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市第一小学“家庭教育 半月一讲”【第107讲】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海燕
创建于2024-05-23
阅读 37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家校共育 携手同行】市一小德育系列活动(131)

专家简介

主讲老师:竭婧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海南大学心理学教授,硕、博士生导师,海南省D类高层次人才,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D类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青年基金1项,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课题1项,海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1项。近五年发表SCI、SSCI、CSSCI论文二十余篇。

家长观看图片

家长观看感言

家庭教育   半月一讲[第107讲]一年级(8)班符永霖家长观看心得体会:小学一、二年级,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间,良好习惯的养成,是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家长每天可以有意识的告诉孩子,今日要做什么,都有哪些安排,循序渐进,做好规划,与孩子日积月累的成长和改变。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日常做事磨蹭、拖拉的行为,较为苦恼。孩子做事磨蹭的理由千千万,造成他们磨蹭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所以解决孩子磨蹭的问题,首先要明确了解造成他们磨蹭的原因,并正确引导和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改变的过程不可操之过急,家长们需要时间,需要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帮助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进步,并给予肯定和认可。

       父母忙碌之余,尽可能的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关心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多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避免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鼓励孩子多运动,形成健康的体魄、阳光的心态,培养孩子的坚毅力和抗挫折能力。保持与老师沟通联系,了解孩子在校的状态,积极配合学校、班主任和授课老师,共同帮助孩子成长。努力创造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环境,给孩子一个随时可以“停靠”的心灵港湾。与孩子平等相处,多传递正能量给孩子,与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更好的成长!

   一(8)班  张云皓家长: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观后感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会面临着各种新的问题和压力,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有些不习惯,好奇、好动。所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今天听了竭婧老师的讲课之后,让我对相关的问题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小学一年级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减少干扰因素;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作业和复习;通过鼓励孩子多阅读,提高其词汇量和理解能力,进而促进专注力的提高。还有就是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能够提高孩子专注力的活动,如书法、绘画等。其中重要的就是发挥父母榜样的作用,看到家长在认真工作或学习,那么孩子受到影响,自然也会很认真的学习。2、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叶芝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把火。”给予孩子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当孩子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学,学什么的时候,他的自主权其实也就释放出来了。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设置可实现的目标。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的第一步就是有一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需要是可实现的。如果孩子觉得目标过于艰难,可能会导致挫败感和失落感,反而会影响成就感的产生。因此,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一些可实现的目标,例如完成一篇英语作文、掌握一种数学计算方法等。奖励孩子的成就,每个孩子都是个体差异的,有的孩子天赋异禀、学习能力强,而有的孩子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好的成绩。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努力程度,为孩子的成就及时奖励,例如鼓励、表扬、物质奖励等,从而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是得到回报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而且要长时间耐心地陪伴他们的成长。

半月一讲主要讲的是: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良好习惯培养:

     孩子的大脑额叶到14岁左右才发育到接近成人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额叶的抑制功能增强,才能够有比较高的主动主意力水平,有效的对不该做的事情进行抑制,将注意力转移到目标行为上,父母在孩子成长期间多关注孩子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兴趣爱好,孩子的专注力就高,反之则低,孩子本来是有目标的,有的相当科学家,有的相当宇航员,有的相当医生,我们都可以鼓励他们往这些方面努力,当孩子们深刻体验到学习的意义,他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学,学习对他来说就不再是痛苦,而是通往幸福的挑战。

   二(7)符永睿家长

     学习《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心得体会

           四(9)班许南涛家长

       作为一位母亲,我迫切需要深知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学习了《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课程》后我深感收获颇丰。此次课程中,专家详细剖析了孩子们主动注意和被动注意的区别,也阐明了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在培养孩子专注力方面的重要性。这让我在日常教育中更加理解孩子,不再盲目地责备和苛求。关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程中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我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关乎孩子的学业成绩,更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开始更加注重孩子的心理和尊重他的意见的重要性,与他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并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接着,讲师深入讲解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我意识到,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等方法,可以逐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了这次的课程,我深感自己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更新和升华。我明白了作为母亲,我不仅要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把这次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应用到实际教育中,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充满爱的成长环境。

今天聆听了家庭教育半月一讲107讲《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让我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多样而复杂的。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细心观察和深入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在培养中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方面,我认为关键在于引导和监督。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协助老师向孩子明确传达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其次,我们需要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学习方向。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监督,确保孩子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我相信,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每一个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学习状况,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教育支持。二(1)班 陈益杰家长

总监:周世武

副总监:黄蔚

监制:邢晶

图文提供:各班主任

图文编辑:王海燕

时间:2024年5月23日

阅读 37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