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三九天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此时阳气敛藏,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在三九天进行艾灸不同穴位,能温阳益气,健脾补肾益肺,祛风散寒,起到通经活络止痛的功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从而更加利于养生保健和调理疾病。
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
“三伏”与“三九”相对应,前者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后者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数九寒天,冷在三九”。“三九”是一年中气候最为寒冷的时候,极易引起旧病复发或加重,因此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此时养生极为重要。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
在三九天艾灸,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温阳祛寒,更能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
三九与三伏,互相巩固
也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呼吁要做三九灸!
这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不无关系,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三伏灸”与“三九灸”都是顺应四季气候特点的内病外治疗法,其理论基础是“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冬夏共治,阴阳调衡,疗效相得益彰”。
“三伏灸”是为了借外界阳气、祛体内病邪,目的在于“冬病夏治”;
“三九灸”是为了补充阳气、抵御寒邪,目的在于“夏病冬防、冬病冬调”。
二者均是扶阳补虚疗法。
冬天的“三九灸”与夏天的“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时,医家用“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艾灸疗效。
预灸:2023年12月13日~2023年12月21日一九:2023年12月22日~2023年12月30日二九:2023年12月31日~2024年01月08日三九:2024年01月09日~2024年01月17日加强:2024年01月18日~2024年01月26日
为什么要做三九灸?
三九与三伏,互相巩固。夏天祛湿排寒。冬天温阳补气。一年中阳气最旺的三伏和寒气最重的三九。
这与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不无关系,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理过程中,若能顺应四季气候来平衡人体阴阳,可达事半功倍之效。
■ “三伏灸”是为了借外界阳气、祛体内病邪,目的在于“冬病夏治”;
■ “三九灸”是为了补充阳气、抵御寒凉,目的在于“夏病冬防、冬病冬调”。
二者均是扶阳补虚疗法,目的都是改善体质、提升免疫力。
冬天的“三九灸”与夏天的“三伏灸”相配合,夏养三伏、冬补三九,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时,医家用“三九灸”来加强和巩固三伏艾灸疗效。
古语有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三九”是阴气旺盛之时,同时也是阳气始生之时,但阳气在此时比较微弱,因气温较低,阳气敛藏,毛孔闭塞,气血不畅,如果不及时护住人体阳气,就可能会让外邪趁虚而入,导致百病缠身!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在疾病的调治过程中,将平衡人体阴阳与四季气候的特点有机结合。在三九天艾灸,可平衡阴阳、通经活络、抵御寒凉,“三九”与“三伏”冬夏同调,更能扶阳固本、增强体质和提升免疫力。
一、寒邪的致病特点
1、寒邪为阴邪,易伤阳气
寒气是一种阴邪,最容易损伤人的阳气。而阳气是生命的能量之源,正常的生命活动都需要阳气的推动。
2、寒邪凝滞
寒邪侵袭易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迟缓,凝滞阻塞而不通。“不通则痛”,因此,寒邪易引起“痛痹”。身体“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3、寒性收引
寒邪侵犯人体可使机体的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出现发热恶寒,无汗等症状或关节挛急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
