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我们总会听到这样一句鼓舞人心的话:“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意味着,只要一个人有坚定的志向和不懈的努力,最终就能实现他的目标,取得成功。
纵观世界历史,几乎每一个取得伟大成就的人都是立下了远大志向,最终经过不断努力实现。
北宋的著名丞相司马光,自幼便立下宏愿,矢志不渝地追求知识。他深知时间宝贵,不容浪费,因此特制硬木枕头以激励自己。每当夜深人静,读书疲倦之时,那硬木枕头便会无情地滚动,将他从梦中唤醒,提醒他坚持学习。这份坚韧不拔的毅力,使他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最终铸就了不朽巨著《资治通鉴》。司马光的事迹,成为无数学子立志学习的榜样,他的坚持与努力,告诉我们只有立志并持之以恒,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开国总理周恩来,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志向。在一次课堂上,他坚定地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这一志向也成为他一生的追求和信念。之后,他毅然加入革命的队伍,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始终坚守初心,从未退缩。新中国成立后,他更是将这份坚持投入到国家建设中,致力于国家的繁荣和进步。周恩来的事迹告诉我们,立志是成功的起点,而坚持则是实现梦想的关键。只有立下坚定的志向,并持之以恒地为之奋斗,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科学家屠呦呦也是志向与坚持的典范。自幼对医学怀有浓厚兴趣的她,立志在医药领域取得突破。毕业后,她专注于中药与西药的结合研究,特别是在抗击疟疾药物上深耕多年。面对挑战,她带领团队深入中国传统医学典籍,不畏艰辛地进行实验。正是这份坚定的志向和不懈的坚持,让她成功发现了青蒿素这一革命性的药物,挽救了无数生命。屠呦呦的事迹展现了立志与坚持的力量,她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世界的认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有志者事竟成”不仅是一句古训,更是我们当代青少年前行的动力和方向。
我们当代青少年,站在新时代的起点,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更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在奋斗中不断超越自己。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便一定可以实现,我们也一定会成为一个万事竟成的有志者、成功者!
(特别感谢2023级李宜芳同学)
2024年5月
理想的力量
理想,是我们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它如同一座灯塔,在茫茫黑暗中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司马迁,这位卓越的史学家,以编纂一部流传千古的史书为毕生理想。汉武帝天汉二年,因为为武将李陵求情,司马迁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残酷的腐刑,并被囚禁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之中。然而,即便身陷囹圄,司马迁也未曾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坚信,只有手中的笔,才能记录下历史的真实面貌,将其传承给后世。在牢狱中,他忍受着身心的煎熬,却不断反思和坚定自己的信念。他告诉自己:“世间遭受磨难者众多,我又何惧之有?若我默默离世,谁将继承我的遗志,完成这部史书?我的著作又将如何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
漫长的18年!他倾尽毕生心血,完成了《史记》这部不朽的巨著。这部著作不仅记录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更展现了司马迁非凡的才华和崇高的理想。他的故事和精神,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激励着无数人为理想而奋斗。
同样,周恩来总理也拥有自己的理想。1911年,当南开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13岁的周恩来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是19岁的周恩来赴日留学之前,为同学题写的临别赠言,也是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在南昌起义的烽火中,他以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遵义会议的转折点上,他凭借睿智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确立了正确的领导方向和革命路线;在雪山草地的艰苦征途中,他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人民心中的不灭明灯;在万隆会议的国际舞台上,他以卓越的外交智慧和坚定的立场,展示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风采。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应当怀揣理想,从小培养自己的远大志向。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前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在这一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我们要像周恩来、司马迁等伟人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特别感谢2023级殷秀焱同学)
2024年5月
成功之路,奋斗之路
在我们的生活中,奋斗是通往成功的必由之路。它如同一把金钥匙,能够打开成功的大门。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是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托马斯·爱迪生,这位世界著名的发明家,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奋斗的力量。他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的发明成果举世瞩目,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电灯泡。这项发明不仅彻底改变了人们夜晚的生活方式,使黑暗被光明所驱散,更是他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晶。在发明电灯泡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上千次的失败,但从未放弃,这种毅力和决心令人敬佩。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的光明世界。
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他的成功之路同样充满了奋斗与汗水。乔丹曾说:“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没有奋斗过的自己。”他的篮球技艺精湛,对篮球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让他成为了篮球界的传奇。他六次获得NBA总冠军,五次荣膺NBA最有价值球员(MVP),十次当选NBA得分王。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无数个日夜在训练场上的汗水,以及比赛场上无畏的拼搏精神。正是因为他的不懈努力,他成为了篮球界的传奇人物,赢得了无数荣誉。
文豪鲁迅,他用自己的笔触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斗。他曾经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一生都在为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用文字唤醒了沉睡的民众。他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包括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体裁,其中《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更是深入人心。他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期许,正是他奋斗精神的体现。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民族的独立和社会的进步而奋斗。
