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在我县进修学校召开了市质检数学学科质量分析会,我县全体九年级数学教师参会
城东中学杨翠莲老师为我们带来《数学中考综合题答题策略》专题讲座,以下是她讲座中的部分精彩内容
速思、快想、多想、缜思是我们在平面几何教学中总结的解题策略,它不仅适用于平面几何,其实对数学的其他内容也是很好的方法.
策略一、速思:在读题过程中学会“提条知尾”(当读到已知条件时用尽可能快的速度联想到相关结论)
策略二、快想:在识图过程中学会“触景生情”(尽快从似曾相识的图形中获取信息)
策略三、多想:在审题后“凭着感觉走”(尽可能多地联想、想起…)
策略四、缜思:在探索证题途经时学会“倒着干”(从结论人手逆向思考)
三实校张喜平老师为我们带来《夯实基础,备战中考》专题讲座,以下是张老师讲座部分精彩内容
数学总复习意义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整合零散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从而提升复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初中三年的数学教学和学习,就像一台电脑,平常做的工作一点一点存入到各个盘,现在我们就是要把各个盘的内容进行再整理,让学生的大脑运行得更顺畅,提高学生所学知识的兼容性,让学生的知识体系运行更高效。
数学中考试题都依据《新课标》进行命题,体现了“立足基础、考查能力、加强应用”,具有以下特点:知识考查基础化;题材选择生活化;能力要求层次化;思维模式开放化;试卷结构比较相对稳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扎实有序的开展复习工作。从以下方面谈一些我个人的复习方式和备考策略:
一、抓纲务本,明确复习思路,制订复习计划。
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复习计划,并将计划告诉学生,给学生以积极心理暗示——复习是有计划、有措施的,一定能顺利完成。
我们将复习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轮复习主要是版块式复习:“万丈高楼平地起”,以课本为主,进行版块复习。按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把初中全部内容归纳成下面10个版块:数与式、方程(组)与不等式(组)、函数及其图象、统计与概率、线段(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图形变换(图形与坐标)、全等形与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这样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熟练基本方法,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知识网络,是总复习的重点。这种归纳其实我们订的资料都帮我们解决了,而且非常详细。在版块复习中,告诉学生每个版块在中考中占的大致比例。例题、习题选择主要依据课本,将课本上的典型例题、习题进行改编训练。在每一知识块中,要渗透一些实际应用题、动态探索题,既提高学生兴趣,又减轻了第二轮复习的难度和负担。
2、做好每课一算:计算的失误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成绩,从而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计算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取得成效的,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为此,我们坚持每课一算、训练的量可以结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时间限定在5分钟左右。
3、传授复习方法:复习方法对学生终身受益。要求学生在教师复习之前就预先进行内容回顾,教给学生方法,如列表复习各类四边形性质与判定,三角函数、各类函数性质等等;提纲复习圆的有关性质、数与式等等;对比复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类比复习解方程与解不等式等等。在这一阶段特别注意协调其他学科课外复习时间利用,避免前松后紧的现象。
(二)、第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综合运用知识,加强能力培养。第二轮复习时间大致定为4月下旬——5月中旬,3周左右。复习的目的是着重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第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复习方式:
1、专题复习。《2022版课标》中指出: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所以专题复习侧重了“综合与实践”这一主题的复习。在专题训练中注意选择体现数学的思维逻辑与广泛应用的学科特征的应用型问题:突出科技发展、信息资源转化的图表信息题(2023年中考第14、22题);体现自学能力考查的阅读理解题(2023年中考第23题,结合了课本利用“全等测距离”和“利用相似测距离”);考查学生应变能力的图形变化题、开放性试题(2023中考第24题);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创新意识的归纳猜想、操作探究类试题(2023中考第25题);
2、每周三题。为提高中上等学生解题能力,每周选三道比复习内容稍微难点儿的题目,题目要精选,要能体现发展学生思维,且解题思路也具有多样性的,鼓励引导这部分学生从不同的知识体系和角度去寻求答案,类似的题型非常的多,资料也很丰富,需要我们去认真去选,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经常提醒学生换角度去思考问题、充分发挥对各知识之间的联想能力,比如说函数问题能不能用几何图形的知识去解答;直线的倾斜程度与三角函数的联系;三点共线或三线共点问题几何角度与函数角度如何理解解决;几何图形问题中证角相等除了用三角形全等、相似,是不是还可以结合三角函数值来解答;或者在证明过程中通过加入直角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通过函数知识来解答等等,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中上等学生学会知识间的联想与联系,扩散思维角度,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对于这部分中上等学生,由于复习时间紧,不适合课堂去讲评,我利用课间或晚自习时间,先将他们各种的解答情况汇总后公布贴在教室内,学生自己对照评改,有不明白的进行课后辅导和讲评。课堂上还是要关注后进学生,课堂上讲的题目也是要适合这些学生的知识巩固和提升,而这些课堂上讲的练习,对于中上学生不作强制要求,题目看完后知道怎么解答的可以不写,可以思考自己的问题,我觉得每周三题的训练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大有益处。
(三)、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模拟训练,提高应试技能。第三轮复习时间大致定为5月中旬6月初,大约两周时间,重点是加强解题指导,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提高应试能力。
