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言文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瑰宝,不但能提升孩子对古代语言的认识,激发崇敬之情,同时,也能优雅孩子的言语,丰富孩子的词汇,传承中国的文化。大目湾实验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在11月份开展了一场以“文言文教学”为主题的语文教研活动,由三年级屠锡明老师和四年级董薇薇老师进行文言文的课堂展示。
第一节主题教研课的执教老师是靳婷婷老师,她课堂展示的主题是《自相矛盾》,她早早地带领班级学生前往录播教室,调试设备,准备课件。上课的铃声一打响,孩子们已精神饱满地做好了认真听课的准备。
课堂伊始,靳老师用亲切的话语开启课堂的第一问:“孩子们,课题中的‘矛’和‘盾’分别指的是什么?”,以此激发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热情。
紧接着,靳老师为同学们简单介绍文章的出处——《韩非子》这本书,以此引出今天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课堂中,靳老师首先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朗读,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在此过程中回忆、提炼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凭借自读、指名读等形式,促进学生充分熟悉课文,读准文章的每一个字。随即,她便在屏幕上出示本节课学习的新形式:伙伴学习,互帮互助。先自读解惑,再借助伙伴的力量共同讨论,以解决先前的问题。紧接着,创设逐句释义的环境,师生共研,明细方法,并且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朗读,提炼出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实用工具书等方法,对文言故事进行深入透彻的学习。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运用肢体动作、增加表情神态等方法,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以此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能够进行熟练背诵,不仅将文章内容熟记于心,而且能够理解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第二节主题教研课的执教老师是李娜老师,她课堂展示的主题也是《自相矛盾》。课堂上,李老师注意了文言文里难读易错的字词,让学生懂得在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并教给学生记忆、比较、归纳和整理运用的方法,把“字词”学“活”。李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多形式朗读,让学生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中,李老师还相机渗透古文学习方法:参考注释、联系上下文来进行翻译,抓住重点语句,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三节主题教研课的执教老师是刘宁老师,她执教的课题是《杨氏之子》。这也是一篇小古文,主要讲了孔君平和杨氏之子之间发生的有趣的故事,体现出杨氏子的聪明与智慧。刘老师以文言形式的介绍自己为切入口进行导入,引导学生体会文言语言的幽默风趣。
因为是小古文教学,所以刘老师在整节课中贯穿学生的朗读指导,从一开始的示范读和整体读再到部分读条理清晰,环环相扣,学生声音洪亮,情感充沛,有效利用了小古文的朗读方法,让人心旷神怡。
课堂展示环节结束后,三位老师进行了各自的说课。
最后岳银萍校长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教研的目就是取长补短,抱团成长,这三节课各美其美,教学安排准备充分,课堂组织严密,非常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扎实训练。带领学生感受小古文的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