从爱迪生、乔丹再到鲁迅,他们的伟大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奋斗是成功的关键!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习这些杰出人物的奋斗精神。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目标。我们不仅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关注国家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一定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特别感谢2023级张钰萍同学)
2024年5月
成功源于坚持
成功是每个人心中的向往,不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科研领域,它都承载着人们的希望和梦想。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是无可替代的,但成功的背后往往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坚持。
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所强调的那样:“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成功的本质,即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与付出。爱迪生,这位改变了世界的伟大发明家,为了发明耐用的电灯泡,不惜历经上千次的实验,面对失败和质疑,他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念,最终为世界带来了持久而稳定的光明。这一伟大成就,正是他坚持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也是一位执着追求梦想的典范。他怀揣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在试验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袁隆平教授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们反复试验不同的水稻品种和杂交组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袁隆平教授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决心,他正是对“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名言的最好诠释。
另一位值得敬佩的科学家是屠呦呦。她出生于浙江宁波,自幼对医学充满兴趣。毕业后,她致力于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的研究,特别是在抗疟药物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面对疟疾这一全球性的挑战,屠呦呦带领团队开始了艰苦的研发工作。她们深入古代医籍,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受到启发,发现了青蒿治疗疟疾的线索。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屠呦呦和她的团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种药物对疟疾患者疗效显著,为全球抗击疟疾带来了新的希望。屠呦呦的杰出贡献不仅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患者,而且为中医药赢得了国际声誉,她也因此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科学家。
由此可见,成功需要梦想和目标的指引,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不断探索的精神,还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团结合作能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应当怀揣理想,从小培养自己的远大志向,学习前人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用坚持为成功插上翱翔的翅膀!
(特别感谢2023级赵新志同学)
2024年5月
成功的阶梯
每个人都向往着成功,追求着卓越的成就,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寻找着通往成功的阶梯。中国有句俗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困苦和挫折,才能真正成为出类拔萃的人。而能让我们战胜困苦和挫折的,便是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就是每一个人通往成功的阶梯。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年轻时,便立志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不让时光白白流逝。为了实现这一志向,他特地制作了一个硬邦邦的原木枕头,即“警枕”。每当深夜苦读,困倦袭来时,那枕头便会毫不留情地滚动,将他从梦中唤醒,提醒他继续前行。这个“警枕”陪伴着他度过了无数个寂静的夜晚,默默记录着他为学问付出的努力与汗水。他历经无数次的磨砺和考验,最终完成了不朽巨著《资治通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财富。
1948年,邓稼先怀揣着对科学的无限热忱,毅然决然地远渡重洋,进入普渡大学。他立下志向,要为祖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几年后,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归国的轮船,加入了中国原子弹研究工作。他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开始一段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的生活。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核实验难题,为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科研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邓稼先却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面对病魔的侵袭,他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了自己最后的力量。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也是一位执着追求梦想的典范。他怀揣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在试验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袁隆平教授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们反复试验不同的水稻品种和杂交组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司马光与“警枕”为伴,深夜攻读,最终抵达智慧的彼岸;邓稼先与“秘密”为伴,深居简出,最终点亮国防科技的明灯;袁隆平与稻田为伴,坚守田间,最终创造出改变世界的杂交水稻奇迹。回顾千百年来的经济发展史,那些为祖国繁荣作出杰出贡献的伟人,无一不是在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召下,逐步攀登至成功的巅峰。
今天的我们,是否也应该思考,如何在自己的领域里像他们一样,踏着成功的阶梯,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呢?
