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规律激思维,数形结合建模型”——记钱炳祥名师工作室第五次教研活动

  五月浅夏,花开未央。为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有效促进名师工作室成员们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5月22日下午,钱炳祥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深度学习下的小学数学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实践研究系列活动。

实践重知行,研讨助成长

本次教研活动在钱炳祥导师组织下扎实推进,全体成员积极开展线上集体备课,针对执教老师的教学设计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执教过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

青蓝正启航,磨课促成长

  此次教研课由余江五小教师王雅琴执教,授课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找规律》。

  王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设计了充满童趣的活动,以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为真实情境,带动孩子们参与到观察、布置中来;在讲授过程中她以饱满的热情、幽默的语言去带动孩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吸收新知识。瞧!孩子们听的多认真呀!在设计儿童节的黑板报环节,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运用所学的课堂知识,创造出独属自己的美丽规律。看!孩子们画的多漂亮呀!会看,会说,会画还不够,王老师将数学融入生活,带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规律,在音乐中倾听规律,在舞蹈中体验规律……让孩子们切身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一堂精彩的课也需要千锤百炼、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才能绽放光芒。

      评课前,王老师从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情,教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听课老师们介绍了本节课。

繁华掠春意,研思沐春风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听课结束后,老师们研讨教学方法,交换教学心得。大家各抒己见,在肯定授课教师闪光点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为提高教学质量建言献策。

吴舟: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表达出来,王老师为让学生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新课导入后,王教师就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下明白了一组物体重复出现就是有规律,从而建立了规律的表象概念。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后帮助学生建立了“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的实质概念。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主题情景图中的规律问题,并引导学生说出按什么顺序排列,例题在黑板板书以及课件演示都清晰地每组的规律归纳出来,例如彩旗是“红黄为一组”、小花是“红紫为一组”、灯笼是“橙蓝蓝为一组”等等,通过引导、归纳、板书,使学生掌握规律,并能把规律完成进行表述。

陈雨萌:

      老师非常注重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老师由游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到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举办联欢会的具体情景进行规律的讲解,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现象,从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美。     

       注重现象内在的本质,使规律描述规范化 。找规律是认识客观现象的标志。概括规律是高强度、高效度的思维活动,是对思维的锻炼,能促进思维发展。尤其是以适当的形式表示规律,具有初步的数学建模思想,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通过王教师的引导,学生会用规范的语言描述简单事物排列的规律。

官若嘉:

        王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循循善诱的教学让在座的各位如沐春风,师生间的精彩对话碰撞出绚烂的火花。她启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引导学生感悟具有规律的事物。无论是哪一种表达形式,学生都能准确感悟规律并进行推理。王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多感官参与并体验学习过程,如用眼看、用手画、用嘴说、用心想,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另外,穿插其中的组内交流和全班集体的配合也是这节课的亮点,培养了学生的协同精神与合作交流意识。

宋慧云:

       1.王老师首先出示彩旗图,让学生观察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彩旗的排列规律,重点是“重复”一词,引导学生把重复的部分圈起来看作一组,并在指一指、圈一圈等活动中加深“组”的印象。接着在教学小花的排列规律时,先让学生圈一圈说出小花的排列规律,明确每一组小花的颜色是有顺序的。再接着通过比较灯笼和彩旗、小花的排列规律,得出每一组元素的个数可以是3个或3个以上,明确虽然数量不一样,但都是一组一组重复排列,这就是规律的本质特征。在寻找小朋友的排列规律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得出当围成一个圈时,观察的起点方向不同,得到的规律也不一样。

       2.本节课王老师设计了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例如“请你用笔圈出重复的部分”,“请根据发现的规律再画出这样的一组”,“自己设计创造黑板报边框规律”等多角度、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将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将观察与推理相结合,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和理解。

刘娟:

     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全的被老师调动起来,这与王老师充满童趣的设计,贴近生活的场景离不开,更与儿童话的语言,及时多样的评价分不开。“你倾听的真认真,接下来请你来回答”;以及操作结束的一句:“你的桌面收拾的真干净”!王老师不仅对结果进行恰当评价,而且对孩子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进行适时评价,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更令我值得学习的是王老师的课上还关注并践行生生评价。“如果你的想法和他的一致请为他鼓掌”,学生碰到类似的情形能够主动给出回应。        

      合作交流碰撞思维火花,童趣语言拉进师生距离。在小组合作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操作要求,在汇报交流中学生精彩的发言赢得了阵阵喝彩。在王老师的课堂中学生们化身成为了小小播音员,竞技小能手,思维大师……学生在百变身份中变得乐学善学勤于思考。

吴俊:

