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工程】师徒同课异构,同发展共提升

阿丽
创建于2024-05-22
阅读 12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让多样的教学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并得以提升。浚县实验中学5月份拉开了“青蓝工程”第二期活动的序幕,本期活动主题为“师徒同课异构,同发展共提升”。

师徒确定课题

师傅张冬君老师目前担任九年级语文,徒弟郭阿丽任教学段是八年级,不同年级如何同课异构?张老师考虑到九年级学生临近毕业,公开课也必须给学生带来一节实实在在的“干货”,真正有助于学生现阶段的复习。《记承天寺夜游》为中招必考篇目,文言文中的精品,又能渗透写作,对学生有教育意义。徒弟认为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里有一首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可以尝试与八上的《记承天寺夜游》联读。师徒间同课异构题目的确定很迅速,一拍即合。师徒通过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准备,在5月22日上午第二节、第三节呈现了两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课堂。

师傅示范课

师傅的示范课,以一幅画问学生想到了什么,然后引入本节课的课题——记承天寺夜游。通过“苏轼在哪个地方写的?承天寺在城市的什么位置?”的问题,进入中招文学常识考题,让学生做“对苏轼解读不正确的”选择题。提醒学生要关注细节,然后出示本节课“诵读”“品味”“感悟”三个层级的学习目标,在第一个“诵读”环节,张老师询问学生哪个字容易读错?字音问题解决后让学生反复读:齐读读准字音、读出气势,单读没有标点的书法作品,读出节奏,引导学生本篇文章要读的舒缓。用试题考查停顿,链接中考书法知识选择题。第二个“积累”环节,分为课下注释逐个过、非课下注释常考词语补充,一词多义、重点句子翻译四个子任务,注重学生积累的同时,及时鼓励学生。第三个“品味”环节,分为“明事”“析景”“悟情”部分,引导学生曲折为文记一件事,美丽月夜绘一片景,闲适旷达抒一段情。在揣摩作者心理活动时,让学生填写“噫、啊、唉、嘻、哇”叹词;在欣赏写景之秒时,渗透写作,引导学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描绘意境。“以苏轼甘愿过这样的生活吗?”引出背景,谈对“闲人”的理解。老师设置了层层推进的问题,授课流畅自然,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活动生动有趣。

徒弟学习课

徒弟的课,通过看视频了解诗、词、文、画样样精通的苏轼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所学课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记承天寺夜游》联读”,让学生猜猜看为什么把这两篇文本放在一起学习。课前通过男女PK点击“词语解释正确的选项”游戏,检测对课下注释的掌握情况。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反复诵读,读出韵味;文本联读,体会不同心境;领悟并学习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诵读环节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调动感官边读边想象画面,用“声断气联”的方法读出文言文的味道;文本联读,补充背景材料、论世知人,结合《说文解字》对“闲”的表述,引导学生理解“闲”的本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体会苏轼“幽人”、“闲人”不同的心境;联系拓展苏轼被贬惠州、儋州的经历让学生明白苏轼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因为伤感写出《卜算子》,但又是一个善于自我排遣、发现快乐的人,引导学生从苏轼身上获得力量、汲取智慧。

在自评互评环节,两位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效果进行了评价。师傅整节课在文本研读基础上链接中考,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辩的能力,课堂激情四射;徒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听课老师们也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相信在这样实在的分享交流下,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阅读 12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