(特别感谢2023级李紫晴同学)
2024年5月
有志者事竟成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怀揣坚定的志向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便是一个这样的人。岳飞自幼热爱武艺,他勤奋练习枪棒和弓箭,练就了一身强健的体魄。当金兵入侵中原,国家陷入危机时,岳飞立志要投身战场,保卫家国。岳飞的母亲,虽为农妇,却满怀爱国热情。她坚定地对岳飞说:“孩子,国家需要你,娘也希望你为国尽忠。你记住,以孝尽忠,娘会为你骄傲。”岳飞虽心怀担忧,担心母亲独自在家会牵肠挂肚,但他深知自己的责任,誓言不驱逐金兵、不收复河山,便无颜见母亲。母亲为了激励岳飞,用绣花针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告诫他时刻不忘国家民族的安危。
岳飞牢记母亲的教诲,率领岳家军与金兵交战,六次交锋均获全胜,眼看就能收复失地。然而,朝中奸臣秦桧却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退兵。岳飞悲愤交加,感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投入监狱。在狱中,岳飞撕开上衣,露出背上的“精忠报国”四字,愤怒地说:“今日落入奸臣之手,我无话可说,只可惜我精忠报国的心愿不能实现。”岳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精神却永垂不朽,成为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爱国英雄之一。“精忠报国”不仅是岳飞的毕生追求,更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信念。
同样,周恩来总理也拥有一个坚定的理想。1911年,当南开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13岁的周恩来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是19岁的周恩来赴日留学之前,为同学题写的临别赠言,也是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在南昌起义的烽火中,周恩来以坚定的信念和英勇的斗志,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遵义会议的转折点上,他凭借睿智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确立了正确的领导方向和革命路线;在雪山草地的艰苦征途中,他展现了顽强的毅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成为人民心中的不灭明灯;在万隆会议的国际舞台上,他以卓越的外交智慧和坚定的立场,展示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风采。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实现了“中华崛起”的远大目标。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应当怀揣理想,从小培养自己的远大志向。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追求,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前行,不断超越自我,实现个人价值。
像岳飞、周恩来、司马迁等伟人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篇章!
(特别感谢2023级李朋泽同学)
2024年5月
生命的意义
从古至今,生命的旅程绵延不绝,每个人都在时光的洪流中扮演着各自的角色,最终都将面对一个共同的归宿——死亡。然而,在这有限而又珍贵的生命里,我们不禁要探寻: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我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给予和奉献。
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他面对的是一个饱受风沙、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侵袭的县城,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活困苦。然而,焦裕禄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从到任的第二天起,焦裕禄便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基层,多次调查灾害情况,制定了除三害的规划,并决心改变兰考的面貌。在风雪交加的冬日,他率领干部们登门送救济粮款,确保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他从不搞特殊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为他们的福祉而努力奋斗。1964年起,焦裕禄的肝病越发严重,但他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临终前,他还在撰写《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文。
在焦裕禄的葬礼上,群众们自发前来,人数远超十万。他们披麻戴孝,哭声震天动地。许多人跪在焦裕禄的棺椁前,动情地呼喊:“人民的好书记,回来啊!”表达了对这位伟大干部的深深哀悼和不舍。
焦裕禄的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他却永远活在了人民的心中。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被人民铭记,永远地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也是一位执着追求梦想的典范。他怀揣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在试验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袁隆平教授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们反复试验不同的水稻品种和杂交组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21年5月,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贡献和精神将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永远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焦裕禄和袁隆平这样无私奉献、一心为民的人,生命虽然短暂,但他们的精神和贡献却永垂不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意义,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传承他们的精神,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特别感谢2023级焦昊柯同学)
