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真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名师引领促发展
聚焦课堂共成长

创建于05-21 阅读1420

       2024年5月17日——5月19日,第二十五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在厦门第六中学隆重召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教学课堂,提升教师教育智慧,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我校组织教师赴厦门参加观摩研讨会,走近教学大咖,共享教育盛宴。

       本次会议专家阵容强大,理念前沿,内容丰富,有观摩课、专家讲座、平台提问、名师解答等多种活动形式。我们有幸聆听到俞正强、刘延革、蔡宏圣、刘松、黄爱华、朱国荣、罗鸣亮、贲友林等10位名师的精彩课堂和讲座,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名师的教学智慧。

        俞正强老师的《曹冲称象》一课,整节课给我们的感受就是,学生上得很困难,老师导得很辛苦。根源在于习惯,孩子习惯于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来回答问题,大多缺乏数学的眼光。称象过程中的“秤”“算盘”等学生看见了吗?看见了,但是学生不知道这是数学的东西。

       课后,俞老师用讲座回应了“这节课为什么这么上?”旨在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知识,把解决不了的问题转换成解决得了的问题,在转换的过程中理解变与不变的东西,渗透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转换思想,为以后等积变形,等式变形做好准备。

       学习挫折其实都是因为缺乏本源的学习过程,学生经常用转换,但是缺少对这种方法的认识,这节课恰好弥补了这个缺憾。

       蔡宏圣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站在一致性的视角,以“大观念”为思考进行整体性教学,牢牢抓住计数单位为核心,引领学生对数有了更深的认识,以钟表为情景,一节课40分钟,不满1小时怎么办,通过钟表的动画引导学生把1小时平均分成了60份,每份是1/60,就得到一个新的分数单位1/60,逐步数到40/60。然后又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不满1时,可以把单位“1”平均分,寻找更小的计数单位,完成了更小的计数单位的扩充。而后学生通过分数墙,探索了分数单位和1之间的关系。整堂课设计十分巧妙,在计数单位学习的基础上,将整数、分数、小数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了大观念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朱国荣老师的《度量衡的产生与统一》一课,一条时间轴承载着丰厚的数学文化,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历史为载体,让学生感知从商朝以身体为度量单位的粗略,到秦朝统一度量标准后的精细。再到后来,国际标准单位"米"在法国诞生,孩子们惊喜地发现法国人的想法和秦人的想法如出一辙,民族自豪感不禁油然而生。整堂课,历史、语文、数学等学科完美融合,学生能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朱老师的教学让我们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魅力和主题活动与项目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力量。

      黄爱华老师的《加减运算的一致性》一课,从数的构成、数的等值、数的加减让学生发现一致,减负前行。整节课,让孩子感知等值实际就是数的基本性质,学好“数”最重要的是体会计数单位的价值,带着计数单位上路,你即使忘记小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都没有关系。很多知识眼见不同,但多问为什么,指向核心,看到本质,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

       学习中一定要学会抓住灵魂,抓住核心,学透本质,孩子才会有创造力,他们今天的学习是为了能够适应未来生活。

       罗鸣亮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一课,以淘气提出的“1÷4=?”为引,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理解,发展学生思维,真正实现“学一题,通一类”的教学目标。这节课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驱动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让我们感受到“一题拓一课”的魅力。

       罗老师在讲座中提到:教材的编写是集体力量和智慧的结晶!不要因为求新求变轻易整合教材,尊重教材,把课堂还给孩子,也能把课上好。真正的学习一定是从好奇、从努力解决问题开始,学生只有亲历挣扎、亲历思考,才是学习发生的标志。

      贲友林老师的《因数与倍数(复习课)》,在课前,贲老师让学生自主完成复习资料的整理、课堂学习也给予学生充分的生与生、生与师的交流互动。学生不仅温习了所有知识,还掌握了整理知识的方法:“全、序、简、联”,也就是整理要全面、有序、简洁、联系。大师的课让我们明白聚焦主题意义的单元复习课,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单元核心内容为主线,素养为暗线展开的。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单元学习意义,重构并完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推理意识以及概括反思能力等,促进学生整体发展,达到学科育人、发展素养的目的。

       比起观摩课,贲友林老师的讲座《数学课堂的守正创新》更是令老师们醍醐灌顶、受益匪浅。贲老师借助大量的课例、优秀范本,从课堂研讨、练习设计等方面讲述数学课堂的守正与创新。守正,意味着坚守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确保教学的方向正确;创新,则是指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总之,守正与创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刘松老师执教的《用字母表示数》。他风趣幽默,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情创设真实情境展开课堂教学,引领学生体会不确定的数,未知数该用什么来表示?用一个全新的符合代替,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未知数,引领学生运算(5+1)、带着新符合运算(5+ a ),知道它既可以表示结果,又可以表示变化过程,以此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代数思想。

       刘老师指出真正的学习要不断地提出新问题,没有新问题学习就停止了。他对学完《用字母表示数》后的学生抽样调查,统计发现学生的符号意识、代数思想不理想。他就追根溯源,搜索文献,对符号意识、代数思想进行了研究:字母表示一类量,就是变量,教学中要引领学生发展符号意识,使学生感悟新符号产生的必要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将“一致性”和“结构化”理念融合进入课堂,将零散的知识串联成篇,为孩子们打通了知识的"隔断墙",有效筑起了一面"承重墙"。

       让学生在“听、想、说、做”互动过程中学会学习,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的知识。

       教、学、评一致性,一题多思、表现性任务(学习单)、问题驱动……细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深深感悟以素养为目标,以知识为载体,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现实世界。名师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他们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精彩,更多的是思考。

01:07

     “惟其磨砺,始得玉成”。三天的学习,我们慕名而去,采撷而归:践行新课标,发展核心素养,落实育人目标。同时也深深感受到了名师的魅力和专家的风采,他们对数学教学研究的激情与执着深深地感染了我。三天的行程很短,但学习内容很多,带给老师的思考很长……让我们始终保持初衷与思考,走好漫漫教育路,与学生共成长。

阅读 142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