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育幼底线
成就美好童年
好的教育,是一群人同频共振的回响,最好的爱,不是相互彼此凝望,而是把目光投往同一个方向。
2024年3月14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这一政策为我们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宣传与教育契机。
2024年是第13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的13周年,更是全国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推进科学保教取得重大进展的13年。本次宣传月活动主题为守护育幼底线,成就美好童年。
如何守护育幼底线
“育幼底线”则是指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必须坚守的最低教育标准和道德要求。
它涉及到儿童在学前阶段应享有的基本权益,如受教育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同时也包括了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和照顾儿童时应遵循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1.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习惯的,是应该鼓励孩子做的,比如早睡早起,收拾自己房间,自觉完成作业,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等。
2.每当孩子有良好的行为举止时,父母就应及时反馈。举个例子,当孩子帮妈妈家务时,妈妈要及时鼓励和表扬他:“孩子,你真棒,能帮妈妈洗碗了,我很开心,你帮妈妈减轻了负担!”父母的称赞会强化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孩子会有成就感而乐于做它。
3.一些涉及危害到他自己或他人利益的行为,以及被法律道德禁止的行为则要坚决制止。比如,偷拿父母的钱去买零食,和妹妹争抢东西时殴打妹妹,偷偷玩火玩水,践踏公园里的花草破坏公物等。
作出制止时,父母语气要坚定,要明确地告诉孩子“不可以!”不要用模棱两可或以开玩笑的态度跟孩子说。明确告诉孩子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可让孩子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培养责任感和自律性,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保障孩子的安全和幸福。
要限制孩子的行为,不要限制情绪
在父母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情绪。比如,当孩子愤怒时,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以攻击他人、打砸东西或发脾气。但可鼓励孩子表达愤怒的情绪,例如让他说出自己的不满、不公平感受或用替代方法发泄情绪。举个例子,当妹妹乱动哥哥的玩具,哥哥很是愤怒想打妹妹。妈妈可以这样跟哥哥说:“我知道你对妹妹很生气,但是我们不能打人,你可以打枕头发泄一下你的情绪,你也可以把玩具收起来不让妹妹玩。”
从小男孩子就被教导“男子汉,不要哭。”这种教导可能会导致他们抑制自己的情感表达能力,不敢展示内心的真实情感,导致情绪压抑和内心冲突。所以,当孩子悲伤时,父母要教育孩子不可以伤害自己或他人,不可以长时间陷入自我消沉,但可让他倾诉自己的伤心事或找到适当的方式来宣泄情绪,如写日记或与亲近的人分享。在限制行为的同时,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和提供适当的情绪管理方式,这样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同时培养他们处理情绪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情绪表达和行为之间建立健康的平衡。
标准不要朝令夕改,要恒定
为孩子制定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标准后,父母就不要朝令夕改。
比如,规定孩子每天晚上只能看30分钟的电视,就不能因为今天晚上有客人在就允许孩子看电视超过30分钟,或者孩子考试进步了奖励他多看30分钟。
这种时而禁止时而允许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行为模式的构建。他们可能会对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和规则感到困惑,因为这些规则似乎是随时可变的。这可能导致他们选择性地遵守规则,或者完全放弃尝试理解和遵守规则。
当父母频繁改变规则时,孩子就会失去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自律能力,可能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明确的后果,从而导致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甚至可能会对父母的决策和指导失去信心。
家校携手促发展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要求孩子克制不良行为并遵守纪律之前,大人必须以身作则。比如,不要一边限制孩子玩游戏,自己却一边用手机刷视频刷个不停;不要一边告诫孩子不可以动手打弟弟,自己却通过动手打他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
当父母言行不一致时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受损。他们可能会开始怀疑父母的诚实和可靠性,对父母的指导和决策产生怀疑。所以,在要求孩子改正不良行为、遵守纪律的同时,父母首先要做到。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信服我们,以我们为榜样,做到自律。
怎样成就美好童年
童年只是童年,允许孩子们去感受、去体验;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尝试;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拥有快乐、有趣、健康、有意义的童年。
倾听陪伴成长
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孩子有一百种语言,需要我们的耐心倾听,去听到、听懂他们。
相信“相信的力量”
信任和陪伴是孩子童年健康快乐成长的要素。童年时期得到的陪伴和爱,会内化成一股力量,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底气。被信任、被赏识,也是孩子幸福感的来源。
高质量的互动
互动是否称得上高质量,要看幼儿是否在互动中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积极经验。包括认知、社会性、情感、态度倾向等方面的经验。与幼儿同频,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建构可持续发展的友好环境。
让孩子自由玩耍
玩耍是幼儿的天性,充分自由玩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同时也能锻炼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处理分工合作的能力。带孩子去地里田间,感受溪水流淌、听鸟儿啼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成就美好童年不是一句口号,要靠许多的教育细节来承载。何其有幸,我们可以与你们一起参与到孩子的童年生活中,就让我们携手共进,不断学习了解学前教育政策法规、科学育儿知识,共同守护育幼底线,成就每一个孩子的幸福童年!
编辑:马 兰
初审:薛钫沄
终审:杨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