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初中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焦虑、依懒、畏惧、厌学等心理问题比较严重。而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增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协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他们的学习心理状态,从而促使他们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理化生几门学科不但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水平、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那么,在理化生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今天由理化生组高晓艳组长主讲,带领大家教研——如何在理化生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用鼓励关爱让学生建立信心
对一些理科成绩差,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挖苦、不歧视,协助他们提升,克服“天生笨”、“我不是学理科的料”等思想,使他们懂得“人无完人”、“天生我材必有用”。而对一些表现不好的后进生切忌“冷酷无情”、“消极刺激”,力求达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之效。用自己的真情关心、保护他们,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真诚的爱,逐步唤起他们勤奋学习理化生、追求进步的信心。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营造平等和谐、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在理化生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全体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人性化的教学环境,积极组织师生、生生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充分尊重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
三、通过有趣的理化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化生几门学科本身是生动的、有趣的,它来源于实践,生活中到处都有理化生几门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理化生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比方,物理中讲述大气压时,教师用小试管放入装满水的大试管中,然后将其倒立,小试管将上升。实验结果与学生猜测的不同,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带着问题听课,主动寻找答案,效果很好。
五、在教学方法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学生能够逐步得到提升,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每个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水平不尽相同,有的学生物理学习水平很强,针对这样的学生,采取鼓励、激发的办法,有些简单的知识,让他们自学,独立解决,帮助他们成立兴趣小组,让他们自发地展开研究,探讨一些课外知识,充分发挥这些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使他们的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即时予以协助,多鼓励,使学生在心理上消除自卑感及消极情绪。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形成师生互动。有时安排学生自己讲解题目,鼓励学生站在讲台前,面对全班同学讲解,分析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和看法,通过讲题,讲知识,相互交流的过程,使同学们变得大胆了,自信了。
最后大家总结说,在理化生几门学科的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就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气,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好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