二、现代人身体寒气重、阳气虚
现代人经常出入空调,喜欢喝冷饮,体质日渐趋寒,说是“十有九寒”也不夸张!追求凉爽舒适的环境,很少出汗,必然阻断了出汗排毒的过程,同时寒气进入身体了。贪凉导致内寒,消耗了身体宝贵的生命的元气。
还有一些人穿衣服不要温度,很多怕着风的部位漏在外面受寒,如腰部、脚部、腹部等,一点点损耗体内的阳气,使身体变虚,抵抗力下降。
“三九天”这一年中最冷的日子,阳气敛藏之下,人体阴气盛极,很多本就虚寒的体质就更加气血不畅,皮肤干燥,毛孔闭塞,各种虚寒症状接踵而至。
中医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所以在天气寒冷之际及时培补人体阳气是非常重要的养生之法,不仅为度过一整个隆冬天寒做准备,同时也为来年一年的健康体魄打基础。
而艾灸是生阳固本最好的方法。此时艾灸以下人体重要穴位,不亚于雪中送炭,在久旱的土地上降下一场甘霖,温阳益气,健脾补肾,驱散寒邪,让人体阳气重新焕发,标本通调。
阳气不足乃万病之源
如果体内阳气充足,热量得以源源不断地循行全身,温煦人体,整个人就成了个自动产热的“小火炉”,抵御外邪。
而阳气不足的你会怎么样呢?绝不仅仅是怕冷这么简单——
第1层:阳气稍有不足
身体不能维持恒温,气血运行速度就慢,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怕冷,人会随之出现肥胖、大便稀溏、腰酸背痛等不适症状。
第2层:阳气明显不足
基础体温进一步下降,正气虚弱,卫气不足,一些病理产物(如痰浊、瘀血)及外来物质(风寒湿邪)不能及时排出,继而瘀积成疾,如形成子宫肌瘤等。
第3层:阳气严重不足
在一些原有旧疾旧伤或先天缺陷处,瘀积堵塞现象更为严重,致使这些部位生理功能明显失常,继而表现为某一部位的病变。癌症就是堵塞程度更为严重的恶果,如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均显示肝部有堵塞,只是堵塞程度逐次加深而已。
所以,中医把癌症称为“寒凝重症。”
哪些人群更需要三九灸
1、平素容易感冒(抵抗力差)
中医认为易患呼吸系统疾病者,大多肺气不足,抵御外邪侵袭的功能失调,易被外邪而伤所致。艾灸通过温热和艾绒的双重作用,刺激相关穴位,能增强肺功能,提高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达到调病保健的目的。
常用穴:风门、大椎、肺俞
2、手脚冰凉者
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恨不得时时刻刻都抱着热水袋、暖手宝,贴着暖宝宝,可是这些都是来自体外热量,一旦离开这些发热源,身体又被打回“冰窖”状态。
其实,手脚冰凉是表象,实质是人体阳气不足、经络不通所致。而艾灸却能激活自身的发热源,并打通身体内部的传输通道,从而起到暖身和增加免疫力的功效。
常用穴:命门穴、神阙穴、关元穴、涌泉
3、颈椎病
艾灸疗法调理颈椎病,以祛风散寒、通经活络、濡养肝肾、调和气血为调理原则,以大椎、肩髃、曲池、足三里、绝骨为主穴,配以身柱、肾俞、肩井、天宗、阳池、中渚。
4、虚寒性胃痛
采用艾灸疗法调理胃痛时,将其分为寒凝气滞型和脾胃虚寒型进行灸疗。寒凝气滞型胃痛在使用艾灸疗法进行调理时,以温胃散寒、行气止痛为调理原则,取中脘、梁门、内关、足三里、公孙穴进行灸疗。
脾胃虚寒型胃痛在灸疗时,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和胃止痛为调理原则,取脾俞、胃俞、中脘、神阙、足三里进行施灸。
5、关节炎、老寒腿
正所谓“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对于关节处的疾病,艾灸患处是很好的选择!
常用穴:灸内外膝眼、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阿是穴,内外膝眼灸的时间要久一点。
6、肩周炎
中医认为,肩周炎的产生大多是由于气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之邪侵袭肩部经络,致使筋脉收引,气血运行不畅而成,或因外伤劳损,经脉滞涩所致。
艾灸调理肩周炎时,以肩髃、肩髎、肩贞、阿是穴为主穴。早期疼痛配以条口、阳陵泉;晚期活动受限配以手三里。
7、气虚疲劳者
气虚疲劳者常见的特征:常常感觉全四肢无力,喜静喜躺,自感疲劳,动则汗出,语声低微。这类人一定要补气,气足了,人就精神了!
常用穴:大椎、身柱、肺俞、命门、气海。
8、妇科疾病者
妇科病,大多数是由于寒湿、气滞引起血淤,经络堵塞、血虚气虚。要调理好这些妇科病,只有改变好体内的环境或气象。艾灸温灸能补元阳、散寒祛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用艾灸把体内的气象变得阳光明媚,就会冰雪消融、阴霾就会消散、经络通畅。
常用穴:肝腧穴、八髎穴、子宫穴、气海穴、血海穴、足三里穴、三阴交
9、男科疾病者
男性的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尿道炎、少精症、精冷症、阳事不举、遗精、早泄等疾病,都可以用艾灸来调理。长期坚持艾灸可以调节肾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及内分泌、生殖系统功能,提高性功能。如何运用灸法调理男科病呢?
