还不能翻身,也不能独坐,扶成坐位时仍向后倾倒或明显拱背 ;7~8 个月还不会爬,也坐不稳。
8. 婴儿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时有惊厥“小发作”。
一旦怀疑孩子为脑性瘫痪,家长需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在早期的干预下,脑瘫患儿可以在最佳的治疗时间,获得充足的康复。而我校的特殊教育教师,也会在患有脑瘫的送教儿童,提供一些物理治疗,帮助脑瘫儿童提高肌肉控制能力,减少肌肉紧张和运动障碍。
那么,针对患有脑瘫的特殊儿童,我校送教教师又是如何设计出相应的送教计划呢?
首先,送教教师会对脑瘫的学生进行评估,了解他的基本情况(智力水平,言语情况,肢体情况……),根据现有情况,制定个人情况表,为后续的计划收集材料。
其次,组内进行多次讨论,设计出合适的个别化送教计划,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和家长多沟通,多了解,尊重家长的需求和意愿。同时,计划也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实时变化,为了使其多方面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我校为送教儿童成立了点对点的送教小组,达到一组帮扶一名送教儿童的情况,当然,每一组的送教教师都包含多学科的老师(语文、数学、康复等),同时开展多领域的教学活动,除了语文数学外,还包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和掌握必要的技能,如进食、穿衣、个人卫生和玩具玩具等,对于有特殊需求的儿童,例如语言障碍的脑瘫儿童,我校言语治疗师也会提供专门的训练,帮助提高发音清晰度、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需要进行肢体康复的脑瘫儿童,我校也会有专门的康复训练教师进行定期的训练活动,适应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计划,以支持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是我校一直坚持的教学原则。
我们坚持,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认真对待每一次送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