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红孩子学校”走进大任庄学校

孙杏村中心校教育信息
创建于2024-05-22
阅读 192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深入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5月22日,红孩子学校走进卫辉市孙杏村镇大任庄学校开展红故事宣讲活动。

大任庄学校聘任河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闫立超博士为我校德育校长。

巡讲团成员王丽瑶带来的故事是“一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故事讲述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有一批这样的革命志士,他们仍然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重庆白公馆和渣滓洞里,终日不见光明,但他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他们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激动不已,于是就在狱中做了一面“五星红旗”,献给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对于革命先烈们来说,这一面在狱中制作的“五星红旗”就是他们心中的“国旗”,凝聚着他们对新中国的向往和为之奋斗牺牲的无畏精神。革命先烈们把对胜利的信心和期盼、把对新中国的热爱、把对信仰的坚守与忠诚都“绣”在了红旗上、“绣”进了共和国的霞光里。

巡讲团成员孙福文带来的红色故事是“大山的女儿——黄文秀”的故事,讲述了黄文秀毕业后回到家乡带领百坭村脱贫致富的故事,歌颂了黄文秀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

巡讲团成员彭博带来的是“爆破大王”,讲述了特级英雄杨根思的英雄事迹,歌颂了杨根思“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三个不相信”精神。

巡讲团成员支小宁带来的红色故事是“兄弟皆志士,一门两英烈”。故事讲述了新乡辉县的刘海珠和刘海秋这对亲兄弟参加革命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壮烈牺牲的事迹,刻画了两位刚毅果断,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英烈形象。故事激励着少先队员们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巡讲团成员郑靖霖带来的红色故事是“大豆谣”。故事讲述了革命烈士后代,活着的“小萝卜头”罗力立,在狱中饱受苦难但却乐观向上,出狱后努力奋进,考入大学,最后成为一名中学教师。故事激励少先队员们学习革命先烈追求真理、乐观向上的品格,树立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信念。

听了宣讲团带来的红色故事,同学们深深感受到我们应珍惜此刻拥有的一切,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发奋读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 ,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红色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遗产。讲红色故事是我们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天,我们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要将融入历史长河的精神血脉和红色基因承下去,引领青少年一代坚定从容地走向未来。

编辑:任记珍

一审:张新靖

二审:徐光宇

三审:辛小凤

阅读 19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