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维权,警惕非法“代理退保”陷阱

美友387305247
创建于05-22
阅读 257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通过抖音、微信等平台四处招揽生意,声称可帮助消费者“全额退保”,怂恿或诱骗消费者委托其办理退保事项,以“维权”之名行非法“牟利”“诈骗”之实,此类代理维权行为挤占正常维权渠道和监管资源,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稳定。建行大同迎宾路支行提示广大消费者,擦亮慧眼,识破骗局,理性消费,依法维权。

退保,本是正常的保险消费行为。按照一般规定,在购买保险产品10天或15天内的“犹豫期”,消费者可以全额退保;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段再退保,就会有损失。“代理退保”黑产则是一些组织或个人打着“可以帮助全额退保”的幌子非法牟利。

擦亮慧眼,认清非法代理退保的四个风险

一是失去保险保障权益。不法代理维权组织不是客观地站在保险消费者风险保障需要的角度出发,而是为谋取非法所得和高额收益,采取故意歪曲事实、炒作片面信息、诋毁国家正规金融机构声誉等方式,煽动消费者焦虑情绪,诱导投保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委托其退保,目前,金融领域已经发生多起退保后客户发生重大疾病等风险却无法行使理赔权利的案例。同时,客户退保再次投保时,将面临等待期重新计算、年龄增长带来保费增加等风险,部分消费者还可能因为健康状况、超过承保年龄、不诚信行为等原因被保险公司拒保。

二是泄露个人家庭隐私。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取得消费者委托后,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住址、金融账户、保险合同等敏感信息,个人信息存在被恶意使用、违法泄露或买卖等风险。今年以来,金融领域已发生多起消费者代理退保不成反被电信诈骗、陷入非法集资的事件。

三是危害客户财产安全。不法代理维权组织利用客户金融基础知识薄弱的漏洞,要求消费者签订“全权”代理合同,收取高达20%-50%的“代理维权”手续费,甚至远高于客户正常退保的损失率。有的不法代理维权组织退保后还会诱导消费者“退旧买新”,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甚至恶意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用于信用卡套现、小额贷款等业务,一旦落入骗局,消费者资金损失将难以挽回。

四是可能涉嫌违法犯罪。不法代理维权组织教唆或指使保险消费者为达到退保目的而虚构事实,编造理由,伪造证据资料,甚至在其怂恿下违法干扰经济社会生活秩序,存在违法犯罪的风险。

依法维权,正确解决矛盾纠纷的四个渠道

购买保险后,难免会遇到各类矛盾纠纷,消费者可以综合运用投诉、调解、举报、诉讼等渠道,合理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一是找保险机构投诉。可以拨打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或通过公司官方网站、官方微信、APP等渠道进行投诉。如果当地有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也可以去柜面当面投诉。

二是请专业组织调解。目前我省各地均依托保险行业协会建立了纠纷调解中心,并与当地法院建立诉调对接机制,由保险业内、司法部门法律专家免费调解,既解决了纠纷,也减少了当事人诉累。

三是向监管部门举报。消费者维权过程中,发现保险机构或从业人员违反了相关保险法律法规的,可以向被举报人所在地的银行保险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举报。

四是到人民法院诉讼。如消费者未能与保险公司通过协商解决纠纷或调解不成功的,就消费者的民事诉求,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阅读 257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