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小儿急性腹泻怎么办?

心安中医馆
创建于05-22
阅读 3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小儿腹泻怎么办?

小朋友总是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在治疗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喜欢采取中医的方法,因为都知道这样的方法副作用比较小,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也是一样,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小儿腹泻的病因是什么呢?
中医上认为:腹泻之本在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水谷,喜润恶湿,以降为和;脾为生化之源,主运化水谷精微,喜燥恶湿,以升为顺。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协调,则消化吸收,传送正常,精微可以化生为气血,营养全身,糟粕能正常排泄。由于小儿脾胃发育尚未完善,消化机能较弱,故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乳食,均可使脾胃纳运升降功能失调而泄泻。
中医认为治疗疾病要辨证施治,首先婴幼儿腹泻的中医辨证分为:
一、伤食泻,由暴饮暴食伤脾,饮食停滞、中气不和导致,证见纳少嗳气、腹胀拒按、痛则欲泻、泻后则安、大便酸臭,小便短赤,苔厚腻、脉滑数。
二、湿热泻,夏秋暑湿化热,常见湿热所致症见大便瀑注下迫,泻如水状或蛋花汤样,次数频繁,身热肢冷,口渴引饮,小便短赤,多伴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三、寒湿泻,因寒湿困脾,脾湿健运所致,症见泻下稀便多水,色清不臭,尿色不黄,常见手足厥冷、不思饮食、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四、脾虚泻,久病久泄、脾虚胃弱、运化无权,症见面黄肌瘦,胃纳呆滞、大便清稀,食后作泻、完谷不化、神倦肢软、腹胀痛喜按、舌质淡、苔薄白或腻、脉细弱。
小儿推拿是通过刺激小儿身上特定的穴位,调理消化系统以及脾肾功能,帮助改善腹泻的症状。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手法主要包括基本手法和复式操作法两大类,其种类不像成人手法那么复杂。

婴幼儿急性腹泻常用推拿穴位:

穴位特点:
1.主要有点状,线状和面状。
2.穴位选取:手部穴位居多,一般推拿左手,且主穴均选双侧,配穴只有左侧。
推拿操作顺序:

1.一般先推头面部穴位,依次推上肢、胸腹、腰背、下肢部穴位;

2.先推主穴,后推配穴;

3.先推配穴,后推主穴。

  补脾经定位:拇指桡侧缘,指尖至指根成一线。

  常用手法:推法。

  作用: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

  频率:100-200次/分。

   补大肠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线。

  常用手法:推法。

  作用:补大肠多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

    频率:100-300次/分。

  清胃经定位:拇指掌面第一节指关节至拇指指根处。

  常用手法:推法。

  作用:清胃经可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补胃经可健脾胃、助运化。

  频率:200-300次/分

  三关定位:前臂桡侧,腕横纹桡侧缘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常用手法:推法。

  作用: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

  频率:100-300次/分

  足三里定位: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旁开1横指处。

  常用手法:按揉法。

  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频率:200-300次/分。

温馨提示

   合理喂养,注意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应注意消毒隔离,注意气候变化。


  中医科现有医师7名、针灸推拿师5名,康复师4名,中药师1名,护士3名多名骨干先后在省中医院,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蒙自市中医院进修深造,擅长中医内科、各种痛症的辨证施治、中药体质调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第一时间提供高标准的康复治疗服务。

咨询电话:0873-3718596     

          15708737061(微信同步)

地址:蒙自市新安所街道中心卫生院三楼--心安中医馆

蒙自市新安所街道中心卫生院中医馆以发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医药技术为目标,不断创新与发展服务于基层百姓,为您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阅读 3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