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的提出
“双减”的实施,为小学生的读书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条件。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双减”的大环境下,为学生进行深度的阅读理解活动,保证了时间的充分,能够有效地缓解“没时间读”这一突出问题。在课外活动中,认真地组织和安排好学生的课外读物,既是“双减”的一项有效措施,又是习近平主席“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会用书”等读书观念的主要内容。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学生的童年浸润在书香里。
2.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习得一些语言表达方式,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使学生会合作阅读,能与同伴分享读书心得,体验诵读的快乐。
三、课题实施方法
1.紧扣教材,悉心指导
课外阅读不是脱离学生课内阅读的存在,而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而定,既不能过低也不能过高。同时,要贴近课标和学段要求。课外阅读要为课内服务,所以选文上一定要紧贴学段要求和课标要求。班级图书角引导孩子选择图书,不仅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更体现“多样性”和“全面性”。
根据统编版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的推荐,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鼓励学生再去阅读相关的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在学习科普文章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灰尘的旅行》等作品,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科普作品的好奇心,对世界的探索欲。在学习人物描写和童话故事课文时,我们四年级的学生又阅读了《小英雄雨来》《宝葫芦的秘密》《青铜葵花》《谁是最可爱的人》等书籍。
课外阅读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独立思考。但让每一个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是有效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从而避免学生只一味地追求故事情节或猎奇的浅层阅读。做好“读思结合”,巧用批注;做到“读记结合”,善用阅读记录卡;做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
2.整本阅读 形式多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整本书阅读教学隶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定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开展“家庭同读一本书”活动,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制定阅读计划,绘制阅读清单,落实好阅读时间,鼓励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孩子共读,让阅读真实发生。
设置阅读任务,激发课外阅读积极性。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进行必要的组织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更丰富、深入的阅读实践。如:利用早读,分享整本书中的精彩语段;利用课后,自由默读、浏览整本书;做好整本书阅读成果展示:思维导图、创意书签、读书小报等,营造持续阅读氛围;通过微信阅读小组群,落实阅读打卡,上传阅读视频,发布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激励学生专心致志地读好、读完整本书。
3.个性阅读 特色作业
无论是准备阅读前的导引,还是阅读后的交流互动,除把握阅读主旨等大原则,我们都不设定标准答案,鼓励学生自由阅读、独立思考、求同存异。课外阅读研究性作业的设计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坡度”,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生们设计个性化阅读单,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开展自主阅读活动;在读完后撰写读后感,分享个人的独特阅读体验;结合诗歌单元制作诗集册,书写童年所思所想;建立人物档案,梳理人物关系,整理故事情节,感受小说魅力。不一样的特色作业切入口,能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阅读感悟。
课外阅读是美学修养熏陶的过程、人文情怀的养成过程、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双减”背景下,教师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旨在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和效率,让孩子们在持续不断的成长中溢满书香。
四、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1.参与研究的教师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缺乏专家或科研人员的指导,研究水平欠低,研究经验不足。
(2)参与研究的教师均承担满工作量任务,教学任务繁重,研究的时间得不到保证。
(3)缺乏理论知识,经验总结上升不到理论高度。
2.在日常教学及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还不稳定,特别是个别后进生对课外阅读兴趣不大。
五、课题以后的研究设想与展望
1.课题组研究教师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2.研究教师及时总结反思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并形成文字资料。
3.想方设法处理好加强课外阅读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4.继续探索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习惯及效率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