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举措”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Blue ❤
创建于05-22
阅读 24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灾害的特点为,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这是如今绝大多数镇村面临的基本情况。为了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社会安全,是共享全面小康硕果、守护美好家园的重要基石。克服麻痹侥幸心理,立足“防大灾、抢大险、救大灾”,夯实防的基础、提升救的能力,从三举措扎实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准备,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要有备无患,完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管理机制,是实现防灾减灾应急工作系统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灾害应建立相应的防灾减灾领导机构,制定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建立健全考核评估机制,严格评估各级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防灾减灾救灾组织领导机制,制定运行机制和工作规则,明确工作职责,压实责任到人,确保防灾救灾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要常态演练,制定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各级领导机构的领导下,由有关基层单位或部门,结合实际情况编制的,在灾害来临时,应急预案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应急预案与实际灾害发生的匹配性十分重要,所以应急预案必须要经过多次演练和修订,确保其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各地镇村结合地质灾害点灾情类型,根据应急预案,进行全覆盖演练,督促辖区各中、小学、医院等开展综合防灾减灾演练,提升干群应急处突能力。

       三要发动公众参与,强化科技支撑。

       公众参与是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的重要内容。公众参与包括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宣传、自救互救能力培训、开展防灾演练等。公众参与能够提高群众危机意识,增强群众防灾减灾能力,缩短应急响应时间,降低灾害损失,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定期开展“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宣传周”“安生生产月”等宣传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和防灾减灾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公众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促进社会风险管控的深入推进。同时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挥救援队伍、实现物资调配,提升应急响应的速度和效率。

       防灾减灾应急管理需要多方共同合作,不断强化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等环节,进一步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实现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减少灾害带来的危害和损失。

阅读 24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