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冉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秋韵润“教”,“研”香满室——聊城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创建于05-23 阅读833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为贯彻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11月6日聊城市高新区第二实验小学数学组的教研活动“一师一优课”观摩课如期开展。

       此次教研活动由我校一年级的罗雨轩老师,二年级的陈秀秀老师和三年级的陈晓强老师进行课例展示,授课内容为《重叠问题》,《平均分》和《分数的初步认识》。三位老师立足新课标,基于学情,以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展示了三堂精彩的课堂。 

     首先由罗老师讲授《重叠问题》,罗老师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大雁南飞的情景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罗老师让学生利用圆片通过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数出一共有多少只大雁。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由摆圆片,画图形再到把重叠的做上标记、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画图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画直观图的优越性。

       最后通过谈收获,引发学生的再度思考。提升学生对画图策略的深入的理解。学生进行指导和升华,结束了精彩的课堂。

       接下来是陈秀秀老师的授课,开课伊始,陈老师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用生动有趣的情境把孩子们带入了平均分的奇妙世界。以分竹笋为例,陈老师巧妙地提问:“要把这些竹笋分给小熊猫,怎样分才公平呢?”这个问题如同钥匙,开启了孩子们思维的大门。

       课堂上,陈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教具,通过展示不同的分法,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平均分与非平均分的区别。在实际操作环节,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每份数量相同的平均分意义。

       为了加深理解,陈老师还设置了层层递进的练习。从简单的实物平均分,到用图形表示平均分,再到抽象的数字平均分问题,如同搭建阶梯,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攀登知识高峰。同时,教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培养了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

        在这堂“平均分”一师一优课中,陈老师不仅传授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公平、合理分配的种子,让他们在数学的花园里茁壮成长,领略到数学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是,陈晓强老师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陈老师通过分月饼作为情境,导入本节课所要学习的新知——“分数”。

        在探究新知环节,陈老师通过月饼等图片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在引出平均分概念后,引导学生去思考:半块月饼怎样表示?从而引出今天要学的课题——分数。接下来带领学生探索本课的三个重点问题:1、分数表示什么?2、分数怎样读? 3、分数怎样写?在探究二分之一后,陈老师设计了分类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多少?怎么表示?在这一环节,陈老师反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目的是让学生能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为后面学习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做铺垫,并让学生用手中的长方形纸折出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

         而后各年级组数学教师进行了交流,各抒己见,从改进教学环节到优化教学细节,从推敲课堂用语到优化教学课件,从教学真实情境的创设到师生互动;细到每一句过渡语与评价语……在思维的碰撞中,在观念的交融中,智慧的火花喷涌而出,每位老师都收获颇丰。

阅读 8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