      本堂课老师听得舒服,学生学的开心,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盛宴。     

      视觉盛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雅琴老师用富有亲和力且精炼的语言,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新知选用学生熟悉的“布置六一联欢会”具体情景进行规律的讲解,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解释生活现象,从而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美。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教师微微蹲下的身体,学生认真的倾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听觉盛宴——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在体会规律的基础上,用规范的语言描述规律,学生能够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一组”“重复出现”的深刻认识为描述规律做好了铺垫,通过教师示范说、引导学生说、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等多种形式,加强语言的表达。“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当学生准确的描述出一组图形的排列规律时,相信他们的思维有了新的提升。优美的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使人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王老师在教学中巧妙地应用轻松舒缓的轻音乐,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把学生带入一种愉快的氛围里,让学生在欢乐中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数学课中;在练习时伴着悦耳的音乐,学生显得更有耐心、更细心地完成练习,巩固新知识。

周海燕:

         教师重视真实情景的创设,孩子们六一联欢会布置的场景中开启这场思维的碰撞。围绕教学“关键词”设问,通过连接点串联教学环节,七个关键问题层层递进带领学生走进深度学习,在一句句的追问中学生理解了规律的含义;知道了从不同角度发现规律;规范了数学语言,推测出了未显现的事例……

         

孙淑娟:

     整堂课王老师始终贯彻一个思想——“课堂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王老师的课堂不是教授一个简单的数学知识点。她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在说小旗的规律时,不厌其烦地引导学生注意说话的完整性;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读、画、圈、拍、唱、欣赏等一系列活动层层递进,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维。注重真实情景的创设,巧用“六一联欢会”贯穿课堂始终,环环相扣,情景衔接自然。当天,王老师上课时的服装、配饰以及练习情景都力求真实,让学生有迹可循找出生活中的排列规律。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的投入,学有所获,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中去解决规律问题。

蒋智蓝:

       学生在发展规律,描述规律,创造规律这三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表征能力和推理能力。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能流利描述“以一面红旗一面黄旗为一组重复排列”。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模式化思维和表征能力。

会后名师指导,赋能教师成长

 导师钱炳祥针对本堂课做出了评析,为学员们指点迷津。

一.观课的感受

    1.关注关键问题的串联。本节课设置了七个关键问题,问题之间通过真实的情景进行串联,并伴随学习过程逐步深入。教师非常重视提问的技巧,简明扼要,指向性明确,如:“谁能通过读一读让人一听就明白其中的规律?”“谁能通过圈一圈让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规律?”“谁能用有条理的语言说一说小旗的规律?”通过关键词读一读,圈一圈,有条理的说一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对规律的感官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2.关注教师的评价语。本堂课的另一精彩之处便是老师富有趣味,形式多样的点评。“能根据规律,推测出小旗的颜色,真是小小侦探家!”“声音洪亮悦耳,你是我们班的小小播音员!”“会倾听的孩子会学习。”“你们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设计师。”……在老师的不吝赞赏中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点燃了一把把热爱数学的火炬。

     3.关注教学设计有亮点。本节课创设了欢庆六一联欢活动的真实情景,学生经历了我会“观察”——我会“表征和推理”——我会“创造”——我会“欣赏”四个环节。课堂结构完整合理,组织严密紧凑过渡自然,既体现知识结构,又注意突出学生的设计活动,体现教学民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4.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学习小旗的排列规律是以“一面黄旗一面红旗为一组,重复排列。”可以推测出接下来应该再摆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推理意识;在观察小花,灯笼,儿童的排列规律中,学生能用圈一圈表示以几个为一组,渗透了模型意识;在我会创造规律的活动中,学生通过画笔创造出了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出的建议

     教育机智是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偶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到

①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水平,循循善诱。

②随机应变:针对教育情境中随时发生的偶然事件,迅速判明情况,采取果断有效的措施。

③对症下药:能够分清情况和原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有的放矢的教育。

④掌握分寸:讲究教育的科学性,说话适度,方式适宜,给学生最恰当的教育。

三.向学员们提出要求

    1.细节彰显亮点。一节好课不仅仅体现在教学环节的设计,更体现在每一处细节,把细节上下功夫,在落实处做文章,快慢节奏把控到位,亮点也随之显现。

    2.细心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明确本堂课的重点是明白规律的含义,会找规律,难点是能有条理的规范的描述规律。只有把握好了每堂课的重难点,教学才能事半功倍。

    3.关注核心素养。根据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一是要培养学生数学眼光,强化学生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意识、几何直观;二是要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训练学生推理意识、运算能力;三是要引导学生准确表达数学语言,培育学生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四是要深化学生数学核心概念,激活学生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在本次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共同走过了一段充满智慧与启迪的旅程。我们将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执着,继续前行,在名师的指引下不断追求教育的卓越,书写更加精彩的教育篇章!


编辑:陈雨萌

图片:孙淑娟  吴 舟

审核:钱炳祥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