2024年5月
青春的使命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它宝贵却又短暂。青春应该如何度过?这是每一个青少年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1909年的中国,那是一个动荡不安、充满挑战的时代。军匪横行,民不聊生,社会的黑暗与混乱让无数有志青年感到焦虑与无助。然而,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年仅16岁的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决定外出求学,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以此诀别诗向父亲表明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从此,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救国救民的革命大潮中。
两年之后,12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和国家的屈辱,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沉痛。在修身课上,响亮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不仅震撼了校长,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青春应该如何度过?毛主席、周总理用实际告诉我们:青春就要奋斗!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他大学学业,因一心学习报国,便远渡重洋出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那年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就在当年,面对国外的优厚待遇,他却毅然踏上归国的轮船,迫不及待投入祖国的怀抱。
你愿意一辈子隐姓埋名吗?“做好了这件事情,这一生就过得很有价值,就是为它死也值得!”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文件中,仿佛依然能听到他肯定的回答。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可日夜操劳的他却倒下了……他这一生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而绝大多数人直到他去世前一个月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邓稼先。
青春应该如何度过?邓稼先用生命告诉我们:青春就要奉献!
青春是宝贵的,美好的,充满希望的。青春是梦想的摇篮,让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努力奋斗;青春是理想的风帆,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风浪,保持乐观的心态。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像革命先辈们一样,将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担负起时代给我们的责任,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不断奋斗、甘于奉献,才能不负青春,不负时代,成为真正的英雄。而这,便是我们青春的使命!
(特别感谢2023级刘宇彤同学)
2024年5月
有志者事竟成
中国有句深入人心的俗语:“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简洁而深刻地表达了一个信念:意志坚定的人最终能够达成他们的目标,取得成功。
从古至今,无数成功人士的案例都在验证着这一真理。他们或许出身平凡,或许遭遇过无数的困难和挫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从不言败,在遭遇挫折时从不放弃,最终走向成功的巅峰。
南宋爱国将领岳飞便是一个有志向的人。他自小立志报国,将“精忠报国”四字铭记于心。为此,他刻苦习武,饱读兵书,成为了一名智勇双全将领。他率领的岳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多次击败金军的进攻,保卫了南宋的领土和人民。然而,岳飞的忠诚却遭到了奸臣秦桧的陷害并入狱。在狱中,岳飞露出背上“精忠报国”四字,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心愿未了的悲愤。他的一生都在为实现“精忠报国”的志向而奋斗,这份志向也激励着千百年来的中华儿女不断前进、不断奋斗。
同样,周恩来总理也拥有一个坚定的理想。1911年,当南开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13岁的周恩来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在南昌起义的烽火中,周恩来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确立了红军正确的领导方向;在万隆会议的国际舞台上,周恩来以卓越的外交智慧和坚定的立场,展示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风采。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实现了“中华崛起”的远大目标。
灾难面前,伟大的政治家志向远大,引领人民驶离黑暗之海;和平年代,各领域人才立志奋发,带我们驶向繁荣之岸。
袁隆平怀揣着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吃饱饭的梦想,通过无数日夜的辛勤耕耘和潜心研究,最终让杂交水稻遍布大地;屠呦呦抱着拯救千万生命的梦想,不畏艰难,深入草药研究,成功提取出青蒿素这一拯救生命的药物,最终获得诺贝尔奖;桂海潮怀揣着航天探索的梦想,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勇攀航天领域的高峰,实现自己的星空梦;徐梦桃怀揣着奥运金牌的梦想,以无比的毅力和追求极致的精神,在冰雪赛场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国家争光。
有志者事竟成!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一定要从小立志,坚定地追求我们的目标。怀揣着对成功的执着追求,勇敢地面对挑战,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书写属于我们的成功!