常用穴:肾俞穴、命门穴、关元穴。腰膝酸软者,加腰阳关;小便清长,夜尿多者,加中极、膀胱俞;潮热盗汗者,加合谷、复溜;精神抑郁者,加内关、太冲;肝经湿热者,加中极、足三里、三阴交、膀胱俞、丰隆;阳wei者,加次髎。
10、有心脑血管疾病者
当今世界早已进入老龄化时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冠心病,脑卒中已成为老年人的头号杀手,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和增加了痛苦。
艾灸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促进颈部血管平滑肌松弛,减少胆固醇沉积,降低血液黏稠度,加速颈动脉、椎动脉的供血,改善大脑供血供氧,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猝死的几率,是预防和调理心脑血管病有效且便于施行的疗法之一。
心遇冷——易缺血
低温状态下,为给身体供应能量,心跳会加快,心脏的耗氧量和工作负荷会增大,加上低温时血液更黏稠,流速更慢,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心血管病患者遭受寒冷刺激,冠状动脉易收缩痉挛、血压升高,可能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常用穴:风池穴、风府穴、颈夹脊、天柱穴、大椎穴、神阙穴、合谷穴。
综述适应人群
1、呼吸系统疾病
三九严寒,呼吸系统极易受到病毒侵袭,“三九灸”可以益气宣肺、祛风散寒,可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对过敏性鼻炎、慢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疗效特别好。
取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膏肓穴、定喘穴、中府穴。
2、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大多由于阳气虚弱、气血不足所致,如中焦虚寒、虚寒性胃病、肠胃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虚寒腹泻等,“三九灸”对此有很好的疗效。
取穴:中脘穴、天枢穴、脾俞穴、胃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
3、骨关节疾病
很多中老年人做“三九灸”就是为了调理骨关节疾病,“三九灸”对颈肩腰腿痛、肌肉疲劳等能起到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如关节痛、骨质增生、关节炎、风湿等引起的各种虚寒性颈、肩、腰、腿痛等。做完“三九灸”,不仅疼痛等不适症状减轻,行动也会轻快自如。
取穴:阿是穴、膝眼穴、鹤顶穴。
4、免疫系统疾病
身体阳气不足就难以抵御风寒湿邪,尤其南方的冬天湿冷,人体稍不留意就会被外邪侵袭,引发感冒、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此时“三九灸”,相当于给身体加了一把火,可以将外邪悉数赶出体外。
取穴: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5、妇科疾病
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如上文讲述,妇科疾病患者最需要“三九灸”。
取穴:八髎穴、神阙穴、天枢穴、归来穴、子宫穴、血海穴。
除此而外,健康人群也可做“三九灸”强身保健。
背部:大椎穴、身柱穴、命门穴、风门穴、肺俞穴;
腹部:中脘穴、神阙穴、气海穴、关元穴;
腿部:足三里穴、三阴交穴、涌泉穴。
其中:
成人以神阙穴为主,可加灸命门穴、中脘穴、关元穴、足三里穴等扶正穴位;
儿童以身柱穴为主,可加灸神阙穴等。
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
女属阴,天生体寒,一到冬天,大多数女人都有畏寒怕冷、手脚冰冷、腹冷腹痛等症状。
妇科多寒症,所谓“寒者热之”,艾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正是虚寒证的克星,因此有宫寒痛经、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的女人尤其需要“三九灸”。
临床证明,女人做“三九灸”,可以增强抗寒能力、改善肤色、预防感冒和各种妇科疾病,而且连续几年做“三九灸”的女性体质会有明显改善。
三九灸的诸多益处
强体魄—三九灸补,开春打虎
冬至开始入九,天气严寒,阳气不足的人特别容易被寒邪侵袭,继而染上“冬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尤其天生体质阴寒的女性,更要注意固护阳气!
三九进行艾灸的优势和好处
第一,三九灸可以温阳补气
最寒冷的时候,人体容易损耗阳气,容易受寒感染疾病,因此需要艾灸来保温驱寒、藏阳调体;三九灸可以将节气、艾灸、穴位三者结合,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寒、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力。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三九”是全年最冷的日子,主收引凝滞,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大量进补增加的精气就得不到有效运化,就会发生粘滞现象(如湿气加重、血液粘稠等)。
粘滞的直接后果就是造成血瘀体质,这就需要调动更多的元气来气化体内的瘀堵,也就必然形成“暗耗肾精”的现象。
所以,撇开脾胃因素不谈,这也是越补越虚(虚不受补)的根本原因之一。
此时艾灸,可以温通气血,化瘀除湿,气血顺畅了,瘀堵化开了,吃进去的补品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濡养人体,否则只会瘀堵在体内,成为危害健康的垃圾。
调已病—冷在三九,冬病缠身
第二,三九灸可以清浊排污,通调脏腑
冬天正是阴气外泄而阳气内敛的时候,此时体内容易因闭合的毛孔及饮食多进补、肥厚油腻的饮食容易导致脾胃内浊气较多,热量较大,也需要艾灸后打通经络和张开毛孔,促进代谢,帮助人体排浊通气。数九寒天,人体阴寒旺盛,阳气虚弱,冷到极致,各种虚寒症状接踵而来。尤其本身体寒、阳虚、体弱多病、慢性疾病缠身的朋友,更是苦不堪言!
