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普之肥胖患者饮食、运动注意事项

潢川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创建于05-23
阅读 13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肥胖患者饮食、运动注意事项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些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2019年全国11.98%的心血管疾病死亡归因于高体质指数(BMI),死亡人数为54.95万,因此,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

      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表一),推荐每日能量摄入量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lcal,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另一方面也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帮助减重,减少体脂,合理膳食应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同时保障食物摄入多样化和平衡膳食,保证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必要时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

       三大宏量营养素的功能比分别为脂肪20%-30%,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50%-60%,一日三餐合理分配饮食,推荐早中晚三餐功能比3:4:3.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至少占谷物的一半,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保障足量的新鲜蔬果摄入,蔬菜水果品种多样化,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肉、鱼虾等;应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等。

2、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

      高能量食物通常是指提供400kcal/100g以上能量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经常摄入高能量食物与体重增加及肥胖有关,减少高能量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膳食总能量。减重期间饮食要清淡,严格控制脂肪/油、盐、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烹调油不超过20-25g ,添加糖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g以下。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因此,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

3、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

      科学选择,进餐规律,定时定量,养成良好饮食行为是维持健康体重的基础。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保持一日三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缓而导致进食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随意进食零食、饮料,避免夜宵。不论在家或在外就餐,都应根据个人的生理条件和身体活动量,力求做到饮食有节制、科学搭配,进行标准化、定量的营养配餐,合理计划每日餐次和能量分配来安排全天膳食。进餐宜细嚼慢咽,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也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4、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

      身体活动不足或缺乏和久坐的静态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身体活动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调节机体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养成不易发胖的体质等途径达到减重效果。肥胖患者减重的运动原则是中低强度为主,抗阻运动为辅。经常熬夜、睡眠不足、作息无规律可引起内分泌紊乱,脂肪代谢异常增加肥胖风险,导致“过劳肥”。肥胖患者应按昼夜生物节律,保证每日7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建议在夜里11点之前上床睡觉。

5、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

      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短期内快速减重,体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机体水分的丢失而非脂肪组织的减少,一旦恢复正常饮食,身体为了维持正常运作,将重新补充水分,体重会快速反弹。在减重过程中应注意自我检测,不仅包括对体重变化的检测,还应包含食物摄入量以及身体活动情况的监测。自我监测可以提高减重者对减重行为的自我意识,从而有助于减重计划的维持和成功。

       肥胖症通常指机体脂肪含量过高或分布异常,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共同调节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肥胖症的治疗基石是生活方式干预,而运动锻炼则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长期、科学的运动不但有助于减重,还可降低高血压、冠心病等肥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那么,肥胖患者适宜做哪些运动呢?

1、运动项目选择的总体原则

      肥胖患者运动项目的选择需充分考虑到肥胖程度以及身体耐受情况,全面评估合并症,以及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其中,中、重度以上肥胖患者常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肥胖相关并发症,此类肥胖患者进行运动时应尤为注意运动的安全性。建议患者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评估运动风险,制定运动方案。

2、肥胖患者合理的运动量

      肥胖患者若既往无规律运动习惯,可以从强度较小、时长较短的运动起始,随后逐步增加运动强度及运动总量,最终可达到每周运动3~5天,每周运动总时长≥150min。对于无法坚持一次性完成30min运动时长的肥胖患者,如每天运动总时长累计达到30min及以上,也是有益的。

3、肥胖患者适宜的运动强度和项目

      尽管对于大多人来说,提及“运动”二字即想起跑步锻炼,但是对于肥胖患者尤其是重度肥胖的患者,他们的下肢承受了身体的大部分重量,本身就已受到较大压力,所以肥胖患者并不适合马上选择跑步的方法来减重,如果长时间高强度跑步,会进一步加重下肢关节负荷,导致关节损伤。

       推荐肥胖患者在自身可承受的情况下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项目,并且尽可能锻炼更多的身体部位,同时训练躯干和上下肢等主要肌群。适宜的运动项目主要包括快步行走、游泳、骑车、柔道、瑜伽、羽毛球、乒乓球和高尔夫球等;此类运动一般可使患者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50%~70%,运动过程中稍感用力,自觉有心跳呼吸加速,但并不感到过于急促或不适。对于无抗阻运动相关禁忌的肥胖患者,适量适度的抗阻运动有利于改善肌肉力量和机体运动耐力,可控制在每周2~3次,并且两次运动间隔应≥48h。

      除了规律体育运动外,建议肥胖患者可充分利用上下班时间,适度增加步行;平日应减少久坐时间,可尝试把生活娱乐和运动融为一体。

4、肥胖患者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坚持运动并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同时辅以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才可达到更好的减重效果。

     ②由于部分患者合并肥胖相关并发症,此类患者应合理安排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警惕发生运动相关低血糖、低血压或脂肪肝加重、心绞痛发作等不良事件。对于合并糖尿病的肥胖患者,不适当的运动时间和强度,可能诱发低血糖,故患者应避免在空腹或血糖偏低时进行高强度运动,运动前后注意监测血糖,一旦患者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表现,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进行相应处理或就医。对于存在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高血糖,或存在不稳定心绞痛等严重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在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前,不宜进行运动。

     ③平素无规律运动习惯或运动较少的肥胖患者,在初次运动前,需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避免一开始就直接做剧烈的体育运动引起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损伤。

总结

      肥胖症被视为危害人类的重要健康问题之一,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干预是肥胖症减重治疗的基石,其中,运动干预对减重并维持减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应结合患者本身的肥胖程度、身体耐受情况、肥胖相关并发症严重程度及个人兴趣进行运动项目种类和强度的选择,切勿盲目追求过度运动。制定合理减重运动策略,在实现更好的减重效果同时保证运动的安全性。

潢川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全科医学科科室介绍

      潢川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全科医学科现开放床位75张,有专科医师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硕士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专科护士14人,是一支管理科学、专业知识过硬、服务优质、人才梯队合理的高素质团队。

科室专业及特色:
     一、规范诊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病及合并感染发热、妊娠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等。拥有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以“一个中心、一站式服务、一个标准”规范化管理患者。
      二、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亢、甲状腺肿瘤、甲减、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炎症(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无痛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的规范化治疗。
     三、在代谢性疾病(痛风、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肥胖症、继发性高血压、骨质疏松)、下丘脑、垂体疾病(如垂体功能减退、尿崩症、垂体瘤)、肾上腺疾病(如皮质醇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高泌乳素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矮小症等领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四、风湿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的规范化诊治。
     五、无法确定所属专科的未分化疾病的诊治;四大慢病综合防治(心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及肿瘤);慢病患者肌肉减少症的诊治等。
内分泌科、全科医学科门诊地址:
潢川县人民医院院本部1号楼2楼西内分泌科门诊
潢川县人民医院西院区(万康大爱城)1楼7号诊室、MMC中心
住院病区:潢川县人民医院西院区(万康大爱城)6楼内分泌科全科医学科
病区护士站电话:0376-3016957
 
阅读 13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