(特别感谢2023级吕孜晴同学)
2024年5月
扬起理想的风帆
人生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而理想,便是一面面扬起的风帆,指引我们穿越生活的曲折与风浪,直达心中的彼岸。
1911年,当南开校长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时,13岁的周恩来坚定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积极参加革命活动。 在南昌起义的烽火中,周恩来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在遵义会议上,周恩来确立了红军正确的领导方向;在万隆会议的国际舞台上,周恩来以卓越的外交智慧和坚定的立场,展示了新中国的国际形象和风采。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建立了新中国,迎来了崭新的时代,实现了“中华崛起”的远大理想。
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南仁东爷爷,也是我们实现理想的楷模。南仁东自幼立志投身天文事业,立志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长大后,他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中国的天文事业中。多年后成功提出并建成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使中国天文研究跻身世界前列,他也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我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我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南仁东正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践行了这一句话----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梦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同样,怀揣理想的还有,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教授。他怀揣的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带领团队在田间地头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在试验过程中,他们遭遇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袁隆平教授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梦想。他们反复试验不同的水稻品种和杂交组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高产杂交水稻品种,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袁隆平教授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决心,他正是对“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一名言的最好诠释。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它使我们追求卓越,让我们的人生焕发出绚烂的光彩。没有理想的人生,就如同在茫茫大海中失去了方向的航船。为理想而奋斗,才是人生的真谛。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一定要铭记理想,不忘初心,高扬理想之帆,为实现个人的理想乘风破浪,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而奋发向前!
(特别感谢2023级赵坤烨同学)
2024年5月
成功需要努力和勇气
成功,这是一个诱人且富有深意的词汇,它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和期望。然而,成功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努力和勇气。
2022年2月8日,北京冬奥会女子滑雪大跳台决赛,决定性的最后一跳,谷爱凌正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妈妈建议她保险一点,做熟悉且擅长的动作,确保银牌。然而,谷爱凌并没有听从母亲的建议,她选择了挑战空中转体1620加抓板动作,这是一个她从未尝试过的极难动作。“这里是奥运会,我来这里不是为了打败别人,而是为了超越自己,打破自己的极限。”谷爱凌顶住极大的压力,完美演绎了这惊世一跳,毫无争议地反超了一路领先的对手,为中国队夺得一枚宝贵的金牌。
谷爱凌的成功并非偶然。2016年摔断锁骨,到2018年脚骨骨裂和脑震荡,再到2021年右手韧带撕裂和手骨粉碎性骨折,她经历了无数的伤痛和挫折。然而,她从未放弃,每一次都勇敢地站起来,继续追逐自己的梦想。她的这种努力和勇气,正是她成为冬奥会冠军的关键所在。
无独有偶。蝶后张雨霏,以其坚韧不拔的努力和勇气,也书写了一段充满挑战与辉煌的传奇故事。15岁进入国家队,17岁打破女子青年世界纪录,20岁获得亚运冠军。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成为了张雨霏人生中的高光时刻。在女子200米蝶泳决赛中,她凭借出色的发挥,成功摘得金牌,实现了自己的奥运冠军梦想。
成功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以及脊柱病带来的疼痛。出生于游泳世家的她,从小就背负着家族的期望和使命,然而,先天性脊柱病却成为了她游泳道路上的巨大障碍。面对这一看似无法逾越的困难,张雨霏没有选择放弃,反而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勇气,投身到艰苦的训练中。但是即使疼痛难忍,她也从未退缩。
2024年4月8日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公布,张雨霏的名字赫然在列。“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颁奖词中的这句话是对张雨霏运动生涯的最好诠释,也是对她坚韧不拔、勇敢进取的精神的最好赞扬。
成功需要努力和勇气。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赛场上脱颖而出;只有拥有足够的勇气,才能在面对困难时毫不退缩。让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传承他们的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勇敢地追求成功!
(特别感谢2023级王棱煜同学)
202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