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致用真语文——记《我为家乡代言》活动

在望
创建于05-18
阅读 95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冥思苦想得真题

    “活动语文”一直是我教学的一个理念。长期以来我推行了不少语文课程活动,具体课堂中的活动自不必说,就是课内外结合的活动也践行了不少。传统点的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属于个人创新点的,如照片配文、绘画配文、手工作品配文等等。这些活动设计轮流使用,一用就用了好多年。去年在搞课本剧比赛的时候,有同学就提出换些新活动的希望。学生已经推着我前进,推着我创新了。因而,这创新的需求,一直在盘旋在我的脑海。

       一个学期过了一半了,半个学期以来,我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一次比较成规模点的课外活动。究竟搞什么活动既能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又能在生活实践中具有较好的实践价值,我冥思苦想。今年小长假“五一”马上就要到来了,作为全寄宿类学校的学生,这是本学期唯一一次比较有时间可以回家,有空去完成老师布置的非常规作业的机会了。于是我把五本语文教材的目录翻看了一遍又一遍,左思右想,搜肠刮肚,终于找到了活动设计的突破口。

       《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后三篇课文《蜀道难》《望海潮》《扬州慢》都是写景抒情类的诗词,诗人词人们通过这些诗词的描绘勾起我们对那些地方,那些景致的向往之情,这不是古文版的我为某地代言吗?于是我的设计题目在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敲定了:

        一首诗带热了一条道路,一首词写火了一座城市。李白为我们描绘了一条雄奇险峻、逶迤峥嵘的蜀道,动人心魄神魂。柳永为我们展现了一座富庶繁华、风景绮丽的杭州,引人心驰神往。你能否为你的家乡出一份力,向大家推荐你的家乡,为自己的家乡代言?请制作PPT为你的家乡代言。

苦口婆心为引导

  题目一出来,同学们哇哇大叫:“不会,不会,想不到……”我说:“有困难,克服困难,实在不会制作可以找同学帮忙,或与同学合作,但合作的同学尽量是同一个地方的。”好在这两个班的孩子还挺听话的,即使有困难,他们也默默接受了。

       “五一”假期过了两天我便陆陆续续收到了同学们的PPT。一开始,我还不太留意他们其实不太明白我所指家乡的范围。我布置作业时口头补充了较多要求,例如幻灯片内容至少10页,要能为乡村振兴做奉献,要有我的主体意识存在,有我的体验、感情融入到介绍中等等。我本意是让他们介绍自己所在的镇,甚至自己所在的村的,结果前面几个同学给我发的几乎是一样的内容:一样的鼎湖山那个鼎、一样的绿绿的裹蒸粽、一样的七星岩……网上copy一大堆的毫无感情的图片与文字。我们这乡镇中学的孩子有几个去过鼎湖山,有几个爬到那顶峰看了那个宝鼎,有几个人家里是包纯粹的肇庆特产店售卖的裹蒸粽!我越看越意识到不对劲,我越看越有点心急气燥。

       于是在两个班群不断的重申要求,提出更细致的要求:所有同学,请以你家乡,你家乡那个镇,那个村,为具体地点介绍,要与“乡村振兴”有关,要有你的个人体验在里面,不要从网上复制那些众所周知的客观介绍。你写出来的介绍要让人家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很享受这美景,这美食,这风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很想一睹为快,一食为乐的冲动……

       一些同学看完我的最新要求又一次掀起了轩辕大波:介绍我们那个镇,那个镇有什么?一个小小的镇能写什么?我们那个村?就那一条山沟,有什么好介绍啊,更有同学揶揄说:我是不是要把家乡那条狗写上?——他不知道沈从文笔下那条狗带给人多少安静和谐的恬静美。也有同学发圈明里暗里地跟我叫苦。我理解这确实是一项比较有挑战性的作业。我再一次给他们引导——景物:有哪些景,景物特点,与之相关故事;风俗:节日风俗、婚嫁风俗;美食:种类、做法、味道、特产,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之处……从小角度,挖深,挖出打动人心,吸引兴趣的内容,让分享有效。 

       也许是真的不会打开脑子去思考,尽管我已经提供了方向,有些同学发出来的PPT目录占了一半,10页幻灯片中有效内容就3-5页,这能介绍什么,怎么打动别人?针对这种情况,我再现身说法:如果让我介绍我住的这条街,我也有好多角度可以展开:小街历史,小街的窄小与热闹,小街早午晚的变化,小街的美食,小街里人与人的关系,我在小街里的生活……

