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葆平常心

拒绝再玩
创建于2024-05-23
阅读 21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平常心是一种从容坚定的信心。”平常心来自使命,越是在使命担当中扛起肩上的责任,越能在完成重要任务中找到幸福。身为年轻干部,我们要真正地修身立德,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政绩观,以平常之心对待,心甘情愿地干好分内工作,要做到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要把为民多做事、做实事、做好事,作为立身之本和终身责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让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平常之心难能可贵。做人、处事、为官都当遵循、谨记。惟其如此,才能心态平和。站在新征程,我们要深知肩上的责任和担子的分量,居安思危,不断强化廉政意识,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立足岗位职责,耕好“责任田”,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个人得失,正视、接纳、理解并包容它,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勇于服从组织的安排,切实担负起这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基层工作繁琐复杂,年轻干部要想真出业绩、出真业绩,切不可好高骛远、花拳绣腿,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一定要有“平常心”,以一颗坦荡而又坚韧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静待花开。胜不骄败不馁。好胜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胜负欲过重就会影响党员干部的工作。例如在取得成就之后,有的干部就会骄傲自满,不可一世,而在遭受挫折之后,有的干部就会一蹶不振,消极懈怠。而年轻干部如果有一颗平常心,就能够客观冷静地看待成功和失败,做到胜不骄败不馁,不会出现心态上的问题,更容易调整状态,投入工作。

年轻干部要学会把脚步“慢下来”,多些“平常心”,在功名利禄面前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要善于给自己打“补丁”,工作之余坚持每日“三省其身”,时常照镜子、正衣冠,做到勤修、真炼,切实弥补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清除行动作为上的弊病,源头上避免“偷砖漏瓦”“雷声大雨点小”等形式主义,才能真正在干部队伍中勇立潮头、乘风破浪。

然而,"平常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年轻干部要永葆一颗“平常心”,必须加强修养,夯实思想基础。思想是心态之源,心态是行为之根。“平常心”作为一种人生修养境界,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成熟度,是检验和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永葆一颗“平常心”,就必须抓住思想修养这个“牛鼻子”,做到正本清源,强本固基,使“平常心”根植于思想净化、纯化、优化的土壤之中。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本质常常被表象遮蔽和掩盖着,只有当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接近于真象时,心理才会趋于淡定和超脱,行为才会趋于理性和自觉。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领导干部要永葆一颗“平常心”,必须善于透过光怪陆离的社会现象去分析问题,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有一种“不为浮云遮望眼”的清醒和超脱,努力使自己的心理处于自然淡定的“本我”状态;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始终保持一种“平民情结”,有一份“来自于民、最终也要回归于民”的清醒认知,在服务人民的实践中,与人民群众建立起水融的新型人际关系,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始终秉持“靠党性工作,靠本领吃饭,靠良心处世”的立身理念,做到“慎微”"慎独”,永葆做人的本色,坚守做官的底线,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迷失自我、忘乎所以。

阅读 21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