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新课标背景下教育变革

zhang ya zi
创建于05-23
阅读 7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美丽的五月,思想新碰撞,为推进区域教学、教研工作向纵深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2024年5月23日下午,吴川市区域教育创新改革行动第四片区邀请到湛江市第十中学邓胜兴书记做专题讲座。

湛江市第十中学党委书记 正高级教师 邓胜兴

专家风采

心中有学生 脑中有结构 手中有方法

新课标的“三有”培养目标:有理想 有本领 有担当

教师的重要性

背景与要点

教育目的的演变:品性—能力—素养

  面对未来孩子发展需要学生需要“真学习”、“全球化能力”、“软实力”;创新思维能力、批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协作能力。

核心素养的理解及表达

变革的中国教育

为何进行新课标修订

—完善培养目标

—优化课堂设置

五大任务 十四项举措

课程的履历。

新课标的新

1.课程目标突出了课程育人的要求,具体而言,就是要做到把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与评价中。

2.课程设置要求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独立开设劳动、信息科技课程,探索综合的艺术课程。

3.在课程内容上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从过去主要从学科逻辑出发,转变为既考虑学科逻辑,又考虑生活逻辑与学习逻辑,强化了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为此,每门课程抽出总课时的 10%,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

4.制定学业质量标准。各学科课标依据核心素养,结合课程内容,制定了学业质量标准,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测试的依据,也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课程文本标准

整体结构调整与变化

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价体系

新理念的落实

当地课堂实情

1. 课堂目标引领“不到位”;

2. 自主学习 "不充分”;

3. 教学过程 “简单化”;

4. 教学内容 “繁杂化;

5. 课堂文化 “模糊化”;

6. 问题设计“表面化”。

大与小的关系

任务群驱动

1、课堂教学理念。胸中有标;目中有人;心中有本;脑中有法。

2、课堂教学目标。把控目标落实有“度”。特别要坚持学生发展“一盘棋”思想,即学科教学成败在基础年级、发展在中间年级、超越在最后年级。教师要立足素养,开发智力,提高思维,提升素质教学,达到全面和谐发展。

3、课堂教学方式。掌握问题设计的难易“度”。课堂问题的设计以是否促进学生思维为核心,避免出现低效或无效的提问:有量无质“满堂问”;学生齐答比例太高;提问后等待时间不足;提问的单向性;廉价的吹捧;变相体罚。

4、课堂教学内容。把握学生“学习时空”的自由“度”。让学生自主发展、学会学习,注重参与、掌握本领、实践创新;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掌握技能,提高能力素养;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


进行深度学习

1、启发学科育人的真探究。

2、落实学生素养的形成,发展学科育人的“生命课堂”的真思维。

3、促进教师本位的转变,引发学科育人的“生命课堂”的真活动。从教材、教具、教师的知识教学模式,转向以素养本位为中心的课堂,守护学生本真,寻找教育本源,挖掘内容本质,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真探索、启发真思维、进行真活动的学科育人的生命课堂。

整合课程

关于作业

跨学科教学

邓胜兴的专题讲座立足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大势,从课堂教学、课程改革、教师发展等方面进行讲述,以鲜活的事例鼓励大家坚守教育初心,谋定而后动,实现自我突破,给老师们新的启发。

阅读 7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