此时艾灸,好比在冰天雪地里烤火,对于人体调节阴阳、祛除寒邪、温补正气、宣通气血、提升免疫都有莫大的效果。
治未病—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第三,三九灸可以巩固三伏灸的效果,平衡阴阳
冬季寒气加重,身体容易旧病复发,此时艾灸,体内阳气充足,可以彻底清除体内寒邪。三伏灸是夏病冬治,三九灸则是冬病冬防。进行过三伏灸,还需要利用三九灸巩固其效果,才能更好的祛除体内湿寒,为来年肌体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伏天进行了艾灸以后相当于养阳,那么三九天就需要滋阴补阳来平衡。
《黄帝内经》中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就是说,如果冬天没有固护好阳气,被寒邪所伤,来年春天就容易得温病,温病就是西医所说的传染病,比如流感。
“三九”处于阳气初生之际,此时艾灸正好顺应了自然界阳气初生的特点,补阳效果事半功倍,而且可以夯实基础,有利于来年春季阳气的生发,避免温病侵袭,起到预防作用。
三九“至阴”之时,用“至阳”的艾灸给身体加把火,本身也是一种阴阳平衡的行为,弥补大家之前漏灸的遗憾。
三九灸分三个阶段:
一九的目的是为了温阳补气,
二九的目的是为了活血化淤;
三九的目的是为了培元固本。
无论是健康还是亚健康状态的人群,都应该重视三九天养生!
此时是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重要时期,想要平安度过严寒并且少受病痛的折磨,在三九天补足身体阳气很关键!
如何补呢?我们可以求助天之阳和地之阳。
天之阳就是太阳:在天气晴朗的日子,多晒太阳,以助发人体阳气;
地之阳就是艾灸:做好“三九灸”,它是最为简、便、效、廉的补阳之法。
天之阳与地之阳两者结合效果更好:白天的时候做“三九灸”,正午去晒太阳,能提升补阳之效。
三九好时机,调理身体强免疫!
万病皆损于阳气,从冬至一阳生开始,顺应自然界阳升之气,可大大增强艾灸的温补之力!借助艾灸之阳气温通经脉,身体有寒则驱寒,有瘀则化瘀,有湿则祛湿。
三九灸注意事项
1、艾灸时间早上8:00--晚上22:00,有太阳的白天为最佳,过饱、醉酒、熬夜、空腹、有发烧等现象不宜艾灸;饭前饭后30分钟不建议艾灸。
2、灸时不饮冷水不吃冷食,施灸部位不直接对着风吹;灸后30分钟不碰凉水(也不能喝水,无论冷水还是热水,最好都等30分钟以后在喝水),最少2小时内不洗澡(能坚持8小时以上,或当天不洗澡更好)。
3、艾灸结束半小时以后,坚持多饮温开水,预防上火,体质较弱的患者,可以喝一些有营养的补气血的饮品。
4、艾灸适合于老人,成人,小孩及婴幼儿,根据身体情况调整施灸时间及施灸方法。
5、女性经期,有痛经,经期量小,和妇科炎症可以艾灸,可以配合关元,三阴交,地机等穴位;其他情况不建议艾灸!
6、施灸时注意施灸温度以自我感觉舒适为最佳,温度不宜过高,避免出现烫伤、灼伤皮肤现象。
7、如果想备孕,排卵期不建议艾灸,怀孕期间是否艾灸建议遵医嘱。
8、如果体内湿寒邪气重,艾灸后可能会出现发痒,起红疙瘩,水泡等现象不要担心,是正常的排病反应。
三九天,正是我们调节体内阳气的尤佳时间,此时抓住天时进行灸疗保健,我们才能精神饱满、面色红润、福寿绵延!来年才有更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