      “五一”假期的后面一两天,我几乎是陪着他们在微信中度过,直到收假,群才开始安静下来。

       而收假前我也收到了大部分同学的PPT作业。这一次再发出来的作业,明显比之前的情况好了很多。各具特色的介绍有了,自我感受更鲜明了,文字的表达少去了很多一看便知是copy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动人的温情的描述。选取的内容有面有点,形式丰富多样,有图文并茂,有视频录制,有背景音乐……结果真的出乎我的意料。从不会到会,从千篇一律到各具特色,从干瘪无趣到引人入胜。大部分的作业都做得很让人满意。对于这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能完成到这种程度,我已经心满意足了。

集体互评再考验

  “我为家乡代言”的PPT作业是收上来了。然而怎么评价呀,两个班加起来100多份,单看都得把我看头晕眼花。左思右想之后我又找到了学生互评的妙计,我把评价要求和标准告诉科代表:1.有10页有效内容(目录除外)

2.图文并茂,有视频,音频就更好了

3.要融入我的感情

4.有清晰的介绍思路

5.能打动人

       首先合作小组互评,在小组八人内推出3份参加班级互评。班级互评是利用周二第9节进行的,他们第九节各班便评出了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

       同学们在评价中基本明白该如何去做才是一份较好的作业。评价的目的本就是通过评达到学习的目的,而从选出的作品看,这目标达成了。

聆听分享更动人

  本周五,我让各班评出的十位同学根据自己制作的PPT介绍自己的家乡。听着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跟着他们到他们的家乡游览了一趟。这游览,有历史文化,有风景美食,有人情故事,也有我们青春少年的幸福回忆,我们是这些少年的朋友听他如数家珍,讲着乡土的故事。有的同学讲起来滔滔不绝,一个便讲了十几分钟。而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所以哪里是没得写,多点思考,多选角度,深挖掘,内容自然多起来,丰富起来。

        他们边分享,我也边点评,有的同学个人故事讲太多了,有点变成了“我的成长故事”的样子,我又及时矫正,告诉他们“代言”属于宣传语一类,故事不能太长,引导他们留意广告语,广告语会不会太长呢,不会。宣传语既要有宣传的目的性,但又不能能让这目的太直白,要让目的性融进推荐分享中,适当时用点宣传用语,例如:这样的美食简直不要太诱人了,大自然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约个三五知己一起来逛逛……欢迎来到……我在……等你哦等等。

       整个分享下来,同学们也收获满满。刚下课我里听到同学们三五成群,交头接耳讨论:下次要去谁的家那里转转,那里还有什么好玩的,要去吃什么,那个神话能否说细一点……

  细细想来,这一次作业设计,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两大特点,也体现了新课标语文学习情境化、生活化的特点,关注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关注了学生对知识的具体运用,充分调动了师生的思维与能力。

       作为老师,要及时关注同学们的完成情况,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对于存在的疑问要及时引导。这份作业虽然是布置给学生的,但更像是考验我自己的作业。作为学生,在这样的情景式、生活化的作业中,他要积极思考,深入观察,认真选材,用心书写,巧妙设计,还要大胆表达,学会表达,也确实是极具挑战性,也考验思维和能力的一道难题。

       在教学路上又一次快乐的尝试,加油,黎老师🧡ྀི💛ྀི❤️ྀི

  后记,我很庆幸还有热爱的工作,我很庆幸还对工作保持着热爱。是的,我越来越爱我的工作了。最近通过阅读专著,我从别人的解读中,体会到教材的丰富内涵,很多可以挖掘的玄机,通过别人的分析打开了自己的教学桎梏,从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我把别人的解读结合自己的理解分享给同学,从他们放光的双眼,从他们积极的发言,我再一次感受语文文本对话的乐趣。如果说,我以前的教学大多是按照高考那一套去一板一眼的上课,现在我却有了更多自己自娱自乐的思考,而且有了要与学生分享的冲动,渴望上课,渴望把自己的新发现与同学们分享,渴望在与同学们交换意见时获得新的发现。

       有段时间我只是想让工作填满我胡思乱想的心,用工作来麻醉自己,现在我感觉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我的语文,真的爱😄😄😃我爱她的有趣,我爱她的丰富,我爱她的渊博,我爱她的常变长新……

阅读 95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