在中考的前一周,要进行回味复习,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指导学生回到第一轮复习的知识体系中,利用课堂至少要通览一遍各版块知识:要通览一遍错题集自己做好错的题目;通览一遍复习阶段的所有试卷。从而实现巩固知识要点,提升实战能力的目的。在这一阶段不再建议学生去钻研深题和难题,以免引起学生心理上的烦燥与对未知问题的恐慌,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疏导。
二、复习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我觉得复习要面对实际,面向全体学生,要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分类推进,复习中在课堂上对后进生,采取“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策略;对中档生,要严格要求,解题要严密、细心,使其不因此造成常规题失分;对尖子生,要求他们尽量多思考、出奇招、有创意,力求精益求精,鼓励学生自己上台讲解。
2、注意复习应试心理培训和答题技巧训练。注意复习应试心理培训:“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心态决定成败。首先是心理上要调整好心态,不光是学生,老师也是一样。在中考复习时,避免因老师过度的紧张而造成学生过多的压力。
答题技巧训练:难题如果一开始做不出,比如思考了2到3分钟还是没有任何头绪,千万不要死磕,留待容易题做完后再来攻克。很多时候难题做不出,可能是因为一个概念一下子想不起来,也可能是因紧张而思路不畅,都是暂时性的,一味钻牛角尖反而没用。如果做容易题适应一段时间后,可能灵感就来了,思路就打开了。实在做不出的难题,也不要空着,试着蒙一个。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指导,少一些灌输。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多一些简、易、新,少一些繁、难、旧。
进修学校教研员吴景中为我们带来《关注新课标,备战新中考》专题报告,以下是吴主任讲座部分精彩内容
1.源于教材突出四基,发展数学素养。
“题在书外,根在教材”。 数学试卷的试题80%来源于教材,试题从教材例习题的移植、组合、改编、加工、引申、拓展和类比而来,“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充分体现回归教材,掘例习题功能。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
2. 适度变化题序形式,避免定势思维。
试卷传承了优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通过题型以及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的改变、增加开放试题等形式,以抑制机械刷题,避免思维定势。
3.试题关注过程方法,引导重视阅读思考。
试卷关注过程方法,引导重视阅读思考,突出体现在综合实践题。
思考与建议
(一)暴露问题
1.数学概念理解不透,公式法则混淆不清。
2.几何证明过程不规范,代数推理较弱。
3.综合应用和创新思维较弱,阅读与整合信息能力较差。
4.两级分化明显,城乡差距较大。
(二)教学建议
1.扎实基础,贵在落实
注重基础,教学要立足于课本,从教科书中寻找考题的“影子”。 中考试题大多取材于课本,有的源于课本,有的是对课本中的题目原型进行合理的加工组合、类比联想、增减条件、延伸拓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立足于教材,利用好教材,加强对基础题的变式训练,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对例题、习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变条件、变结论、变图形、变式子、变表述方法等,引导学生构建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网络,全面抓基础落实。教学中要立足于把已学的知识弄懂弄通,真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网络,打好初中数学基础,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特别是基础的常规考题人人过关。
2.渗透思想,掌握方法
中考数学试题特别重视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考查,初中数学中常用的基本能力有: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或然与必然思想等。在中考数学复习中,应有意识、有目的、适时地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有效地利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相关问题。
3.关注综合,加强应用
数学教学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和国家与当地社会发展的情况展开,选择的教学材料应该具有时代性和地方特色,藉此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应该有意识地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和看待一些问题,发展自己用数学的意识和用数学的能力。关注综合实践题与跨学科融合问题,应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灵活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自己不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4.暴露过程,提升思维
(1)提高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不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注意培养考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反对生搬硬套类型和模式,用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防止形成“思维定势”。
(2)培养思维的严密性。要求学生言必有据,养成每一步推理或运算都要有理由、有根据的习惯,考虑问题要全面、周密,要注意检验,防止遗漏和产生错误。
(3)发展思维的广阔性。要培养学生能将各种数学知识广泛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能深入问题的本质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横向综合能力和纵向突破能力。
5.强化反思,查漏补缺
在最后的阶段,针对学生的基础状态、中考目标,对容易出错处进行重点强化反思,切不可放松对错题的针对训练。在解题训练中要严格按照中考的要求答题,及时纠正答题过程中的不良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扣分。在强化练习的过程中,要及时回顾与反思,及时查漏补缺,把好“三关”:①是把好计算的准确关:确保运算正确,立足一次成功;关键之处,宁慢勿快,把能够拿到的分拿到手。②是把好理解审题关:数学试题措词十分精准,读题时要仔细揣摩,防止答非所问;陌生的试题要迁移与转化到熟悉的背境。③是把好表达规范关:从两个方面入手,先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不要漏掉重要的踩分点,步步为营;再是书写要整洁规范,图、表、式要清晰可辨。总之,减少各种失误是提高成绩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