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分享·朗诵悦读
读书,让人深沉达观;读书,使人远离平庸;让我们在阅读中陶冶性情,在阅读中丰富心灵。
教师们分享本周读书心得
陈鹤琴认为,教育者必须认识到儿童是人,是一个独特的人,只有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才能培养儿童,只有按照儿童的天性适宜体现社会需要的种种教育,儿童才能得到本真的发展。
教师看似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但是对教育有需求的是幼儿,只有幼儿的需求,教育才有了价值,也就是说只有幼儿真正的有教育诉求的时候,教育才得以彰显光芒。
所有教育者都应建立在认识、顺应、尊重幼儿特有的发展阶段的特点。我们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不应该把幼儿嵌入到成人设定的模式中,尊重幼儿实际发展水平。
幼儿对艺术的看法与成人不同,在幼儿眼里艺术是他内心表达情绪情感的一种方式。但在实际的师幼互动中,真正能够接纳并践行这样观点的教师并不高,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和认识情感的语言。
幼儿成长方式与成人不同,幼儿的成长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质,从未成熟走向成熟。像皮亚杰,埃里克森都有一套幼儿心理发展理论,也是在论述幼儿是正在发展的,我们要正确看待幼儿的行为特点。
幼儿充沛的运动精力常常让成人匪夷所思,运动之所以吸引幼儿就是因为它满足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并且幼儿在运动中可以不断接受新的挑战。
不同的教育内容对幼儿生命发展的影响不同,幼儿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生长需求。只有懂得幼儿在每个阶段的生长需求,教育才能做出积极的、恰当的回应,才能支持幼儿、帮助幼儿。比如,新入园的小班孩子,他当下的焦虑就是这个地方我不熟悉、这些人我不认识、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幼儿才能去拥抱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次社会化。幼儿教育必须学会尊重幼儿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因为这是尊重幼儿的独特视角和体验。
以教材为原点、以特色为原点,会让教育"只见教育,不见幼儿"。这样的结果会让教育者和受教育都无法真正成长。
如果规则的制定只是为了教师便于开展班级管理,不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就很难真正进入幼儿的内心。因为幼儿只是记住不能做什么,但不清楚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这是幼儿园现在存在的困惑。
「默写记忆」
老师们将自己认为很受用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默写下来,永远的记在心里
本周主持教师的心得体会
展示我们的读书默写成果
一起来欣赏本周读书小视频吧
编辑:张皓珺
审核:李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