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校园】清廉故事我来讲,廉洁教育入我心——桃下五里小学开展清廉故事会活动(二)

萬事顺意
创建于05-23
阅读 2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构建“教风清正、校风清净、学风清新”的清廉校园,五里小学开展“清廉故事我来讲,廉洁教育入我心”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接受廉洁思想的熏陶、廉洁文化的洗礼,潜移默化地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廉洁”的种子,发挥廉洁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争做廉洁好家风传承人。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

今日主人公——海瑞

       1514年1月22日,海瑞出生在海南琼山(今海口市),其父亲海翰是个廪生,母亲谢氏。海瑞出生4年后,父亲海翰便故去了,从此他与母亲相依为命,靠祖上留下的几十亩田,勉强维持生活。谢氏虽是女子,但他性格刚强,对海瑞要求很严格,在母亲的培养下,海瑞立志日后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因此自号“刚峰”,取其做人刚强正直,不畏邪恶之意。

       嘉靖二十八年(1550),三十五岁的海瑞中举,担任福建南平教谕。督学官到南平县视察工作,海瑞和另外两名教官前去迎见。在当时的官场,下级迎接上级时一般都要伏地通报姓名。海瑞旁边的另外两名教官都是这么做的,可是海瑞却只行了抱拳之礼,三个人摆成的架势就像一个笔架。督学官见状,愤怒地训斥海瑞不懂礼节,海瑞不卑不亢地说:“按大明律法,我堂堂学官,为人师表,对您不能行跪拜大礼。”弄得这位督学官也没有办法。海瑞则因此而落下一个“海笔架”的美称。

       明朝中后期,官吏腐败,凡京官过境,县里都要送“常规银”。一般官员经过送二三十两,巡按御史要送一二百两,巡抚出巡则送银多达三四百两。海瑞上 书巡按御史崔栋,要求废除“常规银”。经海瑞力争,崔栋只好批示:淳安地瘠民穷,准予酌情办理。有人劝海瑞随波逐流,不然会招致祸患,海瑞无所畏惧。有一次,总督胡宗宪的公子经过淳安,仗势欺人,嫌驿站的马骑不称心而-驿吏,将其倒挂树上。海瑞得知后,借总督巡查时再三布告,要求地方不要铺张浪费,把胡公子所带几千两银子充公交国库,并写信说明情由连人带行李送交胡宗宪,胡宗宪气得说不出话来,但怕事情闹大,只好忍气吞声作罢。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海瑞升任嘉兴通判。权相严嵩的亲党鄢懋卿对海瑞一直心怀怨恨,指使其党羽巡盐御史袁淳弹劾海瑞,海瑞改兴国知县。不久,严嵩一伙被弹劾革职,正直的海瑞始被重用。而我们的海瑞也将因为他的正直迎来人生最高光的时刻。

       明世宗嘉靖皇帝信奉道教,从嘉靖二十年(1541)起,20多年不理朝政,民不聊生。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海瑞买来一个棺材,告别妻子,遣散童仆,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即著名的《治安疏》),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劝说世宗重理朝政。海瑞也因此触怒皇帝,刑部判处死刑关进牢狱。但嘉靖皇帝一直未批下死刑令。第二年,嘉靖皇帝驾崩,穆宗继位,海瑞获释出狱,官复原职。

       穆宗隆庆三年(1569),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地惩治贪官、打击豪强,修筑水利工程。在百姓当中流传着这样一段称颂他的歌谣:“海刚峰,不怕死,不要钱,不吐刚茹柔,真是铮铮一汉子!”由此可见海瑞“不吃软怕硬”的精神。因此,百姓都称他为“海青天”。不久,海瑞就因为为人刚正、为官清廉而被排挤,此后就长期赋闲在家。

       明万历十五年农历十月十四日(1587年11月12日),海瑞病逝于南京任上,终年74岁。临终前三天,兵部送来的薪俸多出七钱银子,他还算清退回。病危之际,没有一句话谈及身后事。听闻海瑞病故后,百姓无不痛哭流涕,自发聚集在一起为海瑞送行,听闻队伍排出了好几十里地。

       海瑞病逝时,朝廷派人为海瑞送行,佥都御史王用汲清点遗物,只有银子十多两、几件破旧的衣袍、一床粗麻蚊帐、一个破箱笼以及绫绸、麻布各一匹。送行的人看到海瑞的棺木是如此的简陋,甚至是贫困的人家都不愿意使用的那种,心中不忍,自己出钱主持了海瑞的丧事。后来,朝廷追谥忠介,赠太子太保。属于“海青天”的故事结束了。

教师寄语

       每个时代都有这样的一类人,他们不在乎功名,一生清廉,为国为人民鞠躬尽瘁,奉献出了一生的心血,虽然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而受到了一些人的排挤,但是他